臺灣瀛社詩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2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07.瀛社會志-修正稿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3-4 09:1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續修臺灣瀛社志-印刷稿-校勘本訂正如下:
林熊徵(原書P367)
(原稿)
林熊徵(1888.12.07~1946),原名慶綸,字薇閣,號肇權。世居臺北大稻埕。原籍福建龍溪,為板橋林本源家族第5代嫡傳,林爾康長子,出嗣爾昌。6歲時,尊翁爾康公辭世,母陳芷芳為福建侯官陳弢庵令妹,撫養有方,17歲畢五經,年19,應龍溪縣學試,首場名列前茅,竟不獲薦,乃渡海,嗣參與「同盟會」,與林森、方聲濤、蔡法平等致力革命。1911年「黃花崗」起義前夕,黃興電邀日本支部同志支援參加,惟經費難籌,林氏於臺灣聞悉之後,立即捐款達三千日元,充為起義、購買槍械之經費,此款成三二九黃花崗之役。氏著眼於振興實業,挽回利權,先後籌辦粵漢鐵路、漢冶萍公司、彰廈鐵路。又提倡男女平權之說,在榕廈各地,捐助女學,貢獻洋務等運動不鮮。清社既傾,遂轉經商,寖為臺灣財界鉅子。於日人統治下,力爭民族資本之發達,及臺民經濟地位之向上。1908年4月,任剛成立未久之「林本源製糖會社」副社長。3年後林本源家族分產,乃於次年返臺繼承事業,先後被選為《臺灣日日新報》社、新高銀行、ボルネオ護謨株式會社、臺灣炭礦株式會社、臺灣紡織等各株式會社之監察役,東洋協會臺灣支部、南洋協會臺灣支部、臺灣礦業會等各評議員,漢冶萍鐵礦公司董事以及中日銀行、九州製鐵、臺灣製鹽、臺灣煉瓦、日本拓殖、南洋倉庫等各株式會社之取締役,更於1919年創立其主要事業華南銀行,任總理,又任太永興株式會社社長、內外製糖株式會社取締役社長、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社長等職。並在日本政府機構中擔任臺北廳參事、大稻埕區長、臺北州協議會員、臺灣總督府評議員等職,復被推為帝國在鄉軍人會臺灣支部名譽會員,獲頒愛國婦人會七寶金色有功章及總督府頒授之勳章。其事業遍及全島、南洋、華南和東北各地。1923年日皇太子裕仁來臺訪問,臨行之際曾單獨接見並賜贈尚勳四等瑞寶章。次年和辜顯榮等共組「臺灣公益會」。可說是日治時期本省最著名之紳商和實業鉅子之一。戰後,曾任臺灣省商業聯合會理事長、省黨部經濟事業委員會主委等職。平生疏財仗義,對社會事業尤多出力,曾協助紅十字社推行慈善,主持「林本源博愛醫院」,「基隆博愛團」等,以恤孤救貧。又主辦「大觀書社」,致力保存國粹文化。復創「薇風會」、臺中一中等,顧其平生即有遺產興學之志,卒後夫人林智惠等秉承遺志撥出遺產之一部充為社會事業費,成立「林公熊徵學田」及「薇閣育幼院」,捐學田及該院之資產,計有5200市畝。林氏於詩學之鼓吹亦不遺餘力,民初即被推為「瀛社」名譽社長,於「瀛社」之活動經費多所捐輸,對「瀛社」之發展,亦有卓越之貢獻。1949年,其遺族文訪、衡道偕生前摯友陳南都、吳夢周、賴子清、林嘯鯤、黃純青、黃得時等,創「薇閣詩社」以紀念之。

(修正稿)
林熊徵(1888.12.07~1946),原名慶綸,字薇閣,號肇權。世居臺北大稻埕。原籍福建龍溪,為板橋林本源家族第5代嫡傳(按:自林平侯起算,如自林應寅起算,應是第6代),林爾康長子,出嗣爾昌。6歲時,尊翁爾康公辭世,母陳芷芳為福建侯官陳弢庵令妹,撫養有方,17歲畢五經,年19,應龍溪縣學試,首場名列前茅,竟不獲薦,乃渡海,嗣參與「同盟會」,與林森、方聲濤、蔡法平等致力革命。1911年「黃花崗」起義前夕,黃興電邀日本支部同志支援參加,惟經費難籌,林氏於臺灣聞悉之後,立即捐款達三千日元,充為起義、購買槍械之經費,此款成三二九黃花崗之役。氏著眼於振興實業,挽回利權,先後籌辦粵漢鐵路、漢冶萍公司、彰廈鐵路。又提倡男女平權之說,在榕廈各地,捐助女學,貢獻洋務等運動不鮮。清社既傾,遂轉經商,寖為臺灣財界鉅子。於日人統治下,力爭民族資本之發達,及臺民經濟地位之向上。1908年4月,任剛成立未久之「林本源製糖會社」副社長。3年後林本源家族分產,乃於次年返臺繼承事業,先後被選為《臺灣日日新報》社、新高銀行、ボルネオ護謨株式會社、臺灣炭礦株式會社、臺灣紡織等各株式會社之監察役,東洋協會臺灣支部、南洋協會臺灣支部、臺灣礦業會等各評議員,漢冶萍鐵礦公司董事以及中日銀行、九州製鐵、臺灣製鹽、臺灣煉瓦、日本拓殖、南洋倉庫等各株式會社之取締役,更於1919年創立其主要事業華南銀行,任總理,又任太永興株式會社社長、內外製糖株式會社取締役社長、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社長等職。並在日本政府機構中擔任臺北廳參事、大稻埕區長、臺北州協議會員、臺灣總督府評議員等職,復被推為帝國在鄉軍人會臺灣支部名譽會員,獲頒愛國婦人會七寶金色有功章及總督府頒授之勳章。其事業遍及全島、南洋、華南和東北各地。1923年日皇太子裕仁來臺訪問,臨行之際曾單獨接見並賜贈尚勳四等瑞寶章。次年和辜顯榮等共組「臺灣公益會」。可說是日治時期本省最著名之紳商和實業鉅子之一。戰後,曾任臺灣省商業聯合會理事長、省黨部經濟事業委員會主委等職。平生疏財仗義,對社會事業尤多出力,曾協助紅十字社推行慈善,主持「林本源博愛醫院」,「基隆博愛團」等,以恤孤救貧。又主辦「大觀書社」,致力保存國粹文化。復創「薇風會」、臺中一中等,顧其平生即有遺產興學之志,卒後夫人林智惠等秉承遺志撥出遺產之一部充為社會事業費,成立「林公熊徵學田」及「薇閣育幼院」,捐學田及該院之資產,計有5200市畝。林氏於詩學之鼓吹亦不遺餘力,民初即被推為「瀛社」名譽社長,於「瀛社」之活動經費多所捐輸,對「瀛社」之發展,亦有卓越之貢獻。1949年,其遺族文訪、衡道偕生前摯友陳南都、吳夢周、賴子清、林嘯鯤、黃純青、黃得時等,創「薇閣詩社」以紀念之。
林景仁(原書p373)

(原稿)
林景仁(1893.01.02~1940.10),字小眉,又字健人,號蟫窟,又號蟫窟主人。林本源長子,從進士施士洁學,而母龔氏嚴督,年15,畢諸經。1911年赴牛津大學就讀,精英、日、荷語。菽莊文酒之會,與當時文人墨客來往,唱和之樂,累月不息。娶荷印蘇門答臘橡膠大王張煜南之女馥瑛,於成婚之日,廈門、棉蘭兩地賀客眾多,投贈詩篇亦不計其數,林氏於新婚中逐一酬答,因成《摩達山漫草》。1920年自廈返臺,任新高銀行董事、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監事,主持「圳眉記」。後其季叔伯壽自香港歸、從弟熊祥自京華返,莊怡華、王貽瑄、蔡壽石、蘇菱槎亦先後東渡,鐘聲鉢韻,盛極一時,而景仁以「東海麻姑」自況,所作蒼涼,連橫收載於《臺灣詩薈》,久之裒為一集,即《東寧草》。1923年復至鷺島,協助主持「菽莊吟社」,與施士洁、陳衍、許南英等人唱和,後與閩人梁眾異相約遊滬,得識海藏樓主鄭太夷,與曾風持、林曉拂、沈墨藻同稱詩弟子。後仕滿洲,終因不得志而卒於奉天。另著有《天池草》、《小眉賸稿》、《春日偕季叔及二弟眉生遊園酬唱稿》等,後二書收於《林氏家傳遺芬錄》。其詩以憂國傷時為主調,李漁叔頗為推崇。

(修正稿)
林景仁(1893.01.02~1940.10),字小眉,又字健人,號蟫窟,又號蟫窟主人。板橋林本源第5代(按:自林平侯起算,如自林應寅起算,應是第6代),林爾嘉長子,從進士施士洁學,而母龔氏嚴督,年15,畢諸經。1911年赴牛津大學就讀,精英、日、荷語。菽莊文酒之會,與當時文人墨客來往,唱和之樂,累月不息。娶荷印蘇門答臘橡膠大王張煜南之女馥瑛,於成婚之日,廈門、棉蘭兩地賀客眾多,投贈詩篇亦不計其數,林氏於新婚中逐一酬答,因成《摩達山漫草》。1920年自廈返臺,任新高銀行董事、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監事,主持「圳眉記」。後其季叔伯壽自香港歸、從弟熊祥自京華返,莊怡華、王貽瑄、蔡壽石、蘇菱槎亦先後東渡,鐘聲鉢韻,盛極一時,而景仁以「東海麻姑」自況,所作蒼涼,連橫收載於《臺灣詩薈》,久之裒為一集,即《東寧草》。1923年復至鷺島,協助主持「菽莊吟社」,與施士洁、陳衍、許南英等人唱和,後與閩人梁眾異相約遊滬,得識海藏樓主鄭太夷,與曾風持、林曉拂、沈墨藻同稱詩弟子。後仕滿洲,終因不得志而卒於奉天。另著有《天池草》、《小眉賸稿》、《春日偕季叔及二弟眉生遊園酬唱稿》等,後二書收於《林氏家傳遺芬錄》。其詩以憂國傷時為主調,李漁叔頗為推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臺灣瀛社詩學會  

GMT+8, 2024-11-25 22: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