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選詩修正版
此版僅附甲卷,並附帶說明不選其餘詩人詩之理由。
甲卷: 氣質優雅,作者思維理性深微,氣質有殊人非凡處。無激憤、激苦、迷戀之情緒。
乙卷: 氣質優雅,作者思維理性
丙卷: 氣質能雅,不論作者性格
1.不選漢樂府、陶淵明等詩之理由
古人讀詩,常有頗深之崇古貶今情節,故古人特別景仰 詩經楚辭、漢詩、漢樂府。原因除了與儒家思想中崇古之價值觀相關之外。也與古人崇尚 樸實、敦厚、自然 的價值觀相關。樸實自然,使人聯想到儒家描繪之 大同 境界,或也類似烏托邦、桃花源,跳脫複雜煩擾的文明,返回人人心地純樸、無憂無慮、自然和樂的類似原始部落生活型態。
雖然這類的響往與價值觀,在古代與現代都可言是一類主流,然倒也非人人認同。二十世紀,西方有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名著,帶有一定預言性質。「一九八四」 是已成真的預言,描述的故事類似中國文革,而 「美麗新世界」 較像是預言未來。雖然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寫的並不太完美,它用了一些稍誇大或牽強的方式來呈現,而且扯到了階級制度與種族歧視,並沒有很精確的聚焦於「為什麼反烏托邦」 這個主題,但這仍是本供可參考之書籍。在書中,人們選擇心靈快樂幸福、拋棄追求知識與複雜的文學藝術、文明。某種程度上使得人們的人生失去意義。
總而言之,我不認同,「棄智絕聖」「回歸自然」或「以心靈平和幸福為人生目的」這一類的價值,而也不太崇尚「忠厚誠懇」「純真無慮」但卻不智(思理不清晰深遠)或不雅縟之氣質。故對於 多數漢樂府、陶淵明詩、王粲、傅玄、左思詩,與 李白詩、許渾詩、柳永、晏幾道、周邦彥詞,不屬於我認同具有優秀氣質的作者。此類作者,或者不選其詩,或少數選於丙卷。
然而我崇尚 心無混濁、澹泊高曠的氣質,這類的氣質與前者稍有不同,同樣具有澹泊心境,後者多具備了思理深微、識見高遠之特點。如 張協詩,韋應物詩。
2.不選杜甫、鮑照等詩之理由
另外我不選氣質濁厚、渾沉者,如 蘇武詩、曹操、阮籍、鮑照、杜甫詩。這個原因較難說明,事實上我也會讀這些作者的詩作,而之中其中有不少詩作也是我頗喜歡而時常誦讀的。然而,我私自認為,濁,不是一種很好、或值得效仿的氣質,它給人一種壓抑、蒼老、疲憊的感覺。我曾見過一個學者的文章,言其喜好黃庭堅詩,但不認為黃庭堅詩是一流的詩作,這大概類似我對於「濁」的感覺。它不是糟糕的氣質,但不會是一流的氣質。
3.不選宋詩之由
另外不選宋詩(不含宋初西崑,指歐陽修以後的宋詩)。 宋代,在中國歷史上是個不論文學、道德價值觀皆經歷巨大轉折的年代,比起唐代,它對儒家價值,如節義、簡樸進一步發展、實踐,故而唐代的富貴人家家中常雕金飾玉,宋代反興起去除金銀而使用陶瓷的流行。不論在生活、或文學上,都興起一定去華麗、返質樸的風氣。這樣的風氣或許本也沒什麼使人非議的地方,然而宋代的質樸是發展到……有點使人難以接受的程度,已經到刻意將詩寫的粗糙帶俗的程度。所以明代人言: 宋無詩。 事實上,如果不受理性制約,感性上我是頗想認同這句話的。
詩構成的四元素: 色、韻、情、意 。 色,即詩的外表,詞藻、字句、景色的描繪。 韻,即詩的神韻、韻律感。情,詩的情感。意,指詩的意涵、內涵。
詩的靈魂,四者中最重要的,是韻。所謂: 有韻則生、無韻則死。韻影響一首詩好看不好看。其他三者,某種程度而言,可有可無,端看讀者偏重。 王維、高岑詩寡情(但也不是全無)、溫庭筠詩少意(至少不是正當的意義)、 謝惠連、謝瞻詩乏韻( 所以他們後果最糟,詩寫得好,不僅沒成為著名詩人,傳世詩還極少。) ,而宋詩……無色。
謝惠連、謝瞻詩有色無韻,好看而不可誦。宋詩有韻無色,雖然可誦,但有一味難看處,偏又很不避俗,所以有人言讀蘇東波詩,似感其人為不讀書者。總之,因為此篇取詩不取俗,所以不取宋詩。
4.不選謝靈運詩之理由
謝靈運詩,在某一方面來說稍難定義,它的外表似清,然內在為濁。詩中充滿對人世之混濁煩惱與煩亂情緒。故不屬於我認定氣質高尚可法者。
5.不選曹植、陸機、韓愈、柳宗元於甲卷之理由
曹陸韓詩,雖不是「不智」,讀詩可知其人高雅而具良好修養。然讀其詩,感其人似被情緒蒙蔽了理性。過激憤、激進。其氣質並非我認同的優秀氣質。
6.論王維詩不如韋應物
清邃閣論詩:「韋蘇州詩高於王維、孟浩然諸人,以其無聲色臭味也。」
王維詩雖理性而味長,然讀其詩,仍稍感一刻意之味( 故有人以精緻形容王詩 ),此非關寫景遣詞,而在意韻情境之中。
7.
另外,若高岑、李頎等雖清健理性,然情韻不至深微悠長者,亦不選入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