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惜餘齋主人 於 2012-8-10 20:11 編輯
有關先生「是否意味著先生以為孤平有兩種」一問,就五言句言,確是如此(七言句則類比之)。然此兩種平仄譜式,一在出句;一在對句。歷來詩家有主張「孤平不用之說,在對句,不在出句。」如清人王漁洋氏於《律詩定體》云:
五律凡雙句二、四應平仄者(即「平平仄仄平」句),第一字必用平,斷不可雜以仄聲,以平平止有二字相連,不可令單也。其二、四應仄平者,第一字平仄皆可用,以仄仄仄三字相連,換以平韻(即平聲字)無妨也。大約仄可換平,平斷不可換仄,第三字同此,若單句第一字可勿論。
就王漁洋氏「若單句第一字可勿論」一語可證。民初王力(了一)(1900-1986)於《詩詞格律》一書更揭出:
犯孤平指的是平腳的句子,仄腳的句子即使只有一個平聲字,也不算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句,只算拗句,不算孤平。
近人羅尚(戎庵)於《古典詩形式說》中亦云:
孤平不用之說,在雙句不在單句,在仄調用韻句中(即「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在平調中。
就以上諸說證之,則出句之孤平,似不甚拘。據此,則李頎〈野老曝背〉:「百歲老翁不種田,惟知曝背樂殘年。有時捫虱獨搔首,目送歸鴻籬下眠。」一首之「百歲老翁不種田」,似亦可通融。
另《詩學概要》一書所云「前人有自全唐詩中之絕句、律詩去搜尋所謂拗而未救者,唯得以下兩例,即高適〈淇上送韋司倉〉……」一段乃據1985年宏業版《詩詞曲作法》所摘錄,該書未署作者,或疑即「了一」先生之大著。
又「仄仄平平仄」一式之所謂孤平,作「仄仄仄平仄」或作「仄仄平仄仄」皆屬之,唯前人皆有作救轉,於此一併敘明。此致 偶是老道方家。
另及:《詩學概要》一書,乃個人於1998年所出版,時初學電腦,打字多有訛誤,且資料亦稍感不足。個人已於2007年重行出版《臺灣古典詩學》一書,以為訂正與增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