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pps.org.tw/forum/home.php?mod=space&uid=53&do=album&picid=2160&goto=up#pic_block 潘伯鷹(1903-1966),原名式,字伯鷹,後以字行,別署鳧公。安徽懷寧人,書香世家,自潘芝軒以下三世入翰林苑者多,潘譜琴曾鐫一印曰:”祖孫父子兄弟最侄翰林苑之家”,蓋有清三百年來未能及之者。先生雖出身望族,然家道中落,賴岳丈資助始得就學,畢業於交通大學,繼留學日本。歸國後先後執教北平中法大學、輔仁大學,上海之暨南大學、同濟大學,音樂學院等授詩詞文學。 剿匪初期,入政學系巨臂楊永泰幕,主應酬文字,與主策譯之羅君強,主公牘之陳方,時稱國內三大秘書。先生居北京時,於大公報撰長篇小說”人海微瀾”,風行一時,被改編為電影。又據吳宓教授與毛彥文(任國大代表、來台)之戀情,寫成”隱刑”、”稚瑩”、”強魂”、”殘羽”、”蹇安”等五種,魯迅亦曾稱道。其言情小說,眾謂結構文字,當時之茅盾、巴金、謝冰心乃至老舍皆不逮。可惜自視過高,而立以後即收筆矣。先生原為國學大師吳闔生高弟,精研古文,旁及金石,編有”南北朝文選”、”黃庭堅詩選”。著有”中國書法簡論”、”書法雜論”。以及諸多散文如”蘇詩的旁窺”等數十篇。其言書學主張楷書草齊學,碑帖兼師。其本身書法著力於趙孟頫。並用功於智永禪師及褚遂良,旁及瘞鶴銘、米芾等,喜用中鋒,剛健婀娜,功力深到,有”潘伯鷹行草墨跡”問世。所為詩甚得章士釗之清賞,毛澤東亦曾佩服,而吳宓於其”空軒詩話”中推介,謂能以新材料入舊格律,以其情感往歷皆愜心合律,有如蠶吐絲、蜂釀蜜也。早年有”南冠集”一集,晚年收入”玄隱廬詩”集中。 先生多才多藝,蓋棺論定,以為其書第一,詩第二,文第三,小說第四,鑑賞第五。1945年國共和談時,先生任國府和平代表團秘書長。和談失敗走香港,不久返回大陸,居上海膠州路,任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參事,上海書法篆刻研究會副主任委員。文革前夕逝世,倖免鬥爭。藏印175方,皆當代巨匠刊刻,彌足珍貴,其繼室張荷君為之付印,人爭寶之。其”中國書法簡論”,台灣有山寨版,余藏有一册,確為別具一格,要言不煩,有縮龍成寸之本領。至於”玄隱廬詩”,則未得見也。僅就零星所錄,擇要介紹於後。 贏得 情海為田又幾荒,心魂驚定但茫茫。 身如濤底沙中粒,捲到人間陌上桑。 寸寸淒涼惟自驗,遲遲晷刻耐渠長。 可憐滴盡疲鵑血,贏得詩篇漸老蒼。 書狂 學書孟浪秋復春,廿年但恨無古人。 筆梢近古轉自恨,此中無我安足云。 畫沙折股法未絕,我雖異古寧當分。 何時今古付雙遣,且今且古成一軍。 悲愉馳驟紛玄雲,蕺山入夢浮鵝群。 可憐心力蠅攢紙,卻愛千秋紙上塵。 冰嬉觀沿岸木稼 寒日不成暉,蒼茫 曉霧。攜我雙冰刀,駕言劃冰去。 淺嘗殊未可,險境窘高步。憑陵睡龍駕,蹴踏老蛟怒。 沉沉十丈底,牙角森欲露。顛躋身若浮,搖兀口愈呿。 危行一失足,饞吻吁可怖。艱難減舊非,盤錯啟新悟。 豁然天地開,六轡若在御。想像京洛間,明妝集珠履。 鬱鬱雲霞起,軒軒鸞鳳翥。斜飛燕入粱,微笑犀出瓠。 虬髯倒立戟,嘉會非吾預。王喬躡飛鳥,變幻多仙趣。 光武指滹沱,氣振千軍渡。繄余續鳧脛,跋躓何所慕。 奉身過九折,豈望要津據。騰騰螭虎意,久悶成錯誤。 思欲踏層冰,直上河源路。玄圃亦非遙,聳身得飛度。 推排星漢胸,磅礡快一吐。塵輕仙骨重,高視轉悽楚。 徘徊忽已倦,照眼驚玉樹。枝柯眩生纈,樓閣迷指顧。 六丁闢鴻濛,彌望積寒素。兀兀還獨歸,瓊屑紛無數。 豈有好事人,追余踐履處。 自註解題云:木稼之名,見漢書五行志。冬日嚴寒,霧氣著樹枝,凝為雪珠,累積成針刺狀,彌望皆白,如玉樹瓊花,北方多見之。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