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窗詩話(十七)黃純青 撰文:黃祖蔭
黃純青先生(1875〜1956),臺北縣樹林鎮人,原籍河南光州,清嘉慶六年其先人經由泉州東渡。允稱「四朝野老」,當民國卅四年冬臺灣光復之際,先生欣喜若狂,輒曰老夫廿一歲時,親見日本人耀武揚威進據,七十一歲時目睹其垂頭喪氣被遣送返日,與乎轟轟烈烈之獨立運動,及後遺一連串之反日壯舉。而本身亦參與樹林一役,歎後援之不繼。漫漫長夜終見國土重光,謂千餘年前杜甫之「漫捲詩書喜欲狂」一語,竟成其胸中之寫照也。
先生年輕時亦致力於舉子業,尚待入泮,臺灣即淪陷,於是以殷頑自居,以詩歌自晦。曾聞曰:「吾臺淪陷五十年間,扶持正氣,維斯文於垂絕者,唯詩。自明鄭建藩,沈光文斯庵初結詩社以來,其燦爛於臺灣文學史上者,亦唯詩。」民國前七年,先生號召臺北蔡信其、板橋王雲滄、鍾上林、樹林王希達、王伯祿、李碩卿、桃園葉連三、呂郁文、羅舜卿、羅守寬、林麗卿、新竹魏潤庵、劉克明、苑裏鄭聰樺、大甲莊雲從等人,共組「詠霓吟社」,化反抗行動於意識,並欲諷刺政治得失,藉由作詩而須多溫國學,以維中國文化,不但「以文會友」又可互吐對祖國孺慕情緒。昔日彼等之苦心孤詣,今人恐難瞭解也。
民前三年,由謝汝銓、林湘沅主倡,設立「瀛社」,先生亦參與之並力主「詠霓」應予合併,用能擴大聲勢,入社者百五十餘人,與臺南南社,臺中櫟社相鼎峙,彼此回應,奈何南、櫟兩社,好景不長,而今「瀛社」獨存且活力開張,念創業維艱,後繼者應如何不負前賢之志業哉!
先生研發紅露酒,規模漸大,業務蒸蒸日上,照顧鄉人甚眾,儼然一方之領袖。日僚累次勸其出仕,皆以不懂為官謝之,唯選擇於民意攸關能圖利民眾者而任之,如臺北州協議會員,總督府參議委員,樹林鎮信用組會長,臺灣畜產協會理事,桃園水利組合評議委員等。 光復後先生被推為省農會理事長,復膺選為省參議員,於參議會第一次大會中,全部提案一一六件,而先生提出即達十四件之多,尤以宣揚民族精神議案引經據典大聲疾呼,被譽為「百題議員」之稱。迨魏道明柄省政,設立「臺灣省通志館」,即「臺灣省文獻會」之前身。敦請先生主持,先生晚年精力盡瘁於斯,厥功至偉。
民國卅九年先生曾與于右任、賈景德三老發起庚寅上巳新蘭亭修褉,各省名詩人薈集士林園藝所,極一時之盛,先生親撰《新蘭亭記》由賈景德書冊,于右任題款額,《薇閣詩社》刻石,於同年十月立於蘭亭之左側。次年三老復召開詩人節大會於中山堂,與會者達一千八百餘人,先生強調「哀屈靈均、懷沈斯庵、念鄭延平」並倡詠「臺灣乃自由民主之燈塔」。 先生詩崇白樂天,遺詩一百五十二首,詞五闋,歌若干。選抄如後: 《樹林之役口占》
唐去民無主,旗揚虎有威。 明知烏合眾,抗戰未全非。
《春 興》
屯山雪映野人家,春滿宮前興倍賖。 屋角風和椰解籜,牆隅雨霽筍抽芽。
一庭雞犬黃昏鬧,半畝桑麻白日斜。 為報晴園消息好,凌寒梅樹正開花。
《秋後宴劍潭山》
延平忠烈古無雙,一劍還留屬漢邦。 廣集騷人開夜宴,好將韻事譜新腔。
寒潭盡有滄桑感,老眼終看賊寇降。 盛會名山應盡醉,席間猶自倒銀缸。
《詩會孔子廟歌》
扢雅揚風三百士,詩會聖廟謁孔子。 孔子當年曾刪詩,里巷歌謠子不棄。
絕妙山歌臺灣風,臺灣詩人都賤視。 若論男女相詠歌,山歌國風無以異。
貞謠美刺思無邪,誰采山歌繼孔志。 先生擅歌,薰染其哲嗣得時,亦以民間文學歌謠名世。其所居北市中山北路三段之晴園,蓋因其名「青」,與夫人名復旦,旦乃日初出之意,合併為「晴」,足見其鶼鰈情深。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