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81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員眼裡的一青-------我們的驕傲哪兒去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1-31 12:3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的驕傲哪兒去了
                           學員眼裡的一青
      /雪峰心寒
    那天晚上在山莊遇到柳三老師,問了一聲老師好,接著就發出一張笑嘻嘻的表情圖片。老師問我笑啥,我說看到您高興唄。老師隨即便說:也是哈,要是看到我就哭,那就麻煩了。我們幾個都偷偷笑了起來。
      老師說話向來風趣幽默,這個話題打開了老師的話匣子,我們就著這個話題一路說下去。老師半真半假地說:我最近在研究哭,發現哭也是一種學問。聽了老師的話,我饒有興致地在心裡盤算,不知道今天老師會帶來什麼樣的精彩。從全國各地的哭腔來看,屬山東、河北的最為特別,尤其是山東的哭腔。山東一帶是這樣哭的,要哭出山東柳琴的味道。嘴裡還得念叨:八仙桌子靠後牆,太師椅子在兩旁。想起我那苦命的誰誰呀,止不住就淚兩行。看看,這個有詩的韻味不?怪不得古人常說周禮盡在魯也。那時候我鄰居一個老爺爺去世了,老家來人,就是這樣哭的,那腔就是山東柳琴的腔。河北不是這樣的。河北呢,是哭前先來一首似詩非詩的詩,例如 哭前先來一段八月中秋雁南飛,一聲吼叫一聲悲,大雁倒有回來日,死去亡魂不回歸。然後扯開嗓子去哭,要哭出真假嗓音。後來一琢磨,這個是河北梆子的味道。是吧,雪峰?我們這從我記事也不曾有過這樣的記憶,只好實話實說:我們這已經沒有了這些老規矩了。老師歎口氣說:唉,現在的年輕人,連傳統文化都不學了。
   很早的時候一直以為老師年紀一定不小了,後來才知道根本不是。老師稱我為年輕人,其實也只比我大幾個月而已。老師不但精通詩詞歌賦,而且博古通今,讓我越來越敬仰。想想老師說的話,不僅內心感慨:是啊,我們現在的人還有多少人記得那些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呢?到我們這一代,在現代社會的衝擊下,在西方文化、現代技能、現代文化的入侵下,許多真正中國特色的東西——傳統習俗、傳統文化、傳統技藝都在迅速消亡,在短短幾十年的功夫迅速的土崩瓦解、瀕臨滅絕。那些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那些被人看了眼紅的、讓他們露出貪婪本性的東西,再如此下去,也許幾十年後,等那些懂得的老一輩成了歷史,而我們和下一代、下下一代,從頭到腳全都成了新生的娃娃,沒有了傳統,新文化不過是每天在模仿別人,活在別人的陰影裡。我們還憑什麼驕傲和自豪?而別人又憑什麼尊敬我們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在想: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究竟是如何失去了我們的驕傲的呢?這恐怕是個很長很複雜的話題。
    當我們的駝隊順著絲綢之路走向西方,當我們的寶船飄洋過海下西洋時,許多地方還是蠻荒之地,那時我們是世界的潮流,我們有高昂著的頭。而當鐵蹄踏破我們國門的時候,被踐踏的、被踩在他們腳下的不只是那些古玩字畫、勞苦百姓,還有我們曾經高昂的頭顱。那些貪圖享樂的統治者對內殘酷壓迫,對外除了退讓就是獻媚討好,越是繁榮的地方越是卑微起來,敢昂著頭走路的人越來越少。中華民族擁有的無數珍寶,被那些貪婪的強盜看得瘋狂且自卑。圓明園被洗劫一空,拿不走的就是放一把火也不留下。這是一種野蠻,也是一種民族文化自卑心理所演變來的嫉妒與憎恨,既然我不能擁有,那就摧毀你的擁有。
    那時的社會已無人能為國人撐起一片天空,於是很多人不得不收斂了驕傲的姿態學會了彎著腰走路,用仰視的角度看那些曾經的蠻夷。他們笑了,彎腰的人也跟著笑了。到了現代的人,為了麵包和牛奶,為了金錢和權利,討好那些蠻夷,開始向他們獻媚:看我們都在學你們說話,我們都在學你們穿衣,我們都在學你們唱歌,我們都在學你們……原本自己的驕傲被收拾起來,放在了不起眼的角落。漸漸地習慣成自然,破舊的東西都成了壓箱底的,而如今下一代、下下代已然因為生活在這些討好的方式中越來越失了本真,對箱子底下的東西嗤之以鼻了。殊不知,這些正是那些蠻夷垂涎三尺都得不到的寶貝,而如今一個個珍寶在瘋狂的浪潮中都漸漸支離破碎了。那些蠻夷一邊像逗弄寵物狗一樣地嘲笑著,一邊扭過頭露出猙獰的奸計得逞的鄙夷。
    記得有一則短文大意是:一個官員跑到英國女王跟前說:中國的電視賣到英國來了,到處都是,要不要抵制。女王回答:等他們的電影進來了再向我彙報。由此可見,物質擁有雖然可以鋪天蓋地,但精神若一片荒蕪,是不足為懼的。他們忌憚的是中國文化的復蘇,中國文化的蔓延,那將使他們心中的恐懼像洪水一般到處氾濫。
      我們都知道,泰國有人妖,日本有女優……英國有耶誕節、情人節……這都是他們國家的傳統,綿綿不絕,在世界上也是出了名的。而我國的許多傳統卻在面臨絕跡的隱憂。國外有歌劇我們學歌劇,國外有幽默劇我們學幽默劇,我們本國的呢?我們的京劇呢?我們的評劇呢?豫劇、粵劇、皮影……都哪裡去了?難道我們的這些不比他們的有價值?如果這些一直活躍在人們的視線裡,又怎麼是如今一般凋零景象後繼無人?每當看著我們縣的地秧歌,就覺得心痛。年輕人從小脫離了傳統文化的土壤,教育中沒有,人們的觀念也就淡了,只被導向浸泡在現代化中,都追著勁歌漫舞不亦樂乎,那些真正熱愛傳統的只有古稀之年的老人們,每次演出依然活躍著,這難道不是我們的悲哀嗎?我一直覺得這與我們的導向有著很大的關係,在很長時間裡,我們這些傳統被冷落,無人問津。我們都熟悉的趙麗蓉老師,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她晚年的小品,而她做了一輩子的評劇卻讓她默默無聞。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這難道不值得我們的導向們反省嗎?      
      我們的古文化燦爛奪目,從《詩經》到諸子百家,從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的小說,多少文化瑰寶在文化的長河裡閃爍著熠熠光輝?而如今呢?在文化斷層的這些年裡,我們這些成長在斷層裡的人,還有多少懂得這些?古詩詞教育已經淡出了基礎教育的視線,所學也不過是幾首如床前明月光一般家喻戶嘵的詩詞罷了。難道這些古文化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難道那些到處氾濫的泡沫文學值得我們驕傲,能夠成為千古流傳的經典嗎?
     僅從我與古詩詞來說,前年暑假之前我對平平仄仄是一竅不通,甚至連仄讀什麼都不知道。那時候覺得古詩詞在歷史的扉頁中已經成了過去式,而不是我們的生活和文字,懂與不懂又有什麼關係呢?不懂不影響我吃穿住行,更不影響我正常工作養家糊口。當我在喜愛文字的路上看得越多,走得越久,便越是感覺自己的淺薄,更為自己原來的想法感到羞愧。沒有了傳統文化的浸潤,我們如江河斷了源頭,寫出的東西顯得蒼白無力。我們連自己的傳統文化都知之甚少了,又憑什麼說自己有五千年的文化積澱?難道就靠著貨架上待售的唐詩宋詞嗎?
    曾經在一個朋友的對聯群裡很安靜地看了半年,幾乎不說話,看著她們對對子、寫詩,我感到自己像井底之蛙,仿佛和她們不是一個世界的,因為我對古詩詞的常識不過是小學課本、初中課本裡的幾首古詩詞而已。我羡慕他們,為自己的無知感覺悲哀。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文字愛好者,我們應該懂得一些。就是在那時,我開始覺得真的應該學學古詩詞了。作為中國文人在自己的傳統文化古詩詞方面知識一片空白、一無所知,大家想想不覺得很可怕麼?
    去年曾經有一條新聞,說是上海小學課本要刪除一年級的全部古詩詞教學。我不知道現在他們的課本上是否真的刪除了。記得當時我很震驚。也很有一種無奈與絕望。突然我想到了zhongguo這一個詞,想到了臺灣,臺灣一部分人為了達到自己的某些政治目的,為了向某些國家示好,不就是大肆修改教科書麼?日本為了否認他們在侵略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不是也一再修改教科書嗎?而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土地上,有人卻要刪除古詩詞教學,那些管理者們在想什麼、在做什麼呢?不要說什麼在課外閱讀中規定要背誦多少,教材是一種導向,如此的導向,是在向大眾宣傳什麼、暗示什麼呢?我們如今滿天飛的英語從小學三年級就學習,難道它真的比我們的古詩詞對國人的素質提高更重要嗎?我並不否認多學一門外語有什麼不好,但作為基礎教育,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民族,審視一下什麼是更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提高文化內涵的呢?餘以為,一個民族固然不可以固步自封,但也不可以全盤否定大換血,若沒有了自己的傳統,你還有什麼可以驕傲呢?


   時間已經從百年前的戰爭中走出來很久,我們的主權立起來了,我們的物質生產也遍佈世界了,我們的精神、我們的文化呢?是否也重新引領了世界?提起我們的古文化世界為之豎起大拇指,提起我們的現代文化我們是否也可以把頭昂得高高的呢?我們更應該從自己開始反省,從自己開始做起,重新樹立我們的驕傲。人生一世多麼渺小,不如俯下身子多看看、多聽聽、多學學,這個世界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精彩,我們自己也會變得更加寬容與謙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沙發
發表於 2015-1-31 17:43:05 | 只看該作者
好文!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臺灣瀛社詩學會  

GMT+8, 2024-5-12 04: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