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璐西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少濤集-詩錄(發表於報刊.雜誌等之詩稿)

 關閉 [複製鏈接]
11#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16:46 | 只看該作者
追懷故鈴江先生
夫子西西去,豪情雄辯沉。家風千里遠,時雨十年深。
醞釀英華士,精勤鐵石心。墓門餘想像,回首淚盈襟。
註: 《臺灣教育》第124號,大正元年8月1日,漢文版頁14。

遊楠仔橋偶懷鈴江恩師
文星黯淡冷乾坤,追憶春風化育恩。依舊青山人不見,杜鵑聲裏欲黃昏。
註: 《臺灣教育》第124號,大正元年8月1日,漢文版頁14。

了覺寺追懷研海將軍
其一
停車花外寺,憑弔老將軍。感彼生前事,真如雨後雲。
人間留劍佩,碑碣紀功勳。野客無他獻,新詩當祭文。
其二
歷歷經綸事,追思一惘然。新荷開白晝,叢竹出香煙。
載筆來蕭寺,臨風弔昔賢。忠心扶社稷,詳紀史臣編。
其三
重臨了覺寺,忽忽又新秋。雨至蟬聲斷,風微鳥語幽。
勳名高一代,幃幄善深謀。戰事今方急,誰能為國憂。
其四
為慕丹心切,來瞻寶像尊。大名留史冊,英氣滿乾坤。
風泣新秋葉,蟲號老樹根。詩成一惆悵,搔首倚黃昏。
其五
國事多今日,傷心失使君。佛壇開祭典,野寺蒞斯文。
隔樹啼幽鳥,遙天送斷雲。讀碑人影瘦,悄悄立斜曛。
其六
書生重到城南寺,為弔武功蓋世才。竹帛名垂天地久,任他碑字綠封苔。
其七
金刀革帶衣冠在,對物空懷事業尊。叱咤風雲跡已杳,落花煙寺弔英魂。
其八
每傳塞北風雲急,追慕將軍武庫才。忠勇誰為天下計,招魂護國早歸來。
註:《臺灣時報》第155號,昭和7年10月,頁153-154。

弔吳槐堂尊閫陳氏仙逝
並蒂芙蓉麗,雙栖覆錦鴦。那堪花鳥使,遽別水雲鄉。
桃李庭依舊,裙釵事可傷。淡江流掬淚,去去海天長。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80號,明治43年8月2日。

追弔李烈姬陳璧殉夫詩
其一
墳邊艷說名姝烈,殉夫一死栖同穴。燈寒月白照黃昏,杜宇空山啼碧血。
其二
彰化城南葬烈姬,香魂不返最堪悲。踏青有客孤墳過,細認苔痕讀斷碑。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4138號,明治44年12月4日。

輓尾田高鵬先生
生別事已慘,死別更可悲。昨輓碧堂老,今悼高鵬師。
博學行吾素,愛畫兼能詩。桃李栽南國,歸臥老江湄。
時還通慰問,千里寸心知。一朝玉樓召,身後事何為。
臨風長嘆惜,杳杳海無涯。動植仍解愁,人何不淒其。
哀啼禽灑血,濺淚花含姿。從茲得佳句,欣賞欲寄誰。
除來入我夢,晤面永無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214號,昭和6年7月2日。

12#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21:27 | 只看該作者
訪梅
其一
春閨增曉寒,驟覺聞香氣。呼婢捲簾看,梅花開也未。
其二
深淺春光好,幽閒處士家。攜將妻與女,來去看梅花。
其三
新妝梳罷下樓臺,小約東鄰姊妹來。結伴尋春堤上去,錯看桃蕊是紅梅。
其四
行過長橋又短橋,杖藜攜酒踏瓊瑤。枝頭數點梅如玉,疑是春寒雪未消。
其五
鞭絲驢背映朝暾,得得尋幽江上村。遙望竹松陰裡去,有梅花處便開樽。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32號,明治43年2月6日。詩題註:「不拘體韻」。

早梅
幾樹寒梅香氣浮,橫斜疏影傍溪頭。不知近水花先放,疑是梨雲凍未收。
註:劉克明〈螺潭泛月記〉,《臺灣教育會雜誌》第104號,明治43年11月30日,漢文版頁11-12。

恭詠御題寒月照梅花
碧殿深深宮漏殘,梅花幽映月華寒。瓊姿麗質清如許,疑是江妃倚玉欄。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814號,明治44年1月1日。

踏雪尋梅
其一
瓊瑤踏盡過橋邊,濕透鳳頭鞋上蓮。覓得一枝初破萼,十分潔白總相憐。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828號,明治44年1月17日。詩題註:「限先韻」。
其二
吟詩攜酒足流連,我似當時孟浩然。欲覓春光最深處,應須踏雪過橋前。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829號,明治44年1月17日。詩題註:「限先韻」。

約梅
隔歲無消息,尋芳趁早寒。梅妻能守信,鶴子共陪歡。
玉骨風前瘦,精神雪裏姍。黃昏憐欲別,小約夢中看。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562號,大正4年12月20日。詩題註:「限寒韻」。

山梅
其一
千紅萬紫鬥姿妍,那及枝頭數點鮮。清白宛成高士格,危崖橫臥雪晴天。
註:《詩報》第32號,昭和7年4月1日,頁8。
《東寧擊鉢吟前集》,昭和9年,頁1先179。
其二
古幹重生百卉先,冰肌玉骨映巖泉。冷風吹徹春如海,恰似紛紛落雪天。
註:《詩報》第32號,昭和7年4月1日,頁8。

延平郡王祠古梅
不問延平事,無言對古梅。花隨春去也,老葉覆庭苔。

過卓臣君宅觀蘭花率題
紛紛世俗徒,競尚紅牡丹。卓臣修西學,反解愛芳蘭。
搜羅數十盆,珍護羅庭端。上覆以籐棚,白晝生陰寒。
能適蘭之性,培養非所難。知我癖相同,移盆置幽欄。
一箭開六花,如玉潤可餐。聞香煮佳茗,連啜數杯乾。
繼復索我詩,吟思共秋寬。莫道花無言,臨風如笑歡。
好花得其人,人花各相安。夜可伴花眠,日可對花看。
為君寫一圖,歲歲不凋殘。彷疑仙姝降,風骨來珊珊。

題懸崖蘭花
其一
托根千仞崖,不與群芳伍。綠艷動天風,清香生萬古。
其二
無地托靈根,孤高依絕壁。空山自在春,香散寥天寂。
註:《瀛海詩集》,頁2,昭和15年12月以前作。

蘭下草
平生愛藝蘭,兼惜蘭下草。博愛本無私,微物還可寶。
滿盆任繁榮,青青入懷抱。雖然不著花,浥露看更好。
沙鬆托根深,豈畏風吹倒。晨昏同灌溉,四時未嘗燥。
夏任驕陽煎,仍與蘭偕老。
註:刊.《瀛海詩集》,頁2,昭和15年12月以前作。

洋蘭
而今競尚植洋蘭,淺紫深紅色可餐。試問誰能知愛素,嬌姿最合世人看。

尺寸園賞蘭
其一
尺寸園中手自栽,明窗淨几好安排。素心亦抱凌雲志,高蕊迎風葉上開。
其二
開了春蘭又夏蘭,盆分大小置幽欄。高莖怒發花如玉,斷續清芬到鼻端。
其三
自培蘭蕙養精神,灌溉黃昏與早晨。卻異世人愛凡艷,多栽紅紫鬥芳春。
其四
尺寸園幽罩綠天,蘭花滿架白娟娟。卻殊怨紫愁紅艷,合伴詩禪與畫禪。

自題蘭竹
板橋無師寫竹蘭,頻從月下對影看。我捨此法專寫意,較他寫影難上難。
寫影猶嫌重跡象,莫若寫意更奇觀。不求真似任揮灑,滿紙淋漓氣彌漫。
蕭然晤對每怡悅,坐覺胸次江湖寬。文竹鄭蘭復何有,自愛筆墨多荒寒。


不愛凡葩愛此君,森森戛玉勢凌雲。風懷我也同坡老,環植山齋思不群。
註:《詩報》第73號,昭和9年1月1日,頁14。

盆竹
其一
翠竹植朱盆,瀟灑勝花卉。水陸草木中,此君尤可貴。
豈獨古人言,於我亦常謂。抱節更虛心,素具凌雲志。
嚴霜葉不凋,大風來不畏。無事對清吟,平安聊自慰。
細君立機邊,笑問詩成未。
其二
竹枝色如鐵,竹葉綠如苔。獨愛此住園,乞自古村來。
移植煩妻手,需泥約半斗。排置小樓前,盆蘭配為友。
天暖恰逢春,均沾雨露新。蔚然見生意,蒼蒼絕點塵。
經月初破土,筍兒茁三五。抱節自少時,直欲凌天宇。
我癖似東坡,移居擬澗阿。行吟風月夜,清影共婆娑。
註: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3年6月23日。

觀菊會
魏紫姚黃艷,終輸白雪姿。劇憐風動處,恰好月來時。
人與花同瘦,心偕世不宜。秋深逢勝會,莫惜酒千卮。
註:《詩報》第96號,昭和10年1月1日,頁20。


愁對東籬隱逸花,勞人草草尚天涯。滿庭風雨重陽節,一首詩成一嘆嗟。
註:《詩報》第73號,昭和9年1月1日,頁14。

愛菊
其一
為牽魂夢啟朝扉,貪戀秋花對曉暉。嬝嬝臨風舞西子,依依帶露泣楊妃。
素心祇合人同澹,青眼頻邀我獨垂。晨夕相親看不厭,羨君晚節傲霜威。
其二
籬下菊花天,盈畦開皎潔。迎風朵朵妍,媚態枝枝絕。攜酒對花斟,得意將花折。歸插膽瓶看,雅與群芳別。清高遺世情,饒有仙人骨。泛之可忘憂,且又艷而節。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02號,明治42年12月29日。

簪菊
其一
初完梳洗倚朱欄,手撚黃花插鬢端。時樣宮粧疑未妥,泥郎背後與重看。
其二
東籬處士最風騷,弁挽群英愛醉歌。三徑酒酣歸興適,滿頭裝戴菊花多。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769號,明治43年11月16日。又載《臺灣日日新報》第3770號,明治43年11月17日。

供菊
其一
駱真風雅陶潛節,別有襟懷動素秋。几淨窗明香滿座,祇應南面傲王侯。
其二
風雨過重陽,山籬晚節香。細君賢保護,裝置讀書窗。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769號,明治43年11月16日。又載《臺灣日日新報》第3770號,明治43年11月17日。

秋菊
其一
風清日麗慶重陽,三徑花黃晚節香。笑憶白衣人未至,東籬尚未菊欺霜。
其二
年年重九客中過,動我歸心喚奈何。今日花黃清更淡,幾分消瘦較人多。
註:《鯤海粹編》,頁264。

買菊夜歸喜作
其一
十二街頭月正輝,搜錢喜買菊花歸。銅瓶插上憐香淡,妙在秋容瘦不肥。
其二
薄寒天氣夜歸家,悄坐秋窗小喫茶。吩咐細君換瓶水,月明裁剪插黃花。
其三
古銅瓶插菊花新,素艷幽香妙入神。寂寂秋容偏可愛,含羞如見未婚人。

13#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23:32 | 只看該作者
御題雪中松
翠蓋蒼髯不計年,化龍身在萬花前。縱橫世界瓊瑤裏,雄踞河山六出先。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201號,明治42年1月1日。

門松
二重門外植爭榮,翠竹相依繞鳳城。漫道大夫官位小,朝來青眼閱公卿。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951號,大正6年1月24日。詩題註:「限庚韻」。

白蓮
曉風殘月冷,菡萏露猶饒。不見燕支染,惟憐粉黛描。
神依秋水淨,淡比玉人標。絕勝紅兼紫,春來競弄嬌。
註:《詩報》第2號,昭和5年11月27日,頁13。

詠薔薇花
薔薇秀色雙兼好,芳譜堪稱上品誇。豈獨西人偏愛惜,平生我亦愛斯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3264號,昭和12年2月27日。

櫻花
其一
玉肌香嫩暈紅新,嫵媚仙膚絳雪侵。最似吳宮初教戰,美人逐隊誓丹心。
其二
艷冶穠纖燦碧岑,不教綠葉滿枝侵。花開花落同時節,生死均懷報國心。
註:本篇刊登.《臺灣日日新報》第3318號,明治42年5月23日。詩題註:「限侵韻」。

榴花
其一
娉婷嬝嬝態尤妍,都抹新紅似火鮮。羨煞多情生子後,瓠犀微露更嫣然。
其二
笑向南薰五月天,香腮紅綻上唇鮮。爭如少婦櫻桃口,欲語微含更可憐。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362號,明治42年7月15日。詩題註:「限先韻」。

觀盆榕展覽會
其一
赤崁三月開榕會,滿眼青青不甚奇。姿勢少能成畫意,只因人力鬱其枝。
其二
時尚培榕失自然,不教長大拂雲煙。裁枝翦葉無多土,那及崖松聳碧天。
其三
榕苗早以古盆栽,枝幹難伸鬱綠苔。只供時人空悅目,欲為梁棟不成材。
其四
榕苗本有凌雲志,偏以瓷盆手自栽。縱得園丁無制限,年深便作棟梁材。
其五
榕無依賴性,人有養培心。鬱鬱於盆裡,何時返碧岑。

月中丹桂
其一
萬里銀蟾上碧天,廣寒宮外桂森然。中秋輪滿香風起,飄動丹心色更妍。
其二
一種天香絳彩披,十分秋色月明時。姮娥夜靜當花笑,願贈蟾宮第一枝。
其三
廣寒宮裏桂橫斜,放盡丹心滿樹花。寄語吳剛好調護,不教仙蕊落人家。
註: 《鯤海粹編》,頁264。

春草
半捲疏簾望,煙痕斂欲消。欣欣憐細草,寂寂愛晴朝。
綠意偎春夢,芳情入絳宵。勝他橋畔柳,何苦舞纖腰。
註:《詩報》第57號,昭和8年4月15日,頁6。

詠花草
世人為愛花,盡除花間草。於我則不然,愛花兼愛草。
花妍雖易開,花謝時仍早。春深滿地紅,忙共妻孥掃。
繁華只一春,常被春光惱。草柔托根深,不畏風吹倒。
四時浥露新,青蔥入懷抱。安排小窗幽,怡然讀莊老。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3058號,昭和11年8月3日。
又載《臺灣時報》第202號,昭和11年9月,頁152。

落花
三千佳麗散春宮,整頓花顏歸計匆。穠艷香凝隨意墜,欹斜影倦寫愁工。
胭脂滿地添金粉,錦繡漫天數落紅。贏得文章來水面,千紅萬紫一時同。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9號,明治38年6月25日,漢文版頁12。

萊園
其一
地具桃源勝,幽深好避秦。雲山成畫本,水石合詩人。
風歇千峰靜,雨晴萬木新。登樓聊遠眺,世上盡煙塵。
其二
名園天下有,我獨愛萊園。景比孤山好,人同處士尊。
多栽梅萬樹,遍插柳成春。真是行吟地,優遊到日昏。
註: 《臺灣詩薈》第7號,大正13年8月15日,頁3。

14#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25:26 | 只看該作者
王羲之
古今稱第一,落紙氣淋漓。鐵畫銀鉤靜,雲龍海鶴姿。
愛鵝曾換字,修褉每題詩。試問臨池者,幾人脫晉碑。
註: 《昭和新報》第386號,昭和11年7月11日。又載《詩報》第133號,昭和11年7月16日,頁16。

文君
文君嫵媚鍾情甚,一曲求凰指下彈。簾內美人簾外客,相憐應共感無端。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836號,明治44年1月25日。詩題註:「限寒韻」。

背面美人
惆悵檀郎作遠遊,蛾眉翹佇望悠悠。任君報道金釵墜,百媚何曾一轉頭。
註: 《鯤海粹編》,頁266。

筆陣
堂堂旗鼓整詞林,筆勢縱橫思不禁。落紙雲生雷雨響,翻天覆地作龍吟。
註: 《王炳南先生手稿叢輯計畫:期中報告書(二)《南瀛詩選》》,頁268。

詠扇
其一
炎爍日燒空,頻揮送好風。玲瓏如富嶽,倒浸碧波中。
其二
晝送清風涼,夜撲流螢戲。秋時別君歸,夏時迎君至。
其三
君子不顧身,化作銀光紙。只恐人趨炎,頻拂涼風起。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1278號,昭和6年9月4日。

蠹魚
書破多盈篋,生憎飽蠹魚。小人還似此,其害實難除。

竹屋
其一
萬間廣廈競豪華,那及湘筠作蓋遮。暑氣無侵寒可禦,蕭然如見古陶家。
其二
結構三間近水涯,霜筠為蓋夏涼賒。門無車馬來喧擾,清靜宜栽菊與瓜。
其三
斫取輕筠蓋屋斜,無憂地震暑堪遮。王侯第宅多荒廢,不及山中處士家。
註: 《詩報》第153號,昭和12年5月25日,頁9。

木瓜
村北年南地,成林盡木瓜。何妨居熱帶,解渴當名茶。
註: 《風月報》第64號,昭和13年5月15日,頁25。

市聲
大隱心閒境亦清,無妨車馬雜人聲。此中有趣君知否,盡有豐年樂歲情。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269號,大正6年12月8日。

詠玉山
其一
玉山巍聳萬山低,寶樹琪花一路迷。危立峰頭看雲海,晨昏時聽叫天雞。
其二
漫將富岳誇東海,南國擎天有玉山。四面玲瓏呈瑞氣,別開仙境非人間。
註:《新高山の詩歌:漢詩之部》,昭和2年5月,頁7。

詠大溪石
大溪石夥映清流,邱壑成形不易求。獨愛吾家山骨好,使人一見便低頭。
註: 《興南新聞》第4475號,昭和18年7月3日。

太湖石
名園荒廢久,交蔭多榕樹。中有太湖石,曾無一人顧。
池邊疊作堤,花外鋪為路。奇癖米元章,見之教心注。
雖好非我物,摩挲因久駐。問石石無言,叩石石無怒。
此石宛如余,生來性頑固。墜落風塵中,到底有誰慕。
劫幻幾滄桑,此石可知故。
註: 《風月》第28號,昭和10年9月9日,第2版。

航空詞
其一
重作羊城客,匆匆過半年。不知波浪險,歸自白雲顛。
其二
大氣茫茫裡,連山失遠青。此身疑羽化,俯首瞰滄溟。
其三
一氣橫雙翼,凌風上太虛。獨憐游子恨,無母倚門閭。
註: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6年6月22日。

15#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27:45 | 只看該作者
重陽登鳳尾山
幸得浮生半日閒,重陽時節且高攀。凝眸城闕山頭現,極目雲煙水面環。
千里群峰千里見,一時登級一時艱。放開眼界空天地,日暮寒鴉幾陣還。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3號,明治37年12月25日,漢文版頁13。詩題註:「步名受元韻」。

太古巢即景
迂谷太古巢,幽映絕塵機。卓爾峰三面,依然竹四圍。
夕陽懷古哲,倦鳥認新旗。隔水鐘聲晚,僧仍舊路歸。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7號,明治38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3。

遊太古巢
其一
太古巢依舊,湖山起夕煙。瀟瀟楓葉雨,人在釣魚船。
其二
春光掩映幽篁竹,鳥語猶喧太古屋。當日君詩祭浪仙,於今我更懷迂谷。
其三
古寺梵音古佛聞,古巢古跡閉柴門。詩人五十年前古,古木寒鴉噪夕曛。
其四
太古巢猶在,伊人去不歸。蒼蒼葭露水,寂寂草堂暉。
舊事傳遺老,詩情剩釣磯。江山成畫本,有鳥逐雲飛。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1。

劍潭即景
野徑蒼涼竹四圍,寒潭澄碧劍依稀。春波客到潮初漲,古寺鐘鳴僧未歸。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7號,明治38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3。

遊劍潭寺即景
蒼松藏古寺,曲徑繞周圍。怪石清泉滴,閒階碧蘚肥。
櫓聲依古岸,樹影帶斜暉。煙水迷茫晚,鐘鳴僧未歸。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明治38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0,又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1,詩題作〈遊劍潭寺〉。
清泉滴《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作「清泉溜」。
碧蘚編者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作「磐蘚」,第97號作「碧蘚」,後者用字較妥。
古岸《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作「斷岸」。
樹影《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作「潭影」。
鐘鳴僧未歸《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作「山僧約未歸」。

劍潭寺
水雲環佛寺,松竹護禪房。窗外諸山小,一鉤新月涼。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2878號,明治40年12月5日。

劍潭寺
其一
桃花潭水去潺潺,放棹中流任去還。寺與劍光俱是古,此身豈復在人間。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73號,明治43年3月29日。又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 版頁11。
其二
乘興過長橋,越歷雲深處。一徑通幽林,有僧獨來去。
導我入山門,指點煙霞趣。爐煙靉靆生,花氣氤氳度。
瀹茗沁詩脾,談禪息塵慮。到此已忘情,上方堪小住。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73號,明治43年3月29日。又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 版頁11。《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明治38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0。

遊劍潭寺
其一:
國士英風久寂寥,寒潭秋冷劍光銷。山荒寺老鐘聲古<註40>,月送<註41>僧歸過竹橋。
註: 刊《臺灣教育會雜誌》第60號,明治40年3月25日,漢文版頁10-11。
   刊《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5號,明治43年2月25日,漢文版頁10。
又載《臺灣日日新報》第3573號,明治43年3 月29日,詩題作〈劍潭寺〉。
編者按:「寺老鐘聲古」,《臺灣日日新報》作「寺古鐘聲歇」。《臺灣日日新報》作「月送」,後者用字較妥。
其二
古寺蒼松繞徑斜,水村依舊有人家。名流題字知何處,欲問閒庭一朵花。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60號,明治40年3月25日,漢文版頁10-11。

遊劍潭寺
偷得一日閒,擕筇叩幽寺。繞徑野花香,當窗新柳紫。雨餘山氣清,風靜潭光媚。
但覺詩思多,不為塵俗累。老僧勞送迎,古佛晦靈異。試向小園窺,禽啄松子墜。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095號,明治41年8月23日。

遊劍潭寺
其一
寂寂山青,悠悠寺古,白石清潭。誰知漁父。
其二
潭光一色,劍氣千秋。臨潭石壁,惟有孤舟。
其三
一禽鳴落日,雙槳趁歸潮。寺古寒煙鎖,丹楓亂葉飄。
其四
舊事僧家說不清,揮毫題壁憶延平。當年寶劍今何在,潮去潮來自送迎。
其五
扁舟來繫水雲間,潭影悠悠劍氣閑。煙裏古松松裏寺,推窗憑眺好溪山。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5號,明治43年2月25日,漢文版頁10。又載《臺灣日日新報》第3573號,明治43年3 月29日,詩題作〈劍潭寺〉。

劍潭俱樂部繫舟作
小小江邊亭,高高山上月。移舟繫柳陰,鐘聲流未歇。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1。

16#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29:53 | 只看該作者
重遊竹城
記取當年此地過,榕陰依舊影婆娑。者番重到情何限,城郭摧殘感慨多。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2號,明治38年9月25日,漢文版頁13。

月夜泛舟螺潭
月滿澄潭露滿衣,蘭舟一葉水周圍。蘆花風起秋螢動,夜色撩人歸不歸。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4號,明治38年11月25日,漢文版頁12。

螺潭泛月
其一
人疑天上泛仙舟,舟似螺杯出水秋。試問香螺杯底月,嫦娥能飲幾杯不。
其二
螺潭曩到幾經秋,良夜同來踐舊游。掉入瀠洄深淺處,蘆花江上起沙鷗。
其三
溪頭一片月,月下泛螺舟。好共千杯醉,同消萬斛愁。
其四
潮平舟倚岸,夜半月當頭。蘆荻蕭蕭響,螺潭無限秋。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778號,明治43年11月26日。

過南菜園
偶訪名園此地游,相思樹密興偏幽。蒼苔履跡無尋處,花帶衣香逐水流。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7號,明治39年12月25日,漢文版頁13。

重遊板橋大觀書院
落花如夢樹成陰,鳥語溫柔小院深。似向故人頻問訊,劉郎重到倍關心。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061號,明治41年7月15日

大茅山覽古
其一
大茅山,在擺接堡。己酉人日同荒木三郎、林益嶽、林德提三君子往遊,偶成二絕。
其二
為尋陳跡入山來,屐齒泥香印落梅。不識百年前軼事,惟留片石後人猜。
其三
孤星伴月成陳跡,惆悵東瀛百事灰。怪爾桃花不解怨,尚隨春色對人開。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83號,明治42年2月25日,漢文版頁5。
孤星伴月成陳跡~作者註:「山中有巨石,鐫『孤星伴月』四字。」

遊古奇峰
為尋名勝步幽蹊,草木參差樵徑迷。借問奇峰何處是,山娃笑指白雲西。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82號,明治42年1月25日,漢文版頁14。又載劉克明撰〈遊古奇峰記〉,文末,劉氏 再曰:「芸友王少濤遊此曾即景成一絕,清新可誦,故並錄之。」

重遊古奇峰
其一
久仰清才出竹城,祇今一見勝聞名。魯多君子斯為勝,山聳奇峰迴不平。
未審詞壇誰是伯,應欣古廟我參盟。登堂詩酒論交曰,雄辯高談並縱橫。
其二
春風脈脈思依依,結念今方上翠微。最好湖山看未足,禽聲且莫唱催歸。
其三
奇峰嵐翠濕征衣,過眼雲煙幻是非。前往後來人似夢,可憐蝴蝶故飛飛。
其四
峰頭俯仰倍關情,迴首滄桑屈指驚。覽勝趾存前世物,尋詩壁有古賢名。
天風海浪歸吟嘯,城郭人民幻縱橫。上下古今何限意,春風終日語流鶯。
其五
得與斯文翰墨場,歸途襟袖惹仙香。臨行愧乏瓊瑤贈,敬誦笙簧第一章。
其六
尋詩絕頂興遄飛,屐齒凌雲上翠微。山鳥窺人情欸欸,綠楊撩我思依依。
海天憑弔風濤險,城闕摧殘今昔非。斷碣荒碑看未了,奇峰新月逐人歸。
註:劉克明〈重遊古奇峰記(上)〉,《臺灣教育會雜誌》第85號,明治42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6。其他詩作 收於劉克明〈重遊古奇峰記(下)〉,《臺灣教育會雜誌》第86號,明治42年5月25日,漢文版頁13-14。

稻江懷古
滄海桑田別樣繁,那堪回首望中原。人民城郭今非昔,剩水殘山舉目存。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457號,明治42年11月5日。

謹步莊玉波社友重遊神戶原韻
其一
重整詩盟惜遽離,故人情愫繫余思。綠波春水東溟路,惆悵心傾向日葵。
其二
握別秋江倍感情,黃花滿地送行旌。知交莫笑無他贈,兩字平安信口成。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00號,明治42年12月26日。

17#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31:57 | 只看該作者
仙洞即事
其一
洞深應有底,世遠已無仙。欲問桃源客,滄桑又幾年。
其二
洞府分明在,神仙不可親。紛紛滄海客,誰是問津人。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62號,明治43年7月12日。又載《臺灣日日新報》第3665號,明治43年7月15日。

仙洞即事
乘興棹扁舟,問津桃源路。瀛洲登洞天,海岸多奇樹。
煙波雲水深,巖穴沙汀步。銀濤入望高,蝙蝠引人去。
雖逢釣徒談,未必神仙住。羽化幾千年,寢饋留真處。
龍宮水府鄰,騎鯨亦無語。今為佛如來,占作觀音寓。
佛歸仙不歸,誰識其中趣。好是雞籠山,洞前長砥柱。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74號,明治43年7月26日。

登萬石岩
萬石立巍然,登高望四表。足底雲山低,眼中天地小。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545號,大正2年1月28日。

重過稻江師範學校舊址
其一
重到讀書處,幽禽噪夕暉。傷心剛十載,王謝已全非。
其二
書聲絕不聞,俯仰淒涼目。群鵲噪荒檐,一蟬鳴古木。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4729號,大正2年8月5日。

同一庵君及其公子余之幼女遊普陀寺
其一
日移亭影連花影,風送泉聲雜鳥聲。最愛晚晴詩料好,吟懷瀟灑句橫生。
其二
三生石畔小亭孤,嫋嫋風生綠葉蒲。我道此間風景好,兒童笑問有詩無。
其三
聯翩童冠出林巒,半日郊遊任意觀。凜烈朔風吹不斷,蕭蕭葉墜夕陽寒。
其四
沿途流水響潺潺,人影依稀伴鳥還。落日微茫滄海樹,昏黃纔到鎮南關。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36號,大正2年8月12日。
   鎮南關:作者註:「地名」。

北投雜詠
其一
北投風景好,何異武陵源。煙吐崖能走,泉流石自喧。
過橋登小閣,把酒對高軒。浴罷開簾坐,青山自到門。
其二
閒坐小樓東,重陰萬綠濃。蛙鳴疑有雨,樹靜覺無風。
飲酒情偏怯,看山興不窮。涼生天欲暮,落日掛前峰。
其三
凭闌閒眺望,處處水聲喧。斷岸流泉脉,頹牆露樹根。
詩狂筆有致,酒醒夢無痕。乘興歸來也,山禽噪晚村。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4741號,大正2年8月17日。

遊北投車中所見
南發旋車向北行,虛窗廿四景分明。斜陽林下僧歸影,隔岸人家犬吠聲。
綠水一溪環似帶,青山四面繞如城。芝蘭驛過繁華地,風送絃歌入耳清。
註: . .《臺灣日日新報》第6471號,大正7年6月28日。

北投星之家旅館題壁
汽笛聲停到北投,穿林沿磴上山樓。捲簾一笑憐紅袖,倚檻無言望綠洲。
萬木欣欣蟬自栩,千峰寂寂水長流。同來覽勝人何處,醉草新詩壁上留。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471號,大正7年6月28日。

北投星之家旅館與林鼎禮君夜話
山館清談夜,風涼思欲仙。捲簾不見月,倚檻愛聞泉。
螢火來吟榻,流星墜遠天。靜中多妙趣,領略共遲眠。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471號,大正7年6月28日。

勵園即景
電閃雷聲沉,濃雲敷六合。簾幕鎖春陰,涼意生閨閣。
雨落花紛紛,風飄柳颯颯。市隱深巷中,幽居絕塵雜。
焚香煮新茶,篆煙出窗闔。吟詠抱琴眠,對畫臥籐榻。
書軒增暮寒,風景如殘臘。妻問欲飲不,一笑而不答。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52號,大正2年8月28日。

18#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34:34 | 只看該作者
遊南普陀歸後作
歸來說盡遊山樂,妻女團圓喜夕餐。花影滿簾風定後,一輪明月上闌干。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67號,大正2年9月13日。

同文彬一庵二君子往白鹿洞山麓觀梅
其一
攜朋信步到郊園,滿徑蒼苔春色繁。人在梅花香裏立,梅花無語我無言。
其二
年來我比梅花瘦,花瘦三分我十分。默默無言相對處,癯仙憐我我憐君。
其三
園丁贈我一枝梅,玉骨冰姿破萼開。繚繞暗香凝兩袖,相將林下美人回。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67號,大正2年9月13日。

登萬石巖路上口占
景通橋下響潺潺,步入清溪淥水灣。觸目秋光渾似畫,白雲紅葉襯青山。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4864號,大正2年12月24日。

遊雲頂巖寺兼登觀日臺
看山出城郭,閱遍村落景。信步向東皋,拾級登雲頂。
鳥語雜鐘聲,桃花映松影。野犬吠禪關,老衲歡迎請。
導我坐禪房,壁上掛僧裎。掃葉小庭幽,燃火煮佳茗。
對佛默無言,龍天空引領。客裏看山多,得閒真足幸。
籬邊黃菊清,洞裏白雲靜。石筧引流泉,成池作古井。
雲水接天光,道心澹清耿。更上觀日臺,憑高望四境。
流水繞周圍,葉落眾峰挺。蒼蒼煙水寬,浩浩天風冷。
頭上有青天,足下有雲嶺。遙望滄海東,孤帆天外騁。
何處是鄉關,思入風雲永。長歌下翠微,別僧出林迴。
歸家日已曛,烹魚酌香酩。醉臥寄樓中,妻女喚初醒。
笑指古城樓,山月光炯炯。
註:《臺灣教育》第143號,大正3年3月1日,漢文版頁6。
洞裏白雲靜:.作者註:「時背有留雲洞。」

過盤陀嶺
其一
茆店雞聲趁早行,曉風殘月搖清影。涉遍谿山廿里餘,午時纔到盤陀嶺。
盤陀風景似天台,雲如走馬風如雷。野鳥間關蟬斷續,此身恍惚到蓬萊。
渴飲清泉低首望,赤日浴波光蕩漾。一徑如梯下山深,前峰忽居我背上。
樵言有虎出林嘶,路上行人魂欲迷。黃昏隔水望城郭,雲陵(註)燈影黑林西。
其二
水從千澗落,人在半山行。憑高一低首,風雲足下生。
其三
雲向空中走,風從澗裏生。叢深不見底,處處有泉鳴。
註:《臺灣教育》第151號,大正3年11月1日,漢文版頁12。
作者註:「雲陵,地名。」

金門城懷古
為尋古蹟弔忠魂,城郭摧殘瓦石存。錦繡江山誰作主,鷓鴣啼處又黃昏。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258號,大正4年2月7日。

一月二日偕邱君衛材遊金門
君家住浯江,招我遊桑梓。趁曉買扁舟,波浪乘風駛。劉江澳頭過<註>,日亭抵後浦。
故人為我言,浯江田少數,居民生計難。遠游為商賈,致富有南洋。
歸鄉建大廡,聯襼入可園。候門有稚子,或喚兄歸家,或道客來此。
蘅茆兩三間,多藏書畫譜。架上羅鼎彝,堂前陳案几。雲水浸庭池,花木繞門戶。
主人設杯盤,鄉村風味美。一飲一停杯,欣然談歷史。贈我一部詩,著者邱處士。
讀詩慕斯人,亮節依然耳。不受胡元官,志願為漁父。日釣海之濱,清談揮玉麈。
著書老一生,不為名利毀。愧我未還鄉,飄泊無定止。書劍兩無成,一年又盡矣。
醉飽臥繩床,葉脫狂風起。終夜我獨醒,風聲動窗紙。早起步中庭,盤桓獨自視。
鵲鳥亂啾啾,露葉輝晴煦。過午招故人,騎驢看山水。薄暮到荒郊,小憩入苑宇。
樵夫飼我驢,故人為我指。雲露最高峰,其名曰太武。拾級共攀躋,一步一延佇。
倦鳥投叢林,歸舟泊沙滸。行行重行行,直入雲深處。松下扣禪關,寺僧迎倒屣。
呼童摘畦蔬,爨火勤料理。禪榻讓客眠,不寐怯寒苦。風葉響空山,蠟燭光欲死。
無奈到天明,陰沍落微雨。覽勝煩山僧,導我穿松塢。兩石如象獅,一石復如虎。
雄踞山之巔,勢欲當風舞。頃刻下山阿,入寺禮佛祖。回步下庭除,開扉入老圃。
黃菊花已殘,只餘梅一樹。枝幹自橫斜,秀勁超桃李。南枝花已開,北枝蕊初吐。
花下共徘徊,撲鼻香一縷。辭僧下山隈,抵家日已午。又訪金門城,傷心空弔古。
城壁已摧殘,瓦石埋塵土。英雄今已非,江山無定主。處處野花開,嫣紅雜嫩紫。
旋登嘯傲亭,如入桃源裏。雲接天宇低,風激海濤怒。日暮歸小園,酌酒欣相聚。
越晨買棹回,直抵嘉禾里。訪遍古蹟奇,分明猶記取。袖出地輿圖,細向妻孥語。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83號,大正4年3月5日。
作者註:「劉江澳頭,地名。」

游太武山路上口占
其一
共愛探名勝,匆匆去向東。眼中滄海碧,驢背夕陽紅。野曠飛殘葉,天寒起朔風。黃昏何限好,詩思自無窮。
其二
世間多者趨名利,驢背尋詩有幾人。且去深山清淨地,不教兩足踏紅塵。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304號,大正4年3月27日。

遊鼓山湧泉寺
其一
南臺撐小艇,雙槳盪漂搖。天曉月猶暈,曦晴煙暫消。
野禽啼翠柳,水鴨戲春潮。近午舟依岸,前程問採樵。
其二
捨舟登石磴,小憩半山亭。松密天皆綠,苔濃地亦青。
僧寮雲外見,鐘韻竹邊聽。重上湧泉寺,閩江望渺冥。
其三
一入叢林地,胸中俗慮忘。梵音喧佛殿,香氣繞禪房。
老衲行幽徑,遊人轉畫廊。風光看未了,山鳥報斜陽。
其四
能識林泉趣,何嫌半日遊。向僧詢古跡,與我說因由。
春思迷煙草,鄉情逐海流。下山剛薄暮,一路鳥啾啾。
註: 又載《臺灣詩醇》,後編〈物質部‧宮室〉,頁267。
其五
微風楊柳岸,泛棹綠江灣。照眼憐春水,回頭戀鼓山。
吟詩聊寄意,把酒笑開顏。舟抵南臺夜,燈光俯仰間。
其六
人海南臺市,絃歌處處樓。入城歸旅館,把筆記山遊。
簾外蟲聲寂,花間月色幽。客懷清似水,沽酒話林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626號,大正5年2月25日。作者註:「舊作。」

19#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38:52 | 只看該作者
圓山觀動物園
黃昏出古寺,行行明治橋。宛轉圓山道,風靜柳垂條。
入園觀動物,禽獸各有巢。幼兒纔三歲,憨態智未饒。
見狼云是犬,見虎云是貓。見鹿云是馬,聞者能解嘲。
阿父教獸名,幼兒即應聲。猛虎臨風嘯,幼兒啼又驚。
歸來天昏黑,星光幾點明。抵家猶記憶,說與鄰人聽。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644號,大正5年4月5日。

圓山雨後旗亭小集
其一
詩朋畫友倚欄東,雨後臨江愛晚風。遠嶂千重橫古岸,歸鴉幾點入寒空。
清遊且效蘭亭樂,覓句聊求山谷工。昔日佳人今不見,紫藤花笑醉顏紅。
其二
江亭回憶柳城翁,唱和題詩弔鄭公。警句尚留稗海集,騷人已太古巢空。
杜鵑啼怨春山外,芳草含愁暮靄中。陳迹茫茫何處問,傷心灑淚向長風。
其三
雨霽圓山路,蒼苔襯落花。林梢棲白鳥,葉底叫青蛙。
覽古來僧院,題詩入酒家。醉看將欲晚,水竹鎖煙霞。
其四
指點遙空白鷺遠,一行斜墜劍潭灣。詩人瀟灑風前竹,畫意清新雨後山。
楊柳牽簾憐翠袖,春花照影憶紅顏。旗亭有酒須當醉,碌碌浮生幾日閒。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6045號,大正6年4月28日。
江亭回憶柳城翁作者註:「柳城、□□、□□、壺溪諸君曾小集太古巢唱和。」
稗海集作者註:「唱和詩集曰:《稗海槎程》。」
騷人已太古巢空:作者註:「曰:迂古先生。」

偕香林子遊龜山西雲巖舟中作
其一
岸草何青青,春波何渺渺。亂山落篷窗,誰道扁舟小。
其二
盪槳尋溪轉,松根露水涯。舵工頻指點,潮憾岸崩沙。
其三
春水溶溶綠一灣,觀音山色有無間。七分雲樹三分雨,共倚篷窗看白鷴。
其四
龜山之麓晚停橈,共訪高僧宿一宵。笑我年來心緒亂,此行佳句讓君驕。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6882號,大正8年8月13日。

招學愚出山過新店渡
出山攜手共談心,樹影糢糊月色陰。閱盡許多人事幻,千秋不改此灘音。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7831號,大正11年3月19日。又載王氏手編《韓江游草》。又載《臺灣時報》第33號, 大正11年4月,頁151〈詞苑〉。

潮州開元寺覽古
其一
開元寺建自唐朝,金碧銷沉歲已遙。諸佛不靈僧又老,擎天榕樹晚蕭蕭。
其二
道德淪亡佛教衰,民生塗炭欲何之。中原尤似西羅馬,怕憶前朝全盛時。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7882號,大正11年5月9日。

題筱雲山莊
其一
煙柳凝新綠,池花映澹紅。貪幽人早起,靜坐水聲中。
其二
文字堪娛老,林泉足養神。不關人跡少,花鳥日相親。
其三
聽水依頑石,看山上小樓。此間堪遁世,萬卷自優游。
註.《臺灣詩薈》第8號,大正13年9月15日,頁7。
又載《臺灣詩鈔》,民國59年,頁394。
又載《神岡鄉土志 》,民國71年4月,頁139。

屈尺雜詠
其一
我自海山郡,來尋廖學愚。草堂一夜雨,無事話唐虞。
其二
林邊風颯颯,澗底水潺潺。回顧來時路,群山已沓環。
其三
亂石激奔湍,紛飛噴白雪。日日不平鳴,怒聲向誰說。
其四
尋幽芳草路,悄立斜陽渡。低首視清溪,游魚多可數。
其五
臨水掬香魚,纖纖兩寸餘。小爐烹活火,下酒樂何如。
其六
彼此共清貧,交遊已廿春。不辭登涉苦,來就一杯親。
其七
燃取三竿竹,烹調兩寸魚。更鋤雨後筍,甘脆勝園蔬。
其八
雨過千山翠,茶飄一路香。新蟬聲起處,餘溜滴斜陽。
其九
茶價今年好,山家焙製忙。白煙穿屋起,縷縷上高岡。
其十
螢火光零亂,隨風點客衣。身輕無掛碍,何事不高飛。
其十一
雲掩青山腳,雷鳴綠樹巔。須臾風雨至,天地兩茫然。
其十二
乘興訪君來,興盡醉君去。清談月落時,揮手雲深處。
註: 前六首載於《臺灣詩薈》第19號,大正14年7月15日,頁8,
後六首載於《臺灣詩薈》第20號,大正14年8 月15日,頁6。
原編者連橫註:「原作二十五首,為錄十二」。
又一併載於《臺灣詩鈔》,民國59年,頁 395。

遊東山別墅
捨車聯步到怡園,柳暗花明日漸昏。雲外青山橫北窗,峰頭明月入東軒。
低吟竹徑詩藏腹,坐話春風酒滿罇。多謝主人能愛客,翩翩風度擬平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374號,大正15年6月9日。

題十二洞天奇石並序
丁卯春,濤訪岳陽先生於「悠然亭」。
先生莞爾笑曰:「余頃得一拳石,文醜而態奇,巉岩瘦縐,玲瓏凹凸,兼而有之。然每移位置於明窗淨几間,其形容各異,可謂盡石之妙,無事靜觀,髣髴置身於武彝亂石中,具有千態萬狀之勢,應接不暇。倘遇襄陽,應當下拜,遂名曰:十二洞天。擬作小詩紀之。」
濤亦摩挲而歎曰:「百花之愛,宜乎眾者。若石之醜而奇,除宋之米顛、今之先生及濤愛有幾人耶。爰題七絕六章奉呈,奇石有靈,亦應點首。」

其一
古能愛石米元章,同癖而今有岳陽。笑把袖中奇一笏,不知歷盡幾星霜。
其二
位置推移態不同,崔巍凹凸又玲瓏。蒼茫具有煙霞氣,泰華居然入座中。
其三
人喜千紅萬紫妍,獨翁愛此石悠然。臥看曲折巉岩處,彷彿神游古洞天。
其四
補天石墜幾經春,移向松窗古案陳。磊落一拳論萬里,安然對此養心神。
其五
渾沌時凝石一拳,久經磨激尚神全。男兒應抱如斯性,傲骨崚嶒老益堅。
其六
瘦頑拳石醜而奇,最似迂儒不合時。除卻米顛誰賞識,偶邀青眼岳陽知。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629號,昭和2年2月19日。

20#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43:04 | 只看該作者
筆陣
堂堂旗鼓整詞林,筆勢縱橫思不禁。落紙雲生雷雨響,翻天覆地作龍吟。
註: 《王炳南先生手稿叢輯計畫:期中報告書(二)《南瀛詩選》》,頁268。

筆鋒
其一
載筆橫空嶺表來,毛錐佐我騁詩才。中原未見青天日,難掃風雲頃刻開。
其二
稜稜脫穎挾風霜,潑墨淋漓透硬黃。雙管直傳千載後,學書誰不仰鍾王。
其三
畫工摩詰字羲之,藝苑人宗百世師。我有秋毫猶未試,深藏囊底待臨池。
註: 《詩報》第263號,昭和17年1月1日,頁28-29。

論詩
好詩如好話,話中有奇趣。樂聞而不厭,便可云佳句。
悠悠千百載,名家何多數。一代學一代,幾人能目樹。
於我無師承,如禪唯一悟。
註: 《興南新聞》第3887號,昭和16年11月18日。

買書
飽讀今無用,如何更買書。自憐還自笑,氣習竟難除。

讀畫
其一
脂粉丹青著色濃,粗枝大葉繪重重。妖嬌遍合詩人眼,五十年來尚北宗。
其二
詩愛陶家畫愛倪,清微淡逸意離迷。幽情一片知何似,細柳梳風月印溪。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125號,昭和6年4月3日。

學畫
平生學詩書,年忽知命矣。兩者既無成,遂學四君子。
元氣存胸中,間成作山水。潑墨分淡濃,悠然成獨喜。
本非丹青家,頗悉畫中理。神通大自然,萬物任時使。
人不識此心,冷然笑而已。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568號,昭和7年6月23日。

論畫
今畫非不美,但嫌過精妍。古畫或稍拙,妙趣出自然。
未畫先問學,揮毫意在先。作畫如寫字,神行重變遷。
才學養有素,不宣而自傳。今人尚空論,多為利名牽。
絹素堆丹粉,一畫將及年。或稱未來派,或稱絕空前。
高掛開展覽,論價幾萬千。南畫久衰廢,雖佳不值錢。
我還好弄墨,意薄補詩篇。論畫誠豈敢,搔首愧<註>
註: 《興南新聞》第3830號,昭和16年9月21日。
    愧《興南新聞》誤作「媿」。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臺灣瀛社詩學會  

GMT+8, 2024-11-25 22: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