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29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員傳記-拾伍】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1-4-12 23:49:33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員傳記-拾伍】

※沈藍田(1853∼1918)字相其,以字行,生於咸豐三年癸丑,基隆人,初課徒基隆新店街,法軍犯臺,相其從軍有功,事定,敘軍功五品銜、後補同守備。乙未之際,挈眷移廈門,力九年,返基。以詩酒自娛,參與創瀛社。民國七年十月二日卒,年六十六。(參見《基隆市志.人物篇》、《基隆顏氏家乘.文徵篇》及《張純甫全集.年表》)

※黃朝桂(1851∼1916)字丹五,號應麟,創社員。住艋舺大厝口,家頗殷實,清末履試不遇,曾捐五品同知。日本領臺後,被任為艋舺最初區長。溫和正端,接人誠懇。大正五年一月卒,年六十六。(參考《臺北市志卷七.人物志》及《臺北文物》一卷二期黃文虎〈艋舺舊文人回憶錄〉)

※黃玉階(1850∼1926)字冥華,道光三十年庚戌四月二十五日,創社員。生於彰化縣大肚堡五汊港(今台中縣梧棲港)。幼時先隨黃邦習漢文,熟讀經史,一八六九年又隨漢醫師李清機習醫術,一八七五年自立門戶,始行醫以救人。一八八二年,遷居台北大稻埕經營醬菜坊,獲利所得多以助人。一八八四年,台北一帶發生霍亂,蔓延甚廣,死亡無數,氏慎選良方,精配丸散,遍歷城鄉,治癒了七、八百人,民皆德之。氏信奉先天道,曾任臺灣最高領導人,整頓教務,並整合其他宗教團體。日據時期,投注心力在社會救濟與社會教化,提倡放足斷髮,並教誨囚犯。曾任大稻埕區長、大龍峒區長,於桑梓頗有建樹,獲總督府授勳六等及藍綬褒章。大正十五年以糖尿病逝 。(參《臺北市志卷七.人物志》及楊雅慧刊於網路之文章〈濟世度人的宗教家 黃玉階〉一文)

※張希袞(1849∼1940),生於道光二十九年。先世由福建泉州同安縣來臺,居士林,以農為業,父營商,移寓大稻埕普願街(今改迪化街)。少好學,從大龍峒陳孝廉樹藍遊,博聞多識,同治間以優等入泮。乙未割臺後,出任保良局,明治三十年(光緒二十三年)任第十四區街長,三十三年執教大稻埕公學校,退職後仍以課徒為樂,以九二高齡捐館。(參閱《臺北市志卷七.人物志》)

※林濟清(1848∼1910)字沁秋,艋舺人,邑庠生,博雅工詩文。精治春秋之學,與李秉鈞、陳洛、顏宅三併稱四文士。明治四十三年八月卒,年六十三(參閱《臺北市志卷七.人物志》及張端然《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黃福元(1846∼1921)字哲馨,號椒其,艋舺後街仔人,受業於貢生曾祖勳之西樓書館,深造於登瀛書院,年二十七,為彰化縣學生員。嗣從廩生黃耕棠習徐氏書,而精於良藥秘方。日人侵臺,隻身內渡,以母病促歸,至滬尾,軍警登舟檢查,百般刁難,所攜醫藥,詩文稿,皆畢生心力所在,珍儲一簏,竟被推落海中。雖撈起曝曬,已粘結無完葉,福元既痛且怒,盡投於火。光緒二十七年淡北鼠疫時,施醫施藥,活人無數。設帳於龍山寺東廡,後遷至地藏王廟。行曠達,喜善行,工詩文,聯句典雅富麗,著有《寄吾廬書室吟稿》。卒於大正十年四月,年七十六。(參閱《臺北市志卷七.人物志》)

※李秉鈞(1844∼1904)字子桂,號石樵,道光二十四年生。艋舺下崁庄人,世業農,後移居土治後街。黃中理門下生,詩書畫俱工,垂帳授徒,遊於門下者甚多,而不乏登第者,三重埔貢生李種玉,即出其門。同治壬申(一八七二)歲初應考,取進縣學秀才,光緒壬辰1892再赴會試,紅榜選中登第,補貢生。日據初期,恆恐玉石俱焚,與陳淑程茂才等紳商,在龍山寺後殿倡設保良局,救護甚多,嗣辦官鹽起家,後遷大稻埕,曾應聘臺日新報記者,明治三十三年任臺北縣參事及公學校教師,三十六年任臨時舊貫調查會事務囑託。翌年八月卒,年僅三十二。(按據《臺北市志卷七.人物志》,然實際歲數應有誤。又張端然《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將其列為社友,如卒於是年,則瀛社當時尚未成立,僅錄之以供參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臺灣瀛社詩學會  

GMT+8, 2024-11-23 10: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