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閒農 於 2012-3-27 09:40 編輯
自《詩》國風,至南朝諸君子,詩用古韻,而『歌』『麻』通韻者,
屢見不鮮,臺語語音(白話)諧之,韻之歌謠亦頗多。試舉:
《詩‧陳風》東門之池
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彼美淑姬,可與晤語。
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彼美淑姬,可與晤言。
陶淵明《擬古》其七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歎息,持此感人多。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又《挽歌詩》其三:
押韻:蕭、交、嶢、條、朝。轉韻押:何、家、歌、阿。
鮑照《夜聽妓》其二
蘭膏消耗夜轉多,亂筵雜坐更絃歌。傾情逐節寧不苦,特為盛年惜容華。
又《還都至三山望石頭城》
押韻:波、阿、羅、何、華、芽、霞、家、歌、多、何。
臺灣情歌:
六月算來是火辣,少年幾人無風花。咱嫂與哥來咒詛,先梟死了互狗拖。
臺灣相褒歌:
與君行出茶園外,害我無心可唸歌。不知何時才要娶,驚哥做事厚拖沙。
臺音【拖沙】歌麻疊韻也。即今國語(普通話)「拖泥帶水」。
民歌自是俚而俗,樸而直,口語相傳,謂之【聲韻活化石】
幸且宜!為臺語保有古漢語之遺,留一證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