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3255|回復: 3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少濤集-詩錄(發表於報刊.雜誌等之詩稿)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8:0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5 編輯

自述
東寧一士,少坐皋比。中年棄職,游藝及玆。
茅茨小結,環以槿籬。藏書千卷,果圃魚池。
茶經琴譜,周易陶詩。名畫古帖,硯老石奇。
印摹篆隸,漢瓦秦碑。田黃雞血,白定青瓷。
紙窗竹榻,相映妍姿。雲來掩戶,客去收棋。
青蔬白粥,淡泊生涯。不羨富貴,鬻畫自持。
興酣戲筆,造化為師。時寫蘭竹,墨氣淋漓。
不甚形似,大葉粗枝。懸於齋壁,清賞自宜。
家居之樂,況復怡怡。妻賢母健,聰慧孫兒。
出則敬愛,入則孝慈。偶聞俗事,一笑付之。
談天說鬼,聽者驚嘻。閒來吟嘯,舒暢詩脾。
靜觀萬物,情趣獨知。悠悠如此,豈遜皇羲。
吾生足矣,立志不移。
註:《瀛海詩集》,頁2,昭和15年12月以前作。


自遣
學詩不若學耕田,三復斯言意爽然。無奈苦吟成結習,得閒猶自續殘篇。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8577號,大正13年4月3日。


家書
細君遙寄一緘翰,讀罷心中始覺歡。雲水悠悠山萬疊,家人旅客各平安。

思鄉
天涯作客幾經秋,夜雨凭欄惹舊愁。一夢分明未歸得,聲聲底事到床頭。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9號,明治38年6月25日,漢文版頁12。

歸鄉偶成
其一
鷺島歸來日,匆匆返野廬。登堂參老母,開篋曝殘書。
草滿東籬穢,塵封北窗虛。勞形無案牘,灑掃舊庭除。
其二

過橋閒晚眺,步到賞青廬。荒穢牆邊竹,糢糊壁上書。
嬾雲歸遠岫,倦鳥下平墟。二月家鄉好,春光畫不如。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346號,大正4年5月9日。

歸去來詞
回思少小時,雅愛耽詞藻。負笈出鄉關,十八從師早。
哦成一卷詩,宦海吟顛倒。花月酒琴棋,逢場縱懷抱。
近唯妻女歡,不為風情惱。適意樂幽居,其餘無所禱。
長歌歸去來,仍戀故園好。三徑菊猶存,一庭花未掃。
十年如夢迴,舊樹今皆老。人生何以堪,塵緣真草草。
:《臺灣日日新報》第3348號,明治42年6月29日。

哭家慈
余幼失怙,家貧如洗,母業紡績,朝夕拮据,日炊二餐,儉約餘金,每寄與余為修學之資,故余於去年七月,方得卒業於師範學校。爾時余思劬勞之恩,聊欲報之萬一也,而母也不待,竟或不起之症,而永訣矣!此誠千歲恨事,余悲不禁,爰作十絕,以敘晨昏之念云。
其一
母病由來七月天,藥爐茶鼎侍床前。焚香願減兒齡壽,默籲穹蒼餘命延。
其二
哀哀血淚淚如煙,不弔窮酗降昊天。想是庸醫無妙術,回春計盡隕高年。
其三
乳哺三年海樣深,墓門盧守痛難禁。蕊宮歸去音容在,何事徒從夢裏尋。
其四
青山綠水恨綿綿,墓木悽悲哭杜鵑。風雨王褒盧墓泣,從茲廢讀蓼莪篇。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8號,明治39年3月25日,漢文版頁12。詩題註:「十絕,鈔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8:11: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4 編輯

病中
其一
病骨如花疲,看花懶賦詩。自憐花似病,花影上簾遲。
其二
終日無聊臥,吟榻聞香氣。試喚問童兒,庭花開也未。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2878號,明治40年12月5日。

小恙雜吟
其一
腹痛如刀割,剛知慎飲食。急將藥餌攻,恰似驅殘賊。
其二
我本生來瘦,何堪患病魔。疏慵如野菊,倚石傲霜多。
其三
病原察得真,服藥驗如神。莫論西和漢,庸醫易殺人。
其四
病中倍覺閒,臥榻對青山。復把新詩草,朝朝著意刪。
其五
病魔人最畏,見弱便相侵。不顧蒼生命,違天大德心。
其六
秋夏之交節,炎涼氣不和。起居因失慎,處處病人多。
其七
漢藥尤神速,數服便回春。昨作呻吟者,今為爽健人。
註:《昭和新報》第246號,昭和8年9月9日。

病中雜詠
其一
病中不敢通親友,存問無勞過小齋。頗有山妻勤護侍,藥茶筆硯預安排。
其二
十日樓居不出遊,暮春煙景似清秋。微風醞釀三分冷,雨濕盆花落已稠。
註: 又載《臺灣教育》第431號,昭和13年6月1日,頁111,詩題作〈病中偶作〉。
其三
臥則看書起抱孫,喜無塵事到吾門。市居還似山居靜,苔上樓窗綠一痕。
其四
內子多年知藥性,殷勤猶自檢方書。每逢難解新文字,笑近前來細問余。
其五
爐熱茶鐺戛戛鳴,如吟如嘯有餘情。閒中自愛閒中趣,臥看煙浮一縷清。
其六
老來多病厭塵喧,靜養調元掩竹門。未得從軍報君國,人間誰說布衣尊。
註: 又載《臺灣教育》第431號,昭和13年6月1日,頁111,詩題作〈病中偶作〉。
其七
貧富由來有夙因,學詩我竟至清貧。清貧自有清貧樂,卻笑難逢解意人。
其八
卻喜春來病轉閒,捲簾貪看雨中山。忽思訪舊南遊日,夜半車馳隱約間。
其九
養痾賞雨竟忘疲,啟篋當窗檢舊詩。一字未安吟又改,推敲恆到夜深時。
其十
怪道今春雨意勤,青山日夕隱寒雲。焚香擁被沉吟樂,每得新詩示細君。
其十一
雨聲細又雨聲粗,未獲看櫻竹子湖。盆竹移來陳淨几,一枝直欲上雲衢。
註:全篇刊《臺灣日日新報》第13702號,昭和13年5月14日。


調藥
夜半起調藥,微寒入小樓。蟲吟桐月白,人臥菊花秋。
幼子常罹病,雙親不斷愁。但祈清健好,作客復何求。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58號,大正4年2月7日。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8:15: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3 編輯

思歸
歲歲思歸未得歸,與人慣作嫁裳衣。輸他籬下雙蝴蝶,拂柳穿花任意飛。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061號,明治41年7月15日。

留學行
天下父母心,誰不愛其子。珍於掌上珠,天性原如此。
無子期生男,既生忽狂喜。養育不辭勞,寢食不遑理。
八歲入校門,六年學書禮。屢有富家兒,畢業游千里。
負笈上京華,入學研書史。偶為游冶郎,偷閒挾歌妓。
托病欺賢師,學業常廢弛。虛擲好光陰,光陰疾如矢。
電信催學資,當為糞土使。年費數千金,瞞人亦瞞己。
不察父母心,父母惟思子。期待度春秋,倚閭長延企。
考試落孫山,學課因中止。更染自由風,戀愛耽歐美。
衣尚新流行,優游繁華市。手執黑杖藜,腳穿紅皮履。
眼鏡閃雙眸,對人白眼視。黃金盡無顏,失意歸桑梓。
孑然剩一身,絕無一長技。自詡得文明,名稱新學士。
碩腹空經綸,豈知道廉恥。每逢老宿儒,反說迂拘鄙。
賦閒思經營,會社組織始。仍嗜酒煙花,須臾倒閉矣。
告貸既無門,負債高城壘。家破學不成,田產何足抵。
徒使父母憂,白髮兼聾耳。教育非不良,遠游未足恃。
最險少年時,情性比流水。學善如登山,學惡如帆駛。
多者富家兒,虎頭成鼠尾。縱非苦學生,成功能有幾。
我勸富家翁,須研其所以。偏求新學說,畢竟無根柢。
欲濟此時艱,孔道當興起。
註: 《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周年記念誌》,大正15年10月17日,頁211-212。

旅懷
少小常為客,離鄉亦愴情。長天來月色,大地起蛩聲。
不寐人千里,追懷歲幾更。吟朋多逝矣,真箇感浮生。
註:《風月》第34號,昭和10年10月26日,第3版。

重遊師範學校感舊兼呈諸同學
其一
宏開師範講堂新,此日重來三十春。同學相逢成老壯,昔時儘是少年人。
其二
新花幽映舊時苔,老大書生今復來。搔首咨嗟相問訊,無成一個棟梁才。
其三
柳眼花容絕不殊,于人白髮半留鬚。舊時教諭如雲散,權學猶存一老儒<註>。
註: 作者註:「謂志保田校長先生。」
其四
同學少年各有為,成名金富異當時。寒儒如我仍無用,竹笥空存數卷詩。

註:《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周年記念誌》,大正15年10月17日,頁212。又載《臺灣教育》第293號,大正15 年10月30日,漢文版頁5,詩題作〈重遊北師校感舊兼呈諸同學〉。

贈師範學校學生諸君
學子多如鯽,翩翩儘少年。國家原有待,才智要無偏。
惡化防今日,高風慕昔賢。吾心知不愧,始可對蒼天。
註: 《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周年記念誌》,大正15年10月17日,頁211。又載《臺灣教育》第293號,大正15 年10月30日,漢文版頁5,詩題作〈贈臺北師範學校學生諸君〉。

地板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8:17: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2 編輯

騷林逸唱
雅人一輩結鷗盟,錦繡齊邀月旦評。同日旗亭開逸韻,笙簧檀板唱長城。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458號,明治42年11月6日。

瀛社雅集即事
其一
騷壇樹幟壯逢迎,天意留春未放晴。蓬島神仙新入會,霓裳同日詠登瀛。
其二
牛耳登壇倡主盟,春官桃李滿春城。詩王詩伯詩天子,雄視全臺日送迎。
其三
會友詞壇載酒迎,醉春待月到深更。姮娥應恐騷人笑,一夜清陰未肯明。
其四
瀛社締吟盟,聯翩倒屣迎。鴻才逢一笑,魚雅訂三生。
筆陣調儒將,雄談縱酒兵。花朝春似海,爛醉和更更。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273號,明治42年3月31日。詩題註:「得迎字」。

瀛社秋季大會呈陳君槐庭詞長並祈郢政
其一
喜得文星照酒筵,傾心清誨足纏綿。小樓夜色留君醉,花正幽香月正圓。
其二
客路瞻韓意憬然,旗亭恍惚晤青蓮。九天咳唾成珠玉,君是當時李謫仙。
其三
卻扇詞傳絕妙篇,美人香膩玉臺箋。果然名士鍾情甚,元稹風流讓樂天。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462號,明治42年11月11日。

瀛社大會敬呈白水南強二詞長並和瑤韻
其一
座上群推卓犖才,異然茅茹異蓬萊。登壇不負三生約,仙侶瀛洲入會來。
其二
夙仰才名李杜齊,一時邂逅出恆蹊。雙雙彩筆騰鸞鳳,白雪陽春莫吝題。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86號,明治43年4月13日。

瀛社會宴席間即事呈梓桑社兄並乞即政
其一
深深巷曲吉祥家,華屋朱扉竹徑斜。笑見主人傳侍女,隔窗紅粉喚煎茶。
其二
先生家住海雲區,座有琴詩酒自娛。興到扁舟尋泛棹,水天煙景勝西湖。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62號,明治43年7月12日。

瀛社例會口占
其一
瀛社客齊來,三生約未灰。鴻泥何處認,履印滿蒼苔。
其二
記取名流會,蟾圓十二回。霓裳多舊侶,花筆雜新裁。
其三
舌耕糊口借枝安,墨瀋青衫濕未乾。笑我詩逋償不易,又隨師友上吟壇。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63號,明治43年7月13日。

5#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8:21: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2 編輯

板橋書院聞歌管之聲有感
樓臺亭院近豪家,歌舞聲低月易斜。夜深羈人多所思,隔牆聞唱後庭花。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2號,明治39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2。

板橋雅集次蘊石君韻
秋葉離披著意紅,緩尋幽趣步西東。迴廊曲沼橋能度,高閣危樓徑可通。
朱戶雙雙穿語燕,青天點點印歸鴻。看山載酒疏籬畔,逸興陶然在醉中。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0305號,昭和3年12月27日。

板橋雅集次蘊石君韻
秋葉離披著意紅,緩尋幽趣步西東。迴廊曲沼橋能度,高閣危樓徑可通。
朱戶雙雙穿語燕,青天點點印歸鴻。看山載酒疏籬畔,逸興陶然在醉中。

東閣雅集分韻得圓字
其一
斐亭鐘杳幾經年,此日風騷繼昔賢。大笑登壇齊唱和,詩成比玉潤珠圓。
其二
昭和年擬永和年,三月花飛欲暮天。修褉風流足千載,滿堂賓主樂團圓。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9689號,昭和2年4月20日。又載《臺灣時報》第91號,昭和2年6月,頁142。

老松書舍雅會席上
其一
宏開文醼話依依,風度松陰上葛衣。有酒漫嫌無月夜,醉看星斗納涼歸。
其二
老松校裏啟唫筵,九個少年二老年。老少不同投意氣,清談把酒夜涼天。
其三
狂吟大笑不凡才,鬥酒敲詩綺宴開。太白若同生此世,也應得意喜追陪。
註: .《臺灣教育》第290號,大正15年8月5日,漢文版頁3。

訪竹令書齋席上題贈
綠榕巷裡徑鋪苔,小雨尋幽畫客來。雲幕那知天已午,鐘敲十二耳邊催。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1345號,昭和6年11月11日。

訪紫軒畫伯於寸樂旗亭席次題贈
鐘聲初動日西斜,古寺東鄰是酒家。春滿小庭堪畫處,紅紅白白杜鵑花。
註:《昭和新報》第219號,昭和8年3月6日。

過一松畫樓席次題贈
簾動涼生坐畫樓,輕風細雨過中秋。哦詩讀畫成佳趣,不覺人間有苦愁。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1345號,昭和6年11月11日。

次玉波社友席上瑤韻
江樓祖餞雪梅天,怕唱驪歌又拂絃。向日御風君去也,綠波淼淼恨綿綿。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20號,明治43年1月23日。

過汐止芝蘭堂席次題贈尊五詞兄
其一
芝蘭堂靜對南山,雲霧蒼茫指顧間。放課先生無箇事,心隨野鳥去來閒。
其二
汐止溪山雨氣多,壁登苔色綠於蘿。芝蘭堂僻清如許,俗事塵囂奈如何。
其三
複水重山繞四圍,綠陰如水接柴扉。虛堂品茗饒風味,坐對悠然兩布衣。
註:.《昭和新報》第192號,昭和7年8月13日。

偕豬口鳳庵詞兄訪小松孤松先生於寒翠閣席上賦呈
其一
喜讀新詩已十年,今朝相見更欣然。清高遠澹追唐代,得意維摩白樂天。
其二
市居也似山居樂,竹樹成陰綠滿庭。對坐虛堂看畫本,遠峰近水眼中青。
註: .《臺灣時報》第70號,大正14年8月,頁166。

吟會呈千溪詩伯暨諸吟友
其一
詩局宏開定靜堂,林園此日頓增光。斯文一脈交情密,韻事千秋筆墨香。
修竹清如君子概,蕉花嬌比美人粧。風流不減蘭亭會,吟興淋漓笑舉觴。
其二
園丁曉掃古時苔,為迓詩豪綺宴開。定靜堂幽當戶坐,觀音山聳入門來。
青衫懷爽酧佳句,紅粉聲嬌勸舊醅。銀燭連燒光照夜,板橋真是小蓬萊。
註: .《臺灣教育》第301號,昭和2年9月1日,漢文版頁6。


席上步千溪先生原韻
剝落丹青剩舊痕,怕將往事細談論。繁華歌舞當年盛,寂寞樓臺此日存。
詩伯撚鬚幽竹徑,酒徒箕踞老榕根。吟成長短多傷感,留作千秋唱後園。
註: .《臺灣教育》第301號,昭和2年9月1日,漢文版頁6。

曼珊見訪靜廬席次題贈
千里來騷友,花殘春已過。與君歡會少,寄我好詩多。
日倚幽蘭砌,風牽古木蘿。中懷長鬱鬱,莫問近如何。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056號,昭和6年1月24日。

6#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8:40: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57 編輯

呈呂縵卿前輩
其一
重來訪戴筱雲莊,牆角芭蕉掩夕陽。流水淙淙通接筧,小樓隱隱隔垂楊。
菊開老圃交情淡,蘭引清風笑語香。更喜夜闌燒絳燭,細將文字共商量。
其二
我本清貧公善病,閒居何以慰平生。摩挲筆硯琴書樂,領略林花水竹清。
為避虛名甘遁世,聊將著述當躬耕。忘年結契相離久,此夕談心喜氣盈。
註: 《臺灣詩薈》第15號,大正14年3月15日,頁4-5。

呈贈某君
騷壇牛耳氣雄哉,健筆如花爛熳開。吐盡心肝為學士,下方終拜謫仙才。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2930號,明治41年2月8日。

呈吳梅洲
移硯金山過四年,清貧歲月尚依然。不爭名利行吾素,偶事平心只聽天。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497號,昭和7年4月13日。

酬篁村詞兄
與君契文字,膠漆寸心投。握手湖山去,聯吟寫古愁。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95號,明治43年4月23日。

贈王亞南君
偶逢名士聚春宵,滿座清談不寂寥。最愛寫真留雪爪,櫻花詩酒好相招。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0006號,昭和3年3月2日。

贈青年畫家石雲君
人自清高意自閒,輕裝匹馬水雲間。吸將蓊鬱煙霞氣,寫出扶桑第一山。
註: .《昭和新報》第219號,昭和8年3月6日。

贈楊子奇
其一
蓬萊閣聳嫩寒時,歡會新知與故知。莫漫感時頻濺淚,花前生意可談詩。
其二
鷺江市我曾居地,聞道君來喜倍多。對酒那堪談國事,內憂外患奈人何。
其三
扶桑無限奇山水,卻羨浮槎此一行。漫道觀櫻時未到,雪花亦可助吟情。
其四
驛路停車未得閒,空拋海上等仙寰。勸君應買重來棹,踏破蓬萊第一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2107號,昭和8年12月18日。

寄贈陳意薌
榕城意薌聞名久,藝苑風流推巨手。曼生以後復幾人,湖海豪士應不朽。
奏刀砉然追漢秦,氣象蒼茫妙入神。大小方圓皆足貴,多才多藝世間珍。
平生製作吾恆見,詩書畫印各盡善。今人豈讓古人多,格比梅花尤可羨。
天隨博士愛奇才,訪戴舟橫大海來。唱酬訂作忘年契,浩歌同登釣龍臺。
英年倜儻行素志,不尚橫書能盧字。淵源家學舊儒風,著意深論存國萃。
蓬萊風景天下奇,來游且及早秋時。登高披髮瞰雲海,造化堪為法外師。
註:《昭和新報》第236號,昭和8年7月1日。

寄贈宜園主人瀛社諸詞友兼呈衣州傅為兩詞伯暨潤庵故人
宜園主人靜者流,鯤瀛騷雅誰其儔。三椽小築百花裏,一詠一觴而已矣。
廣聯吟社倡題詩,正是永和修褉時。扶桑名士榕城伯,領袖騷壇來作客。
相逢滿座青衫青,風流韻事同蘭亭。愧我頻年客鷺水,雲天引領望諸子。
諸子胸襟皆不凡,落筆詩成見一斑。問誰壓倒元與白,始信潤庵能奪席。
註: .《臺灣教育》第149號,大正3年9月1日,漢文版頁7。

祝問漁詞兄令堂七秩晉一
人生七十古來稀,況君有母七十一。寶婺光芒貫斗牛,清輝照耀芝蘭室。
萱草欣欣蔭北堂,壽與千歲靈椿匹。應是前生福慧修,桂子蘭孫盈繞膝。
教子義方孟母賢,采芹樂泮生花筆。觴詠遂園別有天,菊花絢爛開佳日。
躋躋親朋祝嘏來,爭獻文章與詩律。我與遂園賢主人,詩酒因緣交情密。
羨君仁孝稱兩全,交友事親以力竭。不才聊獻一首詩,奉祝高堂長榮秩。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534號,大正4年11月22日。

壽李少庵
君年才四十,儒醫兩成就。喜寫芝蘭圖,小祝詩人壽。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1954號,昭和8年7月17日。

吳小魯庚午生日書懷次韻
其一
春秋佳日過年年,磊落人如白樂天。得句多從流水畔,觀雲時上翠微巔。
乾坤只合供歌嘯,名利何曾入夢牽。農產自耕生計足,果園花圃接瓜田。
其二
青山如畫日如年,景比桃源別有天。人倚風行芳草際,心隨鳥上老松巔。
許多清福能消受,無限勞愁不掛牽。雨讀晴耕惟適意,那關滄海與桑田。
註: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5年10月31日。

四維仁弟新婚敬成四首以榮洞房清玩
其一
迴思總角與余遊,每有詩篇喜唱酬。今日為君歌燕爾,鼓鐘琴瑟倍風流。
其二
洞房歡宴燭光新,燕婉瓊琚玉佩春。一曲笙簫鸞鳳侶,妝臺眉案有佳人。
其三
人生最樂是新婚,一刻千金未足論。錦簇花團恩愛結,鴛鴦福祿蔭兒孫。
其四
詩稱戒旦警雞鳴,保泰持盈內助成。從此熊羆賡叶夢,賢夫賢婦振家聲。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01號,明治42年12月28日。

酬太瘦生見寄瑤韻
客況憑書寄,胸中感不群。夢醒驚落木,愁切戀斜曛。
詩思隨流水,鄉情入暮雲。問君羈旅處,啼雁幾回聞。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878號,大正5年11月12日。
戲贈太瘦生
一角寒山萬里秋,憐君應感異鄉愁。傳情佳句書紅葉,寄與桃根桃葉不。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878號,大正5年11月12日。
謹步瑤韻酬太瘦生
其一
山郭水村楓葉丹,料應旅客不禁寒。琴書且向愁中遣,鄉國頻從夢裏看。
祇恐家人思苦況,偏教書信報平安。夜來第一關心處,月白秋高獨倚欄。
:
其二

畫意詩情兩不群,揮毫落紙起煙雲。王維去後誰相繼,三絕風流賴有君。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917號,大正5年12月21日。


7#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8:50:35 | 只看該作者
歸家後卻寄稻江諸君子
千里歸來物外身,迎門兒女拂征塵。從茲差免鄉關夢,又向天涯憶故人。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078號,大正6年5月31日。

送社友魏潤庵君轉閩報社
其一
高談雄辯說張儀,寸舌輸君筆一枝。唇齒日支親善策,應當議論濟匡時。
其二
年來不寄故人書,此去憑君報起居。詩酒依然身健在,林園守拙賞青廬。
其三
論交彼此管鮑徒,同學少年翰墨娛。君抱浩然才子氣,文章豈肯讓三蘇。
《臺灣日日新報》第5491號,大正4年10月5日。


送問漁社兄之申江
其一
滄海曾經幾度航,歸來已復數星霜。料君此去申江後,不用低頭思故鄉。
其二
遂園父子同舟去,破浪乘風亦壯哉。若抵申江花月夜,客中應有夢歸來<註>。
註: 作者註:「謹步留別原韻。」。
其三
平生遊徧好山川,情景詩成數百篇。自擬編修書小楷,煩君代買薛濤箋。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489號,大正7年7月16日。

送雪漁社友赴馬尼拉
其一
春來聯袂上輕舠,倚棹談心慰寂寥。相送長風滄海去,一程煙雨鷺門潮。
其二
關情小謝肯同舟,趁此春風載筆游。竊願南溟作霖雨,蛟螭回首大刀頭。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224號,明治45年3月3日。

送雪漁詞兄之馬尼拉
春江煙水綠,鳥語亂斜曛。客路誰憐我,天涯獨送君。
虎溪留白雪,鵬翮向青雲。南去歸何日,騷壇細論文。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312號,明治45年6月1日。

送田原先生赴倫敦日英賽會
先生真卓越,珥筆友邦游。富峙雙輪鼓,倫敦一葉舟。
壯觀光上國,豪氣薄諸侯。海市三都賦,英京四望收。
奇珍供博覽,勝會屬名流。巨眼維新快,歸槎遍十洲。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10號,明治43年5月11日。

戊申二月石川柳城先生將漫遊禹域東都諸大家開祖筵於板橋鷗夢樓席上次其留別韻以壯行色先生迂途到臺出送別詩卷見示予亦次其原韻
其一
望氣來瞻五鳳城,歸時欲響眾山聲。胸羅邱壑濡文墨,指顧江山助性情。
滄海曾經新眼界,畫圖省識舊行程。綠波春水瀛洲路,五色花開健筆橫。
其二
彩筆高標下赤城,先生藝苑久蜚聲。身探異境寧辭老,詩到離筵倍有情。
賓主唱酬多矯矯,雲山稿脫一程程。煙波來往諸公重,曾否樵青倚棹橫。
其三
馬當風便助飛帆,仙骨君身定了凡。萬里常論濤咫尺,百篇長寄錦書函。
雲煙落處蛟龍起,翰墨傳時鸞鳳銜。真跡雪鴻問王宰,垂涎有客滿春衫。
其四
幾時煙樹伴歸帆,萬疊情波慰雅凡。詩讀無聲松雪畫,箋題有約薛濤函。
花天酒地標新藻,趙北燕南署舊銜。欲問張騫霄漢事,恐驚星斗上衣衫。
其五
無恙春風送錦帆,一重山過隔仙凡。武陵煙雨桃源路,禹穴龍蛇李白函。
金粉六朝鴻雪認,落花三月燕泥銜。徵詩讀畫應聯藝,賓主東南酒滿衫。
其六
春雨霏霏濕遠帆,南天人去隔塵凡。驪歌宛轉留鷗社,鴻跡依稀署雁函。
三絕瀟湘傳手蹟,一官彭澤憶頭銜。金陵王氣西湖景,莫戀吟鞭滯客衫。
其七
文星絢彩出蓉城,詩過滄洲畫有聲。難得清才兼慧福,是真名士更多情。
九邊山水驚仙筆,三月煙花襯客程。嘯傲五湖歸棹返,瓊琚滿載海天橫。
註:《稗海槎程》附《海上唱和集》,明治42年5月7日,頁5-6。前四首已先收於《臺灣教育會雜誌》第79號, 明治41年10月25日,漢文版頁6,詩題作〈奉和柳城畫伯南遊原韻〉。後四首又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80 號,明治41年11月25日,漢文版頁5-6。

送坤五君歸九曲堂
屈指離鄉後,於茲廿日餘。潛心思畫友<註>,注意待家書。
情重因兒女,路遙戀草廬。問君明夜別,彼此意何如。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6078號,大正6年5月31日。
作者註:「太瘦生先歸。」

送袖海翁東歸敬步瑤韻
其一
江亭老少共稱觴,欲別離時話更長。此去孤舟詩思好,海天飛月照歸裝。
其二
荷花香裡勸傾觴,聊祝先生眉壽長。亮節高風歸去也,朱鞋布襪著儒裝。
其三
芭蕉飛綠映離觴,聽雨歸鄉思轉長。兩袖清風誰是伴,一琴一劍一行裝。
其四
依依楊柳綠浮觴,詩思長於離思長。斜雨一樓山四面,風吹涼味透輕裝。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141號,大正6年8月2日。

送鳳庵先生歸國
遠宦臺灣三十春,征衫濃漬酒痛期。桂冠千里歸東海,公子追隨白髮親。
春返扶桑尚覺寒,增衣逾次要加餐。臨行自愧無他物,寫贈先生鳳尾蘭。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454號,昭和7年2月27日。

8#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8:59:37 | 只看該作者
過迺園雜吟題贈梓桑社兄
其一
人能蘊藉語能溫,家負青山拓迺園。世事暫拋甘養素,公侯終讓布衣尊。
其二
自闢山園八百坪,秋花秋樹弄秋晴。風號度海來西北,葉底孤蟬忽斂聲。
其三
慶餘堂靜境幽閒,卷軸觀來思忽艱。戲謔已無洪逸雅,只留蘭竹在人間。
其四
弄潮兒送往來舲,名利客由茲過程。萬里秋高宜遠眺,夕陽樓外海天明。
其五
書名恆見魯琪光,筆到酣時氣力強。一片精華少含蓄,如龍戲海激滄浪。
其六
惺吾字法黃山谷,金石淵源入上乘。絕版古書多著述,海東書道得中興。
其七
任公書格不魁奇,秀勁題成海上詩。欲與石庵爭一席,瘦肥如雪壓梅枝。
其八
畫名重見李丹麟,寫意能佳勝寫真。蘆荻蕭蕭秋瑟瑟,雁啼月暈楚江濱。
其九
粉膩紅蓮浸野塘,秋風影瘦弄斜陽 。石卿雖擅丹青筆,難繪娛人一段香。
其十
園樹園花醉夕曛,故人相送頗殷勤。為言今歲中秋節,呼月招風擬待君。

過稚松堂席上題贈墨華畫伯一粲
稚松堂外走風聲,料想明朝未肯晴。二月春寒多雨水,只愁天氣害耘耕。
註:《昭和新報》第219號,昭和8年3月6日。

過翕庵居賦贈
又見春潮賦似篇,羊毫筆寫虎斑箋。把將夙世芝蘭契,來結今生翰墨緣。
四獸名山書牖外,一樓春日杏花邊。客中亦享清閒福,遠友輸茶選水煎。
註: .《詩報》第56號,昭和8年4月1日,頁3。

過廖學愚屈尺愚齋
其一
君住文山我海山,相逢每在白雲間。怕談滄海曾經事,都付浮生夢裡閒。
其二
綠樹陰濃深復深,千重溪水萬重岑。山中自有詩人在,吩咐風蟬莫亂吟。
其三
愚齋結構碧溪頭,山自岧嶢水自流。雲雨來時風滿榻,十分涼味夏如秋。
註: 《臺灣時報》第71號,大正14年9月,頁166-167。

過鳳庵詞長借花樓

其一
飄然尋隱士,來上借花樓。詩草二三首,酒傾六七甌。
此生宜自適,萬事復何求。卻笑機心者,權門日夕遊。
其二
快談忘溽暑,相對坐樓臺。經卷與詩卷,茶杯雜酒盃。
看君成瘦句,潑墨寫寒梅。靜賞懸幽室,清香撲鼻來。
其三
騷壇推鳳老,聲譽遍三臺。養性談禪偈,移情藉酒杯。
襟懷風外竹,標格雪中梅。靖節前身是,長歌歸去來。
註: .《臺灣時報》第72號,大正14年10月,頁164。

過靈泉鄉題似主人寄山先生
隱者名寄山,想具愛山癖。結廬草山中,擇地最幽僻。
室雅小於舲,遠勝豪華宅。迴環遠近峰,蒼涼多水石。
門對雙疊瀧,雷霆轟霹靂。水氣時化雲,庭苔惟鳥跡。
櫻樹初著花,二分明春色。小窗迫危崖,看天大盈尺。
地號靈泉鄉,人是煙霞客。谷飲與岩栖,聊以適其適。
鐫刻藝尤精,篆隸存古格。刀法宗缶廬,字畫含勁力。
金石與書畫,矮几橫陳積。珍奇等黃金,大小累盈百。
我來遙訪戴,清談風雨夕。繚遶起茶煙,芳馨散虛席。
坐久各茫然,悄對寒燈碧。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158號,昭和6年5月7日。

過鄉原畫伯寓齋晚囑
殘陽紅抹粉牆頭,風度松陰夏欲秋。半捲蘆簾納涼味,晚禽啼過一聲幽。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288號,昭和6年9月14日。

過水雲亭觀石題贈主人吳百樓
其一
清晨觀石水雲亭,凹凸高低各異形。疑自仇池分一脈,冷然苔厚漬蒼青。
其二
石自頑然我自閒,巉岩彷彿在深山。亭中坐愛渾無事,時拂棲雲獨靜觀。
其三
幽尋水盡山窮處,每見雲根喜欲狂。我與百樓同此癖,一時又見兩襄陽。
其四
人間那有長生藥,對石惟宜學坐禪。靜處觀心能養性,不成仙佛亦延年。
其五
流落塵寰不計年,倚雲靈石自蒼然。崢嶸具有擎天勢,到此如臨太華巔。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301號,昭和6年9月27日。

9#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06:01 | 只看該作者
遲篁村潤庵二君子不至有感
其一
故人約不來,何以慰今夕。閒坐悄無言,虛窗山月白。
其二
故人約不來,簾捲月之夕。風外動芭蕉,疑是君衫碧。
其三
故人約不來,寂寂江村夕。山月照當窗,焚香讀周易。
其四
故人約不來,過此知何夕。一曲撫瑤琴,望雲懷李白。
其五
故人約不來,底事虛佳夕。簷鵲報新晴,君將何處適。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89號,明治43年4月16日。

訪太平岩寺僧不遇
老衲知何處,禪關扣不開。山深雲漠漠,風送暗香來。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67號,大正2年9月13日。

訪逸雅先生不遇
小園風過動斜扉,乘興來尋主未歸。雙蝶翩躚如款客,穿花拂柳近人飛。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368號,明治42年7月22日。

訪草山靈泉鄉主人不遇
青山環抱絕纖塵,幽谷堂虛不見人。半樹桃花紅倒水,靈泉鄉勝武陵春。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9968號,昭和3年1月24日。

訪南園主人鄭君述公
其一
南園風物特清新,綠萼薔薇一樣春。蘊釀生機多畫意,東皇偏許村詩人。
其二
二月尋春帶草堂,欣欣花木發幽香。窗黏詩稿成珠玉,聲韻詞華步晚唐。
其三
家學承摩詰,真成著作林。何當逢上巳,同興醉山陰。月夜彈清響,松風度好音。南園梅樹下,靜聽豁胸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0006號,昭和3年3月2日。

訪得堂翁宅即景
竹簾不見晚來風,葉底蟬聲庶耳中。老樹宛如僧入定,對人默默立牆東。
註: .《昭和新報》第193號,昭和7年8月20日。

張采香翁見訪靜廬賦呈記念
靜廬養殘疴,不速來老友。相顧各驚訝,一別廿年久。
坐伴海棠紅,煎茶當美酒。索我蕙蘭圖,見愛竟忘醜。
為言太魯閣,天下真稀有。絕壁插鳴湍,時逐浮雲走。
蒼蒼遠近峰,迎送來左右。聞之忽爽然,決意探靈藪。
次過尺寸園,魏子意深厚。相示梅花卷,言出翠雲手。
筆法瘦而奇,頗似缶廬叟。興盡燈滿街,人別黃昏後。
註: 《詩報》第37號,昭和7年6月15日,頁3。

喜篁村碩卿二詞兄見訪即次原韻
其一
雙旌旖旎到溪東,喜共山荊應接忙。煮茗談詩春似海,坐消花氣一簾香。
其二
宴笑山堂賞麗春,縱橫酒氣墨痕新。詩成具有神仙骨,爛熳天真迥絕人。
其三
小約遊仙坐草堂,縱談豪飲愛清狂。儘教一醉消今古,直到醒時已夕陽。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868號,明治44年2月28日。

衛材芳源二詞兄見訪寄樓作此以贈
其一
獨坐幽窗下,喜添二士臨。日斜知氣冷,葉落怯秋深。
梧影憐人意,蛩聲伴客吟。從茲酬唱好,韻事繼榕林。
註: 作者註:「榕林,乾隆間詩人黃荔崖先生騷壇故址。」
其二
舊雨兼新雨,聯翩訪戴來。焚香耽夜靜,飲酒愛花開。
不速成佳會,狂吟亦快哉。句成還惜別,秋月下樓臺。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14號,大正3年12月23日。

訪學愚兄於愚齋
其一
訪友心偏切,車行卻恨遲。青青新店路,涼動雨如絲。
其二
滿耳灘聲急,迎眸雨氣迷。盈盈雙岸闊,舟向碧潭西。
其三
卓午抵愚齋,日斜君始返。清談對雲山,悠然意俱遠。
其四
清虛愛風軒,圖書積連屋。日與聖賢俱,讀倦繞修竹。
其五
山齋以愚名,人亦以愚名。欲愚愚不得,愁殺老先生。
其六
虛堂繞花木,蕭然隔市闤。溼雲飛片片,含雨過青山。
其七
自從滄海返,閑隱水雲居。孔道無人問,仍編舊四書。
其八
風微雨霽時,山色連階樹。指顧立閑庭,青天橫白鷺。
其九
待渡望空潭,倒浸斜陽薄。水紋箇箇圓,得意香魚躍。
其十
人返夕陽邨,心隨青草路。泛舟碧潭東,十里幾回顧。
註:《風月》第18號,昭和10年8月6日,第3版。

訪鳳庵先生於借花樓賦呈
人住高樓一室閒,南窗山對北窗山。撚鬚放眼頻回顧,笑指浮雲日往還。
註: 《臺灣時報》第71號,大正14年9月,頁167。

訪竹令書齋席上題贈
綠榕巷裡徑鋪苔,小雨尋幽畫客來。雲幕那知天已午,鐘敲十二耳邊催。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345號,昭和6年11月11日。

訪紫軒畫伯於寸樂旗亭席次題贈
鐘聲初動日西斜,古寺東鄰是酒家。春滿小庭堪畫處,紅紅白白杜鵑花。
註: 《昭和新報》第219號,昭和8年3月6日。


10#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12: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9:15 編輯

寄學愚山人
其一
屈尺歸來入市廛,納涼無處憶林泉。平生難受清閑福,潦倒風塵二十年。
其二
紅塵十丈逐風飛,濁世茫茫何處歸。市隱莫如山隱好,溪雲水鳥日相窺。
註: .《臺灣教育》第267號,大正13年9月1日,漢文版〈文藝〉頁6。

題讀古莊兼呈主人尾崎先生
處士尾崎翁,小隱城南宅。絕聞車馬喧,深巷庭園僻。
花笑四時春,清香薰几席。蕉竹生綠陰,掩映窗紗碧。
階前苔草盈,案上圖書積。樹幽鳥自來,市遠紅廛隔。
歲月靜中閒,文酒多結客。我亦屢過從,清談花月夕。
諄諄君子風,襟懷雅儒格。意氣本平和,又耽書畫癖。
往來骨董家,終年窮搜索。袖歸讀古莊,留心稽筆跡。
真品落掌中,不論錢幾百。尺素與寸縑,珍之若拱璧。
懸掛粉壁間,臥遊意自適。家因書畫貧,常被妻譴責。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966號,大正6年2月8日。

重游鷺江留別瀛社諸友
東風嬝嬝海波斜,又整行裝趁客槎。桑梓關山如畫本,文章翰墨是生涯。
眼中情緒懷詞友,襟上春痕認酒家。此去鷺門三百里,觀音山遠五雲遮。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224號,明治45年3月3日。

將赴鷺江旭瀛書院講席留別臺陽諸君子
其一
握別騷壇八月秋,黃花時節上神州。中流擊楫頻洄溯,萬疊煙波萬疊愁。
其二
一鞍琴劍擁征裘,捧檄娛親作遠游。攬轡澄清懷上國,不因鱸膾感離秋。
其三
布帆高掛滬江邊,喜趁金風快放船。滄海人如天上住,瀛洲迴首五雲巔。
其四
盈盈一水判西東,潮去潮來信可通。盛餞諸公何限意,鷺門引領望郵筒。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4041號,明治44年8月23日。

黌橋學校重逢小眉公子賦此贈別
雨中芳草綠,公子忽來過。為我言歸急,懷君惜別何。
龍門聲價重,鷺島吉祥多。喬梓偕蘭玉,春航海不波。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211號,明治42年1月15日。

偕家天籟將渡汕為風浪所阻還宿蕙苑茶莊賦此留別黃吟石駱香林兩詞兄

雲滄整書篋,天籟裹琵琶。曉行臺北驛,煙露濕寒花。
黃駱來相送,相對各咨嗟。汽笛催人別,無奈上汽車。
祝我平安語,感君情意賒。東去基隆港,停車近海涯。
風浪擎天立,無端阻客槎。登車還臺北,重宿故人家。
入門又相見,狂喜情愈加。飲我紹興酒,啜我武彝茶。
香林作長句,題贈向窗紗。天籟低聲唱,斜抱彈琵琶。
淒切何忍聽,心緒亂如麻。明朝舟逐煙波去,渺渺臺灣知何處。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8221號,大正12年4月13日。

留別芳藔諸大雅
其一
群公祖餞勸瓊卮,三月鶯花惜遽離。此去暮雲春色裏,相思樹密最相思。
其二
一年一度笑催裝,鶴子梅妻趁我忙。桃李成陰春事麗,花團絳帳送還鄉。
其三
結識韓荊近邇年,初栽桃李又重遷。愁翻宦海驚泥雪,夢返家山痼石泉。
梓里鶯花環待我,異鄉煙柳繫離船。綺筵且漫歌三疊,一度消魂一惘然。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347號,明治42年6月27日。詩題註:「限虞韻」。

留別稻江諸君子
慰他猿鶴盼歸期,無那圓山繞夢思。何日西窗同聽雨,重攜樽酒夜敲詩。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078號,大正6年5月31日。


留別啟華先輩並呈教正
其一
數日相逢亦夙緣,神交彼此兩忘年。明朝又作天涯客,回首稻江應惘然。
其二
春日微寒欲別離,碧桃花裏雨絲絲。勸君莫唱陽關曲,聚首偏教二月時。
註: 《臺灣教育》第156號,大正4年4月1日,漢文版頁8。

留別蘊翁前輩並呈誨政
其一
霧阻歸舟一日遲,清明時節雨絲絲。先生莫唱陽關曲,乞畫梅花一兩枝 <註>。
註: 作者註:「先生工畫梅花。」
其二
掛帆剛值過清明,煙柳鶯花滿鷺城。未到離時先話別,明朝請勿送歸程。
其三
鍾社追陪翰墨緣,神交彼此兩忘年。煙花三月東歸客,回首春江一惘然。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346號,大正4年5月9日。

寄懷逸濤詞兄
小住嘉禾島,匆匆近四年。溪山還自愛,詩酒尚依然。
怕聽江邊笛,愁看雨裏煙。自君歸去後,只有夢相牽。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13號,大正3年12月22日。

寄懷碩卿篁村潤庵諸君
其一
十年心事日相依,小別匆匆數載違。獨坐晚窗何限思,一庭風逐雨花飛。
其二

當年詩酒鬥清狂,此日相離各異鄉。往事不堪回首憶,生憎簷雨滴愁腸。
其三

一簾花雨晚瀟瀟,案上青燈破寂寥。日日相思不相見,清明時節又明朝。
其四

昔時同客居瀛北,飲酒看花每共呼。今日只憑書一紙,問君歡似昔時無。
其五

我游鷺島剛三載,閱盡人情世上多。旅邸妻孥欣健在,諸公眷屬近如何。
註: 《臺灣教育》第155號,大正4年3月1日,漢文版頁11。

寄懷夢花詞兄
其一
先研經濟後研詩,才慧偏能與世宜。笑我謀生迂且拙,蹉跎歲月老何為。
其二
四面青山繞寄廬,寄廬中有雅人居。閒來自鑿圓池淺,活引山泉養錦魚。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640號,昭和7年9月3日。又載《詩報》第45號,昭和7年10月15日,頁4,詩題作〈寄 廬題壁兼呈一枝詞兄〉。


寄懷鷹取岳陽先生
其一
久別人千里,相思不暫休。月圓看幾度,忽忽又新秋。
其二
秋月春花節,悄然我獨吟。和詩人不見,東望海雲深。
註: 《臺灣時報》第155號,昭和7年10月,頁153-154。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臺灣瀛社詩學會  

GMT+8, 2024-11-26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