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611|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詩一首介伯元夫子八秩冥壽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11-1 09:4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詩一首介伯元夫子八秩冥壽          林正三
章貢出賢豪,徽名永不朽。童丱逾倫儕,時輩誰抗手。
為學如積山,壘土卒成阜。弱冠坐鱣堂,菁莪化育久。
小學素精詣,審音渾不茍。皇皇卅二部,古韻作樞紐。
獨擅一家言,賢聲溢眾口。門派承章黃,勳績盛紫綬。
踵武眉山翁,詩書文並偶。著作早充棟,輝光爛北斗。
愛國心最堅,傳薪恥人後。社團屢開創,輒輒任導首。
風氣長拓開,孰能出其右。學術暢交流,兩岸力奔走。
嗟余早失學,庸碌近耆耇。幸得瞻黌門,銅鐘得親扣。
有教信無類,宮牆窺側牖。循循常規礪,良鍼輒勸誘。
獲益誠已多,恩深愈師友。牆外村野人,戴德高並厚。
值茲陟八豑,良辰際冥壽,拙我慚無文,蕪詞強獻醜。
公今在天國,哂然且進酒。陰陽雖異路,感格詎曰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14-11-18 23:34:58 | 只看該作者
陳新雄教授事略
先生諱新雄,字伯元,民國二十四年生,祖籍江西省贛縣。先生七歲,啟蒙讀書,因聰穎過人,未及一年,已識字兩千餘。民國三十八年,從尊翁  定湛公隨軍遷臺,其後定居於板橋。先生就讀臺北建國高中時,因閱及潘重規教授駁論簡體字之說,對潘教授心生仰慕。畢業之後,以第一志願考上師大國文系,潘教授時為系主任,已識先生美璞待琢,良材可塑,大一下學期,林尹教授講授國文課程,對先生更是賞識有加,此為先生蒙林教授著意栽培之始也。
先生生前所念念不忘者,即受惠於恩師林尹教授者最多,諸如小學、詩文之基礎,皆蒙恩師親自垂教。大學結業後,分發至師大附中任實習教師,並承推薦,受聘為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主講「聲韻學」,時方二十四歲,為當時各大學講師最年輕者。先生二十九歲,與夫人葉詠琍女士結婚,林教授賀詩有云:「七年壇坫誨諄諄,為汝知津可出塵。」對先生殷切之期望,溢於言表。民國五十八年二月,待先生以《古音學發微》論文,榮獲國家文學博士時,高明教授稱為「元元本本,殫見洽聞」,許世瑛教授評為「成一家之言」,林教授更讚許為「青出於藍」。從此先生於學界,日益嶄露頭角。
先生治學嚴謹,博涉經子史集,其碩士論文《春秋異文考》,為程發軔教授所指導,誠為先生經學之奠基。先生平日勤讀古書,舉凡文獻要籍,無不圈點精讀,於聲韻、訓詁、文字領域,用功尤深,故抒發見解最多,所倡古韻三十二部、群母古讀等說,向為學界所推崇。先生亦喜為詩詞,古詩人中,特鍾於蘇東坡,蓋器識風骨最為相契也。先生授業,廣設講席,除於師大國文系所外,並曾於東吳、文化、輔大、政大、高師、文藻、華梵等校,講授經學、小學及東坡詩詞等課。先生談經則明究訓詁,論小學則條理明暢,吟詩詞則聲情動人,諸生得聞珠玉,無不企盼仰慕,期聆嘉音,受聘為文化中文系主任時,更是聲聞學界,傳為美談。先生春風化雨,海內外均霑,四十二歲即應聘為美國喬治城大學中日文系客座教授,四十八及五十四歲,兩次赴香港浸會學院中文系,擔任高等及首席講師,亦嘗應邀至日本,於「大東文化大學中國語文科學術交流會」擔任講座,晚年居美期間,則時時應邀為華人社團講授詩詞作法及欣賞,誠因先生善誘能教,故無論遐邇,聞風嚮慕。
先生為聚集國內人才,促進研究風氣,奔走呼籲成立各種學會,故今之聲韻、文字、訓詁、經學研究等學會,先生或為創辦者,或為理事長,振臂一呼,風起雲興,帶動學術之發展,先生之功實不可沒。先生更趁第二次赴港講學之便,與浸會學院中文系主任共同舉辦「中國聲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海峽兩岸學人共聚一堂,開創學術交流新局。先生從此展開大陸學術之旅,足跡幾遍大江南北,且與大陸學人相交頗契,嘗應邀至北京清華大學中文系,擔任客座教授兩個月。
方先生五十七歲時,初學電腦,才半年,已然熟悉使用,並發表〈倉頡檢字法與文字構造的關聯〉一文。先生輸入時,單以左右食指快速敲鍵,自詡為「一指神功」。爾後先生之著作,皆親自打字,上課之際,亦融入簡報系統,自謂「教室應像電影院」。先生對於多媒體科技,頗能知新與應用,六十歲出版《詩詞吟唱與賞析》一書,即附有先生親自吟唱之錄影帶,且因有此認知,方識文字數位化之重要。
先生為人,孝友溫恭,誠樸堅毅,既承章、黃之風,實而不夸,亦秉師門之訓,知行合一。於講學之餘,多次參與字書之編輯,諸如教育部標準字體之研訂、《中文大辭典》、《大學字典》、《國民字典》、《字形匯典》、《大辭典》、《新辭典》等,先生或為主編,或為編輯。民國八十三年,先生因赴韓國參加「第二屆漢字文化圈內生活漢字問題國際研討會」,深感運用電腦,保護傳統漢字正體之切要,遂於返國之後,建議教育部編輯《異體字字典》,藉以整合亞洲漢字,宣揚標準字體。歷經六年,書方殺青,先生奉派前往日本東京,以代表團顧問身分,參加「漢字標準化資訊會議」,於會中展示成果。此書蒐羅古今漢字字形十萬餘,當是自古以來,文字整理規模最巨大者,且以數位方式編輯,艱辛複雜自不待言,然先生身為副主任委員,全程參與,親力督導與協助,既具真知卓見,復能躬行實踐,絕非夸夸言談而已。
先生任教四十年,屆齡榮退時,自撰感賦詩云:「親恩師德心常記,俯仰無慚日麗天。」退休之後,先生漸能挪出較多時間赴美與家人相聚,然仍時時惦記國內學術之發展。先生曾言:「石禪夫子當年於師大開講《論語》,歡迎各界人士前來聽講,座無虛席。」言下之意,頗多感佩。此當即先生晚年,健康雖漸不佳,仍欣然接受「聲韻學學會」請託,設置「聲韻講座」之故。講座設於師大,由入門講至古音,先生藉每年由美返臺授課之際,每逢週六開講,每次三小時,聽眾來自各校學生及民間詩人,輒亦無虛席。先生連講四年,從不缺課,縱於堂上突感不適,臨時就醫之後,亦立即返回續講。先生曰:「座中有自中部一早趕來聽課者,不宜辜負。」
自七十歲之後,先生體力明顯不如往昔,然仍勤於治學、授課、演講,除主講「聲韻講座」之外,先生之《訓詁學.下冊》、《廣韻研究》、《聲韻學》、《文字學》等大作陸續出版。仰慕先生之名,欲入門牆者,無論博碩士生,先生皆欣然接受。先生云:「治小學頗難,今日願學者已少,彼既有心,吾又何忍拒之?」若此收朋勤誨,絕學賴續之精神,先生榮獲教育部教學特優教師獎勵,師大並授予先生「名譽教授」稱號,允為實至名歸也。
先生一生勤於著作,學術藝文,大小篇章,積三百餘種,專著鴻論即有二十餘本。專著之中,《古音研究》,既集古今研究之大成,並見新說之發明;《廣韻研究》,則申發研治之基礎,精研韻書之成就;《聲韻學》,則明示學術之體系,引領入門之方法;《訓詁學》,則梳理釋義之方式,說明工具之運用;《文字學》,則承繼章、黃之學說,析述條例,闡明正解。《鍥不舍齋論學集》、《文字聲韻論叢》等,則見解精闢,確論宏發;另有《東坡詩選析》、《東坡詞選析》、《伯元倚聲‧和蘇樂府》、《伯元吟草》等書,酬唱吟誦,琳瑯滿目;其於報端所寫專欄,關心世局國是,風聲雨聲,不失書生本色。先生嘗云:「高郵王念孫因長壽,故能多著作,庶幾得以天年,當亦如斯。」今觀先生成就,未及石臞先生之齡,珠璣之語,已斐然可觀,學子詳參,望重儒林。
民國九十八年年底,先生赴醫院體檢,並忙於舉辦「林尹教授百歲冥誕紀念學術研討會」,邀約海內外學人共襄盛舉。奔波之餘,遵醫囑返院複檢,赫然發現肝臟已見腫瘤。經過治療,先生尚可勉強參與學術活動。前年十月,先生偕夫人帶領門下弟子,赴大陸河南南陽師範學院,參與該校特為先生舉辦之「陳伯元先生文字音韻訓詁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備感顯榮,並於會中發表〈求學問道七十年〉演講。會後返臺,旋即赴美就醫療養。今年五月,先生於美,為詩挽黃天成教授,詩中有曰:「不見先生已有年,病肝病肺莫陪筵」、「相期百歲都將去,望影猶縈薪火傳」。縱然已覺身心漸竭,薪傳之責,仍不敢稍忘,此即先生堅毅之本質也。
先生曾發表〈文化傳承與小學語文教材〉一文,闡述小學生宜讀寫分途,多識字、多讀詩文;先描紅,再練帖之教育理念。去年年底,曾函囑門下弟子曰:「聞南陽擬設一小學,將試行吾之教育理念,若身體尚可,吾當親往,作幾次演講,以資鼓勵。」故先生本規畫於近期內返臺定居,暫作休息後,轉赴大陸,卻因宿疾轉劇,終至藥石罔效,於美國當地時間七月三十一日晚上八時四十五分,溘然長逝,享壽七十有八。消息傳來,親友弟子,無不失聲哀慟,悲悽莫名。先生之驟逝,有如星之墜,月之隱,然相信先生之學,正如日之昇,風之行,先生之人品與學術,皆將影響深遠矣。
先生德配葉詠琍女士,為國內知名兒童文學專家,與先生結褵數十年,鶼鰈情深,育有二子二女。長子曰昌華,美國馬里蘭大學國際財務管理學碩士,現任聯邦訊委會規費組高等分析師,娶妻陳氏;次子曰昌蘄,馬里蘭大學通訊管理學碩士,現任美國思科公司資深系統工程師,娶妻王氏;長女曰逸菲,馬里蘭大學商學系畢業,適美籍麥銳志先生;次女曰逸蘭,馬里蘭大學管理學碩士,適美籍日裔宮本泰先生。子女出眾,賢媳秀慧,佳婿乘龍,可謂滿門皆俊傑,桐枝必衍慶。先生闔府信奉基督,相信此刻先生已安息主懷,與主同在樂園,願主耶穌親自安慰先生家人,賜予心靈平安。
夫淑德天成,英氣自豪,直道而行,方能鍥而不舍。先生一生,傳揚師說,著作等身,研訂字體,編輯字書,創設學會,交流兩岸,桃李天下,入門牆者逾百,實為肩承章、黃之學,勇於開創新局第一人。蘇東坡譽韓文公曰:「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先生詩詞,向與東坡居士心照神交,今藉此語讚頌先生,信以先生才德與風骨,足可稱之。祈願先生無論幽明,浩然之氣長存,器識學問永傳人間。

陳新雄教授治喪委員會﹝顏崑陽教授撰文﹞

沙發
發表於 2014-11-1 11:06:40 | 只看該作者
林老師是否可對夫子稍做介紹?

手機版|小黑屋|臺灣瀛社詩學會  

GMT+8, 2024-11-22 19: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