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3045|回復: 3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少濤集-詩錄(發表於報刊.雜誌等之詩稿)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8:0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5 編輯

自述
東寧一士,少坐皋比。中年棄職,游藝及玆。
茅茨小結,環以槿籬。藏書千卷,果圃魚池。
茶經琴譜,周易陶詩。名畫古帖,硯老石奇。
印摹篆隸,漢瓦秦碑。田黃雞血,白定青瓷。
紙窗竹榻,相映妍姿。雲來掩戶,客去收棋。
青蔬白粥,淡泊生涯。不羨富貴,鬻畫自持。
興酣戲筆,造化為師。時寫蘭竹,墨氣淋漓。
不甚形似,大葉粗枝。懸於齋壁,清賞自宜。
家居之樂,況復怡怡。妻賢母健,聰慧孫兒。
出則敬愛,入則孝慈。偶聞俗事,一笑付之。
談天說鬼,聽者驚嘻。閒來吟嘯,舒暢詩脾。
靜觀萬物,情趣獨知。悠悠如此,豈遜皇羲。
吾生足矣,立志不移。
註:《瀛海詩集》,頁2,昭和15年12月以前作。


自遣
學詩不若學耕田,三復斯言意爽然。無奈苦吟成結習,得閒猶自續殘篇。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8577號,大正13年4月3日。


家書
細君遙寄一緘翰,讀罷心中始覺歡。雲水悠悠山萬疊,家人旅客各平安。

思鄉
天涯作客幾經秋,夜雨凭欄惹舊愁。一夢分明未歸得,聲聲底事到床頭。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9號,明治38年6月25日,漢文版頁12。

歸鄉偶成
其一
鷺島歸來日,匆匆返野廬。登堂參老母,開篋曝殘書。
草滿東籬穢,塵封北窗虛。勞形無案牘,灑掃舊庭除。
其二

過橋閒晚眺,步到賞青廬。荒穢牆邊竹,糢糊壁上書。
嬾雲歸遠岫,倦鳥下平墟。二月家鄉好,春光畫不如。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346號,大正4年5月9日。

歸去來詞
回思少小時,雅愛耽詞藻。負笈出鄉關,十八從師早。
哦成一卷詩,宦海吟顛倒。花月酒琴棋,逢場縱懷抱。
近唯妻女歡,不為風情惱。適意樂幽居,其餘無所禱。
長歌歸去來,仍戀故園好。三徑菊猶存,一庭花未掃。
十年如夢迴,舊樹今皆老。人生何以堪,塵緣真草草。
:《臺灣日日新報》第3348號,明治42年6月29日。

哭家慈
余幼失怙,家貧如洗,母業紡績,朝夕拮据,日炊二餐,儉約餘金,每寄與余為修學之資,故余於去年七月,方得卒業於師範學校。爾時余思劬勞之恩,聊欲報之萬一也,而母也不待,竟或不起之症,而永訣矣!此誠千歲恨事,余悲不禁,爰作十絕,以敘晨昏之念云。
其一
母病由來七月天,藥爐茶鼎侍床前。焚香願減兒齡壽,默籲穹蒼餘命延。
其二
哀哀血淚淚如煙,不弔窮酗降昊天。想是庸醫無妙術,回春計盡隕高年。
其三
乳哺三年海樣深,墓門盧守痛難禁。蕊宮歸去音容在,何事徒從夢裏尋。
其四
青山綠水恨綿綿,墓木悽悲哭杜鵑。風雨王褒盧墓泣,從茲廢讀蓼莪篇。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8號,明治39年3月25日,漢文版頁12。詩題註:「十絕,鈔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34#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20:18:06 | 只看該作者
夜起
月暈恰斜西,幽人夢已醒。獨坐對蘭窗,微覺秋氣冷。
幽棲陋巷樓,如在山中境。萬物時息喧,靜處發深省。

涼夜
其一
浴罷閒無事,彼衿納夜涼。風清開北牖,月皎下西廂。
竹塢蟲聲細,簾纖螢燄忙。蕉陰對花坐,香氣滿羅裳。
其二
山月掛垂楊,罷酒黃昏後。散步入花陰,妻女隨左右。
芳草踐閒階,香露濕衫袖。清風吹素襟,庭院涼初透。
拜月念毛詩,茗熟宵深候。相歡夜未眠,俯諦蓮鉤瘦。
其三
門靜風敲竹,牎開月入幃。半床涼似水,夢醒起添衣。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661號,明治43年7月10日。

寒夜漫題
其一
昨是雨來夕,今是風來夕。風聲寒比雨聲多,聞說大屯七星積雪深半尺。
養痾自知禁酒宜,防寒靜坐火爐側。抱膝微吟到更深,燒芋焚香愛潔癖。
忽憶羅浮嶺上春,梅花香繞幽人宅。左右鄰家人盡眠,悠然相對太湖石。
石不能語我無言,恍似達摩長面壁。淡中有味靜亦然,禪理根源在空寂。
寂可見性自圓通,誦經拜跪有何益。儒佛由來理固同,信儒信佛隨意擇。
其二
寒來苦無衣,飢來苦無食。年終不少飢寒人,憔悴形容有菜色。
曾遇飢寒始覺憐,雪夜茫茫長嘆息。競爭彌烈以生存,會須智囊與才力。
大學畢業人漸多,仍是難求一微職。況無才智更何如,應為飢寒死路側。
人間豈無富家兒,沒得慈心生憫惻。買醉尋花樓上樓,揮金如土銷頃刻。
貧者難富富易貧,莫怪橫行多盜賊。東方又值非常時,時局恐慌財梗塞。
我為民憂為國憂,只恐風雲生慘黑。民得聊生官得閒,乃是文明快樂國。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2907號,昭和11年3月4日。

夜歸路上口占
古剎秋聲起,聯翩下翠微。犬從花外吠,人向月中歸。
露重沾鞋襪,風涼漾客衣。回看舊游處,林內一燈輝。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153號,大正3年10月20日。

喜逢戶坂君燈下口占
昔日愁君去,今夜喜君來。不速偏邂逅,一見笑顏開。
聚首良緣也,清談亦快哉。別來兩三載,想念千百回。
今夕為何夕,還作夢中猜。酒酣休道醉,茗戰復相摧。
願留三五夜,剪燭話蓬萊。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545號,明治43年2月23日。

中夜
天一色,月當中,近水樓臺,正好風。客去更,闌清不寐,喓喓蟲語到簾櫳。
註: .《王炳南先生手稿叢輯計畫:期中報告書(二)《南瀛詩選》》,頁55。

夜深
夜深魚躍水,風動鳥移枝。四顧群喧息,幽人獨立時。

月夜
井畔立孤桐,葉脫微風嫋。疏影自橫斜,枝懸山月小。
無月固無聊,有月還悄悄。問月月無言,惹我愁多少。
歸寢終不眠,更深閒啼鳥。久客猶未歸,一年將盡了。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67號,大正4年2月17日。

月夜泛舟螺潭
月滿澄潭露滿衣,蘭舟一葉水周圍。蘆花風起秋螢動,夜色撩人歸不歸。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4號,明治38年11月25日,漢文版頁12。

對月
其一
客依<註>竹欄邊,悄然對山月。夜深猶未眠,詩為思鄉發。
註: 《詩報》作「倚」。
其二
獨愛山中月,夜夜到松扉。笑我不如月,看山竟未歸。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658號,昭和7年9月21日。
又載《詩報》第45號,昭和7年10月15日,頁3,詩題作〈 寄廬對月〉。

宿明英旅館對月
其一
溶溶春夜月,來照遠游人。卻羨嫦娥色,千秋不改新。
其二
今人看古月,古月照今人。愛月月不解,悠悠獨愴神。
其三
明月不識我,我獨識明月。相對兩無言,清輝照詩骨。
其四
獨憐天上月,寂寂窺深牖。吟詩與月聽,良夜徘徊久。
其五
今夜無佳釀,空憐好月來。當頭看不厭,一片落茶杯。

次韻開山堂觀月
禪心與月共玲瓏,天上人間照人同。坐愛開山堂外望,詩情飄渺入嵐空。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0162號,昭和3年8月5日。

夜遊圓山即事
圓山緩步夜初更,雲霧蒼涼水月明。清景撩人歸未得,隔江煙寺起鐘聲。
註:刊《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明治38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0。

33#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20:14:34 | 只看該作者
曉起
小鳥喧呼夢忽驚,捲簾曙色半分明。曉風殘月凌窗紙,時聽鄰娃汲水聲。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2477號,明治39年8月2日。

曉起
其一
宿雨初收放曉晴,遠山近樹未分明。雲間斜露曦光景,倒射池波瀲灩生。
其二
鳥飛煙色裏,魚躍水聲中。詩思清如許,長吟趁曉風。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29號,大正2年8月5日。

曉起
其一
夢為風驚破,眼因曉色惺。起看樓外樹,雲吐遠山青。
其二
自憐酣睡美,早起聽晨雞。傍水當風柳,依依綠向西。

早起
其一
早起窺窗外,半輪明月孤。鳥啼煙樹裏,山色尚糢糊。
其二
滿天風露涼,樓閣無人語。斜月掛窗前,相看我與汝。
其三
我已起吟詩,妻兒尚酣睡。鳥叫猶未醒,殘月空江墜。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58號,大正2年9月4日。

早起
其一
隔窗生向曉,早起傍迴欄。宿雨沾紅蘚,朝煙帶翠蘭。
籬疏花已老,冬歲暮將殘。漠漠滄波瀾,風光照眼寒。
其二
趁曉中庭立,輕陰尚帶寒。連綿一夜雨,溼透幾盆蘭。
白鳥啼高樹,青山架曲欄。妻兒眠未起,景好共誰看。
其三
兒啼驚夢醒,起坐床前悄。瓶上水仙花,撲鼻微香嫋。
父母愁兒飢,溫乳供一飽。時近五更殘,無眠長懷抱。
電燈光忽消,室中生白曉。靜看紙窗間,風搖榕影裊。
樓外雨聲中,微聞雜啼鳥。明朝上課時,書兒知多少。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67號,大正4年2月17日。

早發路上口占
四顧茫茫望眼迷,千巖萬壑共攀躋。曉風殘月空山裏,一路清涼聽竹雞。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423號,大正7年5月11日。

晚步
其一
村南野北近田家,苦竹蕭蕭弄影斜。流水小橋池上路,晚風吹動白荷花。
其二
曲沼晴波夕照斜,臨風閣閣幾鳴蛙。新荷出水嬌如許,三五村童競折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2477號,明治39年8月2日。

葫蘆墩晚步
富春鄉景異前時<註>,今日重來有所思。悄立橋頭人不語,桃花流水夕陽遲。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993號,大正6年3月7日。
富春鄉: 作者註:「葫蘆墩別名。」

晚眺
雨來滿地水,鳥絕一天雲。春樹生寒色,樓頭又夕曛。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52號,大正2年8月28日。

明治橋晚眺
其一
明治橋闌閒眺望,水邊魚躍鳥相呼。雲歸遠岫僧歸寺,向晚江頭似畫圖。
其二
一群鴨戲水潺潺,任爾浮沉意自閒。日落江頭雲樹外,觀音山色有無間。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892號,大正5年11月26日。

珠江晚眺
珠江水冷繞羊城,風送斜暉落葉驚。悄倚危欄望天末,誰知孤客此時情。
註: 《鯤海粹編》,頁269。

鄭坤五同少濤太瘦生琴鶴諸君子登打鼓山晚眺同題
圓亭如傘插峰巔,聯袂登臨興爽然。回首神州何處是,風搖海水水搖天。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181號,大正6年9月11日。

寫晚佳樓贈劉君克明
畸客鄉心百思生,那堪簾影月窺明。想知更靜佳樓夜,歸夢迢迢繞竹城。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1號,明治38年8月25日,漢文版頁11-12。

32#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20:10:29 | 只看該作者
庚午冬過寄園
其一
破閒偶入寄園談,飲興同於雨意酣。且作消寒詩酒會,擁爐賓主恰成三。
其二
中庭花木弄輕陰,鼎坐陶然樂淺斟。酒到微酣轉無語,防寒擁鼻各沉吟
註: 《鯤海粹編》,民國69年3月,頁263。

冬至前一日偕友人遊月眉山靈泉寺
久念月眉山,今方到山麓。偶逢善慧師,一笑頗親睦。
言遊日本歸,今朝上基隆。踏遍好山川,世路勞雙足。
乘興共躋攀,蜿蜒一徑曲。天氣半晴陰,萬壑千巖矗。
山腰結小亭,休憩聊遠矚。長嘯天地寬,波搖海空綠。
社寮大於鯨<註> ,漁舟小如粟。傴僂重行行,風景漸幽獨。
澗中流水喧,巖上懶雲宿。啼鳥聲關關,落花紅蔌蔌。
路轉入禪扉,濃翠多嘉木。登堂禮觀音,香煙清心目。
拜觀舍利珠,合掌先默祝。閒坐禪房深,簷下羅修竹。
到此萬慮空,喫茗談清福。壁題故人詩,流覽朗吟讀。
微雨灑庭苔,溼透幾欉菊。新月照黃昏,辭僧重約束。
水田亂鳴蛙,牧童叱歸犢。來時上山遲,歸時下山速。
飄飄兩袖風,須臾出幽谷。回望月眉山,模糊雲樹肅。
暮景何所如,米家山一幅。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302號,大正7年1月10日。

庚午冬過寄園
其一
破閒偶入寄園談,飲興同於雨意酣。且作消寒詩酒會,擁爐賓主恰成三。
其二
中庭花木弄輕陰,鼎坐陶然樂淺斟。酒到微酣轉無語,防寒擁鼻各沉吟。
註: .《鯤海粹編》,民國69年3月,頁263。
蚋月十三日別後作
君將鷺島趨庭去,我向黌橋握別言。回首天倫兼富貴,春風棣萼拜椿萱。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211號,明治42年1月15日。
社寮作者註:「社寮島。」

除夕閒居
鷺嶼歸來歲欲除,稻江市上小樓居。山妻糊抹兒裁紙,共坐窗前補舊書。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607號,大正5年2月5日。

除夕
一歲真如夢,惟留此夜歌。小兒溫薄酌,內子治佳餐。
財貨雖常缺,圖書足飽看。慈幃猶健在,貧亦覺心安。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099號,昭和6年3月8日。

31#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20:09:22 | 只看該作者
題秋景山水
為客屏東郡,秋深仍未歸。披圖不忍見,紅葉作花飛。
註: 《臺灣詩薈》第10號,大正13年11月15日,頁7。

秋日書院有感
清陰滿地草盈庭,嫩竹琅琅獨坐聽。閒詠幽吟思曷盡,牙蕉蔚映夕陽青。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5號,明治39年10月25日,漢文版頁14。

秋夜
有客切鄉情,思家對短檠。隔窗殘月冷,梧葉動秋聲。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5號,明治39年10月25日,漢文版頁14-15。

中秋前五日東山望月
金飆蕭瑟入吟邊,望裏東山夜色鮮。多謝嫦娥開寶鏡,為憐詩客照華筵。
清輝稍減三分白,斜缺高懸萬里天。屈指從茲經五日,中秋時節自團圓。

中秋日偕子鶴登虎溪巖訪印月上人
其一
八月相招上翠微,樹林深處扣禪扉。居然三笑思依依,款客仙茶羽扇揮。
鳥語枝頭上下飛,滿地苔痕草色肥。談禪坐久已斜暉,山雲漠漠壓四圍。
天氣倏涼爽然歸,秋雨秋風飄我衣。
其二
風送鐘聲日欲昏,蕭疏煙景水聲喧。牧童騎犢前村過,聯袂長歌歸鷺門。
鷺門樓閣迷煙樹,回首遙看舊游處。山色茫茫雨瀟瀟,白雲相逐自來去<註> 。
註: 作者註:「右仿夜□鹿□歌體」。
其三
尋僧古寺扣禪關,喜得談經一日閒。坐愛虎溪秋色好,秋風秋雨滿秋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864號,大正2年12月24日。

中秋夜雨板橋大觀書院有感
其一
蕭蕭煙雨壓牆頭,動我鄉情戀不休。記取客年來作客,依然今日是中秋。
其二
小齋秋寂客來稀,風雨蕭蕭對影微。第一惱人三五夜,鄉情無賴淚沾衣。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3號,明治38年10月25日,漢文版頁13。

癸未八月二十六日寄懷說劍詞兄
水浸斜暉山帶雲,臨風搔首獨懷君。夜來轉覺多離思,竹外秋聲落枕聞。
註: 《詩報》第303號,昭和18年9月24日,頁4。

乙酉九月六日宿巢睫居兼似主人炳煌社兄一粲
巷裏三間屋,門前一小庭。苔肥終歲綠,竹瘦四時青。
縱酒談時局,哦詩養性靈。共憐無月夜,檐下看秋螢。
註: 作者註:「昭和20年9月6日以後作。」

步大東先生秋夜書感韻
金風料峭輒牽幃,冰簟波平兔影微。漁笛遠聽聲切切,螢星近拂去飛飛。
凭闌人冷黃花瘦,落筆詩成帶草肥。無限鄉情眠未得,動人何處擣征衣。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2232號,明治38年10月7日。

次韻大東先生秋初郊行
清秋彈指到瓜期,煙水蒹葭白露滋。小郭人來添爽氣,平原鶴去出塵姿。
天高野闊連低樹,菊嫩篁幽傍短籬。對此風情應更遠,白雲芳草趁涼時。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2232號,明治38年10月7日。

螺潭泛月
其一
人疑天上泛仙舟,舟似螺杯出水秋。試問香螺杯底月,嫦娥能飲幾杯不。
其二
螺潭曩到幾經秋,良夜同來踐舊游。掉入瀠洄深淺處,蘆花江上起沙鷗。
其三
溪頭一片月,月下泛螺舟。好共千杯醉,同消萬斛愁。
其四
潮平舟倚岸,夜半月當頭。蘆荻蕭蕭響,螺潭無限秋。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778號,明治43年11月26日。

秋砧
其一
良人一去幾時回,塞外斜陽暮色催。欲寄閨情書不達,無聊訴與杵聲哀。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777號,明治43年11月25日。
其二
風吹月上曲江隈,塞外良人戍未回。無恨淒涼砧杵急,一聲聲比雁聲哀。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777號,明治43年11月25日。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明治38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0。

甲寅秋日偕幽谷子遊菽莊別墅獲晤美蓀女士並讀佳章歸後率成俚句寄呈吟壇郢政
天高爽氣佳,點點秋山媚。買棹渡江游,海濱煙景霽。
聯襼入菽莊,曲徑通深邃。眾鳥樹上啼,一尨花間睡。
松子落閒庭,菊蕊爛幽砌<註1> 。籬下且盤桓,香風微撲鼻。
躍水魚無心,迎風蝶<註2>有致。小憩聽潮樓 <註3>,聯翩名士至。
滿座盡青衫,少長<註4> 忘年契。相逢八月秋,詩酒逢場戲。
雅集同蘭亭,風流繼韻事。席添女士來,瀟灑兼聰慧。
家居說皖城,寄硯嘉禾地。同是作客身,頻年翰墨累。
盥薇讀新詩,舌本回甘味。清新出性靈,詞旨饒佳麗。
仙手筆一枝,寫出畫中意。機杼自成家,把玩不忍置。
一誦一低回,客懷欣以慰。道韞定前身,令暉疑再世。
瑟瑟珠腔圓,颯颯金商吹。晚涼天氣晴,返景深林翠。
紙上起秋聲,落葉階前墜。歸來一扁舟,水天杳<註> 無際。
遙望滄海東,思入風雲細。故園歸未歸,何限離情繫。
空負蒓鱸肥,鷺島猶淹滯。黃昏坐寄樓,獨酌聊自醉。
夢醒小窗前,山月冷香桂。拈毫憶詞人,聊以詩筒寄。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150號,大正3年10月16日。又載《臺灣教育》第153號,大正4年1月1日,漢文版頁12 -13。編者按:《臺灣教育》詩題作〈甲寅秋日偕幽谷子遊菽莊別墅獲晤美蓀女士並讀佳章歸後率成俚句 寄呈吟壇郢政即乞和詩〉。
1.《臺灣教育》作「菊蕊幽爛砌」。
2.《臺灣教育》作「螟」。
3.《臺灣教育》作「聽濤樓」。
4.《臺灣教育》作「小長」。
5.《臺灣教育》作「渺」。

八月既望偕幽谷子芳源二詞兄遊白鹿洞晚眺
展眼看秋色,煙波一望迷。潮回隨岸闊,樹遠接天低。
紅葉生詩思,青山入畫題。黃昏無限好,鳥亂夕陽西。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153號,大正3年10月20日。

秋感
其一
秋氣蕭條景物秋,秋風秋雨憾危樓。悲秋有客當秋晚,秋水秋山相對愁。
其二
禾門景物偏蕭瑟,冬氣較他秋氣寒。煙雨一簾風滿榻,幾枝殘菊耐人看。
其三
容易西風一歲闌,菊花開透菊花殘。榕林雨霽斜陽晚,蟋蟀聲中墜葉寒。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13號,大正3年12月22日。

秋夜憶幽谷子
小雨幽庭濕,蟲鳴月下門。秋聲驚落木,燈影漾高軒。
夜靜書還讀,寒來酒自溫。故人應念否,我憶水雲村。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14號,大正3年12月23日。

懷老秋
故人詩思近如何,鳥負斜陽度綠波。遙望霧峰頻極目,亂山青隱白雲多。

留別老秋
詩出爭傳誦,妙能入化工。文追秦漢格,字有晉唐風。
玩世於言外,真情雜笑中。臨行雷雨歇,蕉覆夕陽紅。

30#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20:05:58 | 只看該作者
江村首夏
初過穀雨杳春蹤,晝永闌干碧蘚封。桑柘成村江一色,隔簾遙望麥陰濃。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346號,明治42年6月26日。詩題註:「限冬韻」。

初夏
其一
蕭疏庭樹綠陰清,流水春光尚有情。蝴蝶偏知戀香粉,隔牆時聽美人聲。
其二
庭院蕭森涼氣深,枝頭嫩蕊伴幽琴。疏櫺時聽清泉響,洗盡春愁無限心。
註: 《鯤海粹編》,頁264。

輞齋夏日
小園長夏寂,三徑綠蔥蔥。竹粉含珠露,楊眉漾好風。
蕉窗紗卷碧,藥圃蘚添紅。騷客時來往,談詩學放翁。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明治38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0。

夏日偶成
濃陰滿地鳥聲遲,世態炎涼總不知。偏愛竹多移榻臥,清風一枕夢醒時。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2477號,明治39年8月2日。

酷暑口占
寒暖計騰百度高,驕陽強歡迫人逃。何當臥聽廬山瀑,天生松風起怒濤。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267號,昭和6年8月24日。

夏雲
夏到人間熱,白雲處處多。或抹林之杪,或宿山之阿。
或黏天之角,或臥江之波。釀晴還釀雨,來去隨風舞。
變幻成萬千,日月任吞吐。出沒自古今,色彩無新故。
迷歸海上山,吾鄉知何處。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8282號,大正12年6月13日。

夏日口占
舉頭笑空雷,任催不成雨。雲隱聲隆隆,氣鬱時過午。
人間苦炎炎,日日徒仰瞻。雷聲須臾息,無風動竹簾。
我獨消煩熱,舊窗臥怡悅。讀罷秋水篇,靜聽幽蟬咽。
吟韻自悠悠,神思欲生秋。長夏無一事,夢蝶等莊周。
醒來成獨笑,綠樹懸殘照。七星接大屯,奇峰供清眺。

29#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20:04:52 | 只看該作者
春日雜詠
其一
曉起聽流鶯,幽花香寂寂。檢點失兩枝,疑是美人摘。
其二
小樓聊蹤步,旭日紅千里。處處亂鶯啼,香閨人未起。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1號,明治39年6月25日,漢文版頁15。詩題註:「錄二」。

閏花朝
其一
寵荷東皇啟瑞圖,重遊香艷鬥祥符。花朝雙度春如海,萬綠千紅更可娛。
其二
綺羅香絢踏青圖,天為花朝閏也乎。紅紫勾留春不老,綠楊樓外管絃娛。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296號,明治42年4月28日。詩題註:「限虞韻」。


春山
萬嶂千峰列翠屏,陽和蘊藉倍精神。黛螺日帶三分笑,錦繡天開四面親。
華岳應增仁壽相,蓬萊長對帝王春。十洲群島皆生色,一轉鴻鈞氣象新。
註: 又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1,
詩題作〈遊劍潭寺〉。

怡園春曉
雨滌怡園淨,微寒曉更清。花嬌春窈窕,荔鬱氣爭榮。
雲掩群峰沒,林深一鳥鳴。風光看不厭,詩思自橫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375號,大正15年6月10日。

清明日於南普寺祖餞吉田君轉任臺北三井洋行書記兼歡迎西岡君繼其後任
送客兼迎客,攜樽野寺間。花香凝廣袖,酒色照清顏。
悲喜仍交集,心情那得閒。清明今令節,無奈憶鄉關。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991號,大正3年5月5日。

四月十九日遊山歸作
其一
春好尋芳上翠微,青鞋竹杖趁雲飛。山花到處皆堪賞,獨採幽蘭幾箭歸。
其二
流水橋西日未斜,晚程歸詠到儂家。山荊一見低聲問,何處尋芳得此花。
其三
歸來倦步臥方床,妻女煎茶笑語香。忽愛晚晴得佳句,日供蕉影滿窗涼。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636號,明治43年6月10日。

春晴
其一
白沙堤外水澄鮮,遠映春山思渺然。野鷺斜飛帆幾點,晴天描出畫圖妍。
其二
柳煙初散露花鮮,粧閣流鶯破曉眠。風日氤氳人意好,三分春色十分妍。
註: 《鯤海粹編》,頁264。

東山春夜分得剛
其一
怡園清絕即仙寰,夜坐悠然世慮剛。唧唧草蟲吟大地,關關春鳥叫空山。
其二
桂花香動微風活,竹葉聲通曲徑閒。底事嫦娥羞見客,更深猶隱白雲間。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9371號,大正15年6月6日。

春雨纏綿小樓獨坐賦詩遣懷
其一
盡把牢愁一掃開,隔窗聽雨獨銜杯。詩情怒發知何似,春草萌芽坼甲來。
其二
一簾春雨坐深樓,不見如眉月上鉤。鎮日偎爐閒獨酌,冷風猶敢襲綿裘。
其三
雨雨風風嬾嬾春,梅花清瘦伴幽人。年來已覺無他好,書味茶香最可親。
其四
悄倚危欄目已窮,撩人衣上有春風。丹青樓閣渾如畫,隱約濛濛細雨中。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119號,昭和6年3月28日。

五月渡瀘
瘴雨蠻雲隔岸多,炎蒸毒沫阻狼河。未酬蒲艾論功飲,競逐舳艫擊棹歌。
北伐獨肩三顧重,南征寧惜七擒勞。濟川師捷元勳定,瀘水千秋靖逝波。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361號,明治42年7月14日。詩題註:「限歌韻」。

送春
別筵風雨速征衣,望斷煙花散翠微。一路流鶯啼不住,聲聲都為恨春歸。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2871號,明治40年11月27日。

28#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20:02:29 | 只看該作者
勅題新年雪恭賦
錦繡江山大地春,和風甘雨歲華新。
春王萬國稱朝賀,大塊文章色未勻。
天公宴酣謔浪笑傲無佳趣,咨汝造物小兒下塵世。
玉宇紛紛玉屑霏,試演陽春白雪環球之玉戲。
鈞天廣樂音且停,羲和迴驂纖阿寧。
青女素娥默無影,電光斂跡雷收聲。豐隆騰空雲密布,飛廉箕伯風威肆。
玉龍滄滄鱗甲飛,頃刻漫天飄柳絮。群山萬壑盡玲瓏,玉葉瓊枝點綴工。
樓閣參差龍鳳白,梅花簇擁梨花香。水晶簾幙琉璃廠,素練銀濤天際湧。
十洲三島遍瓊瑤,大千世界清光漾。眾仙環佩響丁東,縞袂霓裳舞天上。
姑射仙人冰玉膚,世間俱見真模樣。鳥獸絕飛鳴,煙霞不敢明。
百千萬狀極變幻,五花八門恣縱橫。須臾西北來,倏忽東南行。
六出繽紛爭獻瑞,縱有智巧千百手眼難摹形。
帝喜一笑朝曦現,吉祥和靄昭神京。桃符爆竹頒鳳曆,瓊林玉樹相崢嶸。
歡呼獻壽億兆福,願祝三多九如千秋萬歲之遐齡。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04號,明治43年1月1日。

丙午元旦旅懷
世界翻新景物鮮,星移滄海變桑田。栖栖半世緣何事,惱殺今朝又一年。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8號,明治39年3月25日,漢文版頁12。

丁巳元旦
松竹含煙露未乾,履端伊始萬民歡。君恩最似瞳瞳日,照耀人間總不寒。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929號,大正6年1月2日。

元宵後二日過讀古莊與白水先生夜話
寂寂城南宅,春寒細雨時。助談茶當酒,遣興畫兼詩。
竹影穿窗紙,蘭香入硯池。擁爐燈下坐,佳趣兩心知。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972號,大正6年2月14日。

丁巳春日過筱雲山莊席上賦呈縵卿先生誨政
一日堪當十日遊,論文讀畫筱雲樓。簾前柳綠分衣袂,竹外梅香落酒甌。
書禮傳家佳子弟,亭池小築好林邱。主人風度平原似,結契忘年意氣投。
註: 《神岡鄉土志》,民國71年4月,頁140。

元旦口占
門栽松竹迎新歲,箋寫詩書寄故人。我自平安君自健,謳歌同慶國家春。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221號,大正15年1月7日。

丙寅元旦偶成
海外歸來兩度春,青衫重檢舊征塵。韓山鱷水渾如夢,詩卷茶經伴此身。
對酒悽然懷故友,看花無賴憶佳人。東風釀出愁多少,賀歲今朝強笑顏。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268號,大正15年2月22日。

戊午一月三日偕魏潤庵張琴鶴訪白水翁於城南讀古村莊席上即事
其一
讀古村莊春物菲,蒼松綠竹護柴扉。梅花香繞幽人榻,小恙先生不肥碍<註>。
註: 作者註:「先生偶染風邪之疾。」
其二
春滿城南讀古莊,桃花紅艷李花香。主人禁酒緣身病,囑我傳杯勸魏張。
其三
籬落斜陽一角紅,晚鶯啼處有春風。我將寫景留佳句,寄與村雲入畫中<註>。
註: 作者註:「村雲樸堂畫伯旅行南部。」
其四
寂寂村居晝掩門,香溫之室共清言。風爐火活春醪熟<註>,飲到微酣日已昏。
註: 作者註:「壁懸吳昌碩書『酒熟香溫之室』橫額。」
其五
主人示我村雲畫,雲影嵐光映水邊。寂寂檳榔林下屋,牧童雞犬共欣然。
其六
醉歸閒坐小樓中,雲樹春山接晚空。回憶古亭名士宅,一瓶梅伴一詩翁。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309號,大正7年1月17日。

一月二十日稻江旗亭贈某校書
其一
琵琶遮面一嫣然,誤拂絃時我亦憐。願吮絳唇染眉筆,繪卿聲色入詩篇。
其二
花容霧鬢整芳妝,素手擎杯勸客嘗。珍重卿卿情更好,泥儂移坐繡裙旁。
其三
秋波微轉話蘭因,媚語撩人趣味真。袖影燈光參錯處,依稀偷喚意中人。
其四
錦幃歡讌話前因,手捧瓊漿飲我親。醉倒拈花卿莫笑,阿儂原是惜花人。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521號,明治43年1月25日。

27#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20:00:37 | 只看該作者
繪佩芬女士別業煮茗軒圖並題十絕句
其一
說劍同攜手,來敲白版扉。主人知客至,一笑出羅幃。
其二
黑蟬吟獨樹,赤日耀諸天。不覺炎當午,沉思宛入禪。
其三
果汁調冰角,分杯供客嘗。豈惟能解渴,又可潤詩腸。
其四
昨夜詠怡園,朝題煮茗軒。媿無詩律細,艷羨古梅村。
其五
翠竹偎低屋,青山入短籬。不須勞著想,觸目盡新詩。
其六
小約來佳會,鑷鬚笑作題。苦吟難著意,花外日斜西。
其七
雅擬蘭亭會,聯吟六七人。微涼風習習,草色入懷新。
其八
歐陸風雲急,吾儕筆墨忙。得詩剛寫就,腹稿又成章。
其九
綠樹擎天老,蒼苔覆地肥。除非騷客至,鎮日掩雙扉。
其十
我性原疏懶,養疴身更慵。詩成先別去,興會尚酣濃。
註: 《詩報》第288號,昭和18年1月18日,頁6。

墨梅
其一
蘭比其香雪比清,松煙寫著斷崕橫。獨憐歲歲春長在,不逐千紅落地輕。
其二
補之應是我前生,喜寫春風出性情。獨愛一枝倚寒月,冰姿瘦影態盈盈<註>。
註: 作者註:「楊補之,宋人寫梅大家。」
其三
梅愛冬心骨格清,偎籬老幹向春榮。冰肌自有凌寒氣,萬紫千紅莫與京<註>。
註: 作者註:「金農,別號冬心,尤工寫梅,清嘉慶時之大家也。」
註: 《詩報》第311號,昭和19年3月1日,頁21。

題趙子昂牧馬圖
綠樹陰中牧馬人,郊原春暖草如茵。子昂留此丹青筆,五百年間尚有神。
註: 《鯤海粹編》,頁269。

題方孝孺山水
其一
一生品節等文山,只為擔憂國計艱。時愛吟詩時作畫,渾雄筆氣勝荊關。
其二
畫圖破爛類神州,剩水殘山繞夕流。六法雖工難補缺,一回披覽一回愁。
註: 《鯤海粹編》,頁269。

題石濤秋江圖
其一
石濤本是老詩僧,畫理如禪入上乘。寫出秋江照秋雁,迎風乙乙水棱棱。
其二
秋江一碧浸紅霞,啼雁齊飛落淺沙。人坐小舟風起處,點衣如雪是蘆花。
註: 《鯤海粹編》,頁270。

題鄭板橋菊石圖
畫中立意得新奇,菊壓雲根不倚籬。秋色自佳香自淡,獨憐晚節傲霜姿。
註: 《鯤海粹編》,頁270。

過郭雪庵宅觀畫
其一
雪庵與我原同癖,湖海搜羅好畫來。四壁雲山雜花鳥,風光絕似古蓬萊。
其二
不辨南宗與北宗,焚香清賞興彌濃。超然權利功名外,思入橫雲插亂峰

題華秋岳海棠白頭翁圖
其一
蒼崖斜出海棠紅,妙筆真能入化工。花意迎人春欲語,雙棲枝上白頭翁。
其二
清初華新羅,古稱老畫禪。花繪海棠紅,幹撐怪石邊。
雙棲白頭翁,曬日倚春妍。一喜梳雙翎,一立勢欲顛。
取態得其神,著意於筆先。觀摩歲月深,紙色猶新鮮。
物宜歸逸園,珍重如璧瑄。心賞掛高樓,賓主共忻然。

題鄒小山蓮鷺圖
其一
小山筆法繼南田,妙繪紅荷白鷺天。歲久丹青神尚王,恍吹涼味到衣邊。
其二
亭亭菡萏出池中,一白清香間一紅。絕好日斜疏雨歇,可人秋味晚來風。

題自畫山水
臨摹古人畫,如竊古人詩。石濤與八大,胸中自出奇。
才學雖不逮,我心還有期。恆寫四君子,山水兼愛之。
先把新詩意,興來藉筆馳。橫塗而直抹,墨瀋積淋漓。
雲物蒼茫外,群峰態欲移。咫尺如千里,萬木老斜欹。
雙鳥登天上,孤亭立水涯。長風鳴浩蕩,一見引幽思。
不臨倪高士,不摹黃大痴。問我從何派,我仍不自知。
落筆由造化,寫此本無師。江山即畫譜,景物變四時。
取之而無禁,情趣都在茲。精細丹青法,雖能不喜為。
畫意如不足,加以詩補之。南宗衰極矣,畫派多分歧。
油繪或水彩,逐世每推移。爭描美人態,纖腰露體姿。
嬌艷迷人眼,競買以巨資。嗟今丹青界,失學只臨池。
名利心日長,品格為之卑。鬻畫需策略,欺人即自欺。
欲窺摩詰秘,應熟讀其詩。

26#
 樓主| 發表於 2011-9-23 19:59:00 | 只看該作者
題品三君春睡圖
簾垂香閣曉風鮮,料想佳人好夢圓。鸚鵡不言貓熟睡,獨憐春暖養花天。
註: 《詩報》第136號,昭和11年9月1日,頁3。

題白水詞長蝴蝶蘭圖
花如粉蝶尋春意,繾綣迎風栩栩斜。牆外忽飛群蝶至,不知是蝶是開花。
註: 《臺灣時報》第204號,昭和11年11月,頁161。

題梅松圖贈蕉麓詞宗
群芳欲笑滿園春,紅紫雖妍易委塵。只有梅松俱耐冷,愈經霜雪愈精神。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3264號,昭和12年2月27日。

觀玉山君畫虎
其一
看君畫虎時,心應變心虎。落筆自神威,何須師畫祖。
老虎固雄姿,虎兒亦威武。谿谷水蕭蕭,槎枒多古樹。
雄視意耽耽,於心思攫取。咆哮嘯一聲,眾鳥驚藏羽。
風鳴日色寒,落葉響飛舞。惟恐出山來,村家難安堵。
將此比列強,雄鎮於鹵土。割據每爭雄,何時靜寰守。
其二
老虎將攫物,咆哮一聲奔。巖谷無人境,風寒月欲昏。
註: 《風月報》第53號,昭和12年12月1日,頁15。

題瓶梅硯墨圖
老硯紫端溪,磨以松煙墨。墨古自生芬,硯老不變色。
蒼然銅膽瓶,汲水置其側。香插梅一枝,風動春消息。
坐愛獨清吟,幽趣無人識。
註: .風月報.第63號,昭和13年5月1日,頁26。

題湘雲阿里山圖
湘雲入阿里,探遍山中境。地高鳥聲稀,寂寂虛林迥。
老木大十圍,拔地向天挺。杖撥雲外雲,腳踏嶺上嶺。
超然眼界寬,如海雲萬頃。須臾幾變遷,乾坤若幻影。
遙望太古雪,燦爛玉山頂。游心一路閒,雙袖春風冷。
歸來寫此圖,筆致渾而靜。日對恣臥游,能使道心永。
註: 《瀛海詩集》,頁2,昭和15年12月以前作。

題畫蘭示蘭芳侍兒
紛紛滿眼如花女,那及蘭芳一片心。靜比幽姿在空谷,靈根移自白雲深。
註: 《詩報》第245號,昭和16年4月2日,頁4。

題湘雲畫啄木鳥
惡徒居人境,如蟲蝕爛柯。除害啄木鳥,其奈惡徒何。
註: 《阿里山遊記》,王氏手鈔本,頁21,昭和16年7月2-5日創作。

題湘雲畫孤雀
孤雀棲枝靜,夜幽伴月眠。莫教驚好夢,露白夜涼天。
註: 《阿里山遊記》,王氏手鈔本,頁21,昭和16年7月2-5日創作。

題湘雲畫歸舟
其一
日懸雙岸樹,人挽一帆風。愛此川端景,筆移入畫中。
其二
歸舟不用人推力,賴有溪風送此行。手挽帆繩飛似箭,蕭蕭水縐夕陽明。
註: 《阿里山遊記》,王氏手鈔本,頁21,昭和16年7月2-5日創作。

題自畫紅梅孤亭圖
寂寞孤亭角,梅花著意紅。燕支吹滿地,陣陣見香風。
註: 《 興南新聞》第4169號,昭和17年8月28日。

題自畫紅蘭圖
其一
春禽喚起未梳粧,一摘紅蘭手亦香。插上瓶中渾欲語,孤高淡艷壓群芳。
其二
掀簾一笑掃眉峰,曉擷紅蘭帶露穠。行到鏡前偷比擬,花容似否妾姿容。
註: 《 興南新聞》第4169號,昭和17年8月28日。

手機版|小黑屋|臺灣瀛社詩學會  

GMT+8, 2024-9-29 01: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