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56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01-聲韻學研究方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5-26 16:07: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惜餘齋主人 於 2017-5-26 16:08 編輯

聲韻學之研究方法
閩南語聲韻學之研究,乃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聲韻學上「反切」、「陰陽」、「清濁」、「開合」、「洪細(等呼)」、「發聲、送氣、收聲」及「文白對應」、「音變」、「訛讀(形符類化、音符類化)」等術語,術語一明,於聲韻一門,思過半矣。與乎藝文創作不同之處,在於藝文創作乃是主觀的,感性的;而治聲韻之學,須是客觀的,理性的及科學的。以此認知,去研究聲韻之學,方不致誤入歧途。
所謂「河洛音」者,即漢文(漢字)之音韻,漢字之音讀有「古音、今音」;「語音、讀音」;「南音、北音」;「轉音、變音」;「正音、訛音」之別。明乎此,則左右逢源,無往而不利矣。
【斤斤】一詞音讀
詩人,於字音之要求,特宜講究,蓋有涉於平仄格律故也。古典詩(尤其是近體詩)有其一定之平仄格律,如有誤用,勢必招致識者之譏。如【斤斤】一詞,〔《廣韻》居焮切,去焮,見母。(kin3)〕義為「明察」。《詩‧周頌‧執競》:「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毛傳:「斤斤,明察也。」陸德明釋文:「斤,紀覲反。」又「過分意」,宋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邪?」《漢語大字典》【斤2斤計較】謂「過分計較無關緊要的小事」。皆做去聲讀。
猶記得民國八十年代,台中萬和宮舉辦全國詩人大會,某位詩人將「斤斤計較」一詞之「斤斤」做平聲用,為北部某詞宗評為合式,惹得時任傳統詩學會常務理事之施少峰先生,在理監事聯席會上之公開提出批判。
閩南語有一句俗語,形容眼睛睜得又圓又大為「目珠青斤斤」(mak8cu1 chnn1 ken3 ken3),個人強烈認定應即「斤斤」二字。
「迎」字又讀
【迎】字之另種讀法:〔《廣韻》作「魚敬」切,去映,疑母。(ging7)〕【集韻】【韻會】【正韻】皆作「魚慶」切,去聲。【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于渭」是也。廟宇中之神明,雖然神通廣大,然終究無法自己行走,須到廟宇中去迎請,故如「迎媽祖」之「迎」應作去聲讀為正。有一次,南部某詩盟嫁女之歸寧宴舉辦詩人聯吟,有詩人於詩作中「親迎」之「迎」字作去聲用,為北部某詞宗汰去(落選),而為該作者當面質問而譏為「胸無點墨」,凡我詩人,能不慎哉!
「枕」字音讀
枕1〔《廣韻》章荏切,上寢,照母。(cim2)〕1.枕頭。《詩‧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唐白居易〈長恨歌〉:「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鉤迤邐開。」
枕2〔《廣韻》之任切,去沁,照母。(cim3)〕1.以頭枕物。《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以是可知,「枕」字當名詞用讀上聲;當動詞用則讀去聲。雖同屬仄聲字,然而從事語言、文章教學者,如將王勃〈滕王閣序〉中「臺隍枕夷夏之交」之「枕」字讀成上聲,必定招致「不學之譏」。此於從事音韻教學者,不可不知也。
蓼」字音讀
蓼字音讀有四:據《漢語大字典》一、〔《廣韻》盧鳥切,上篠,來。(liau2)〕1.植物名。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水蓼、紅蓼、刺蓼等。味辛,又名辛菜,可作調味用。《詩‧周頌‧良耜》:「以薅荼蓼。」毛傳:「蓼,水草也。」2.比喻辛苦。《詩‧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毛傳:「我又集于蓼,言辛苦也。」3.見「蓼擾」。4.春秋古國名。在今河南省唐河縣西南。《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5.春秋古國名。今河南省固始縣東北有蓼城岡,即古蓼國之地。《左傳‧文公五年》:「冬,楚公子燮滅蓼。」6.古縣名。南朝梁置。在今河南省固始縣。見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五‧汝寧府》。7.姓。見《通志‧氏族二》。二、蓼〔《廣韻》力竹切,入屋,來。(liok8)〕長大貌。《詩‧小雅‧蓼蕭》:“蓼彼蕭斯,零露湑兮。” 毛 傳:“蓼,長大貌。”【蓼2蓼】長大貌。《詩‧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毛傳:「蓼蓼,長大貌。」三、蓼〔《集韻》魯皓切,上皓,來。(lo2)〕見「摎蓼」。四、蓼〔《集韻》力九切,上有,來。(liu2)〕見「糾蓼」。
可見「蓼」字四種音讀,用法各有不同。《詩‧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目前從事教學者,有將「蓼蓼」讀成「了了」者,不學之過也。
「將」字又讀
〈將進酒〉之「將」字,〔《集韻》《正韻》千羊切,平陽,清。(chion1)〕【韻會】七羊切,音鏘。請也,幾願辭也。《詩‧衛風‧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毛傳:「將,願也。」《穆天子傳》卷三:「將子無死,尚能復來。」郭璞注:「將,請也。」【將3進酒】漢樂府《鐃歌》十八曲之一。《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將進酒》宋郭茂倩解題:「古詞曰:『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一:「又漢代短簫鐃歌樂曲,三國時存者有《朱鷺》、《艾如張》、《上之回》、《戰城南》、《巫山高》、《將進酒》之類,凡二十二曲。」
目前此音可以說是誤讀得最徹底者,一百個學者中,讀成「chion1」者,找不出一、二個,大都讀成「cion1」,可以說「音義俱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臺灣瀛社詩學會  

GMT+8, 2024-11-24 16: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