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95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刀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3-18 22:4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閒農 於 2012-5-13 02:54 編輯

越公楊素戲弄侯白云:「山東人多仁義,借一而得兩。」
侯白問曰:「公若為得知?」
素曰:「有人從其借弓,乃云【揭刀去】,豈非借一而得兩?」
白應聲曰:「關中人亦甚聰明,問一而知二。」
越公問曰:「何以得知?」
白曰:「有人問:『比來多雨,渭水漲不?』
    報曰:【灞漲】豈非問一而知二?」
越公于是服其辯捷。
〈據敦煌寫本《啓顏錄》﹝隋﹞侯白撰〉

『揭刀去』乃是誚山東人呼﹝去﹞聲;長揚而近似﹝平﹞聲也。
即是臺語【挈倒去】『提轉去』,今之國語(普通話)「帶回去;拿回去」。
【倒】都好切,刀上聲,仆也。【倒】都導切,刀去聲,音到,顛倒也。
到:至也。倒(去聲):反也;至而返也,有轉之義。
【揭】高舉也。去例切(祭韻),又音;邱竭切(薛韻)。溪母三等韻。
【挈】縣持也,提挈也,挈帶。則『提』、『挈』、『帶』義通。
【挈】去計切(霽韻)通契、栔。又音;苦結切(屑韻)。溪母四等韻。
齊;霽(去聲)、先;屑(入聲):四等獨韻。古本韻也。
祭(去聲)、仙薛(入聲):雜以二三四等韻。今變韻也。
是以此推測:【揭】【挈】在隋朝時期,即音義相近而混用乎?

試呼之,苦結切(入聲),苦計切(去聲),音甚為接近。何也哉?
治小學諸先賢論入聲承自陰聲韻(收韻不帶鼻音者),長篇大論者夥矣!
去聲道遠(音悼怨),收韻韻尾聲調下沉。入聲清者(第四聲)似陰聲韻去聲,
惟更短促,收韻時不待韻尾聲調下沉便驟然剎住。而入聲濁者(第八聲),
則如剎不住之清者(第四聲),韻尾帶滑音,比去聲稍揚韻尾聲調不下沉。
試以臺語語音呼:骨(清)、滑(濁)二音自可領會。【滑】戶八切,還入聲。

『灞漲』乃是嘲關中人﹝禡﹞、﹝號﹞韻不分也。臺語語音【暴漲】也。
臺人呼牛犇(同奔)為【暴!】音霸。國語(普通話)謂車失控為「暴衝」,
日本漢文謂飆車族為「暴走族」。【暴走】狂奔;疾走也。
【灞】必駕切,禡(麻去聲)韻。【暴】薄報切,號(豪去聲)韻。
【豹】北教切,效(肴去聲)韻。此三韻(音),今者臺語語音甚難分辨。

客、粵、閩、臺仍保有中原古漢音,持論者眾,舉史溯源者寡。
謹以傳統聲韻學聊舉一二,祈有識者雅正。閒農謹識18MAR201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1 反對反對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臺灣瀛社詩學會  

GMT+8, 2024-11-24 17: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