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樓主 |
發表於 2018-2-9 02:25: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雁閣姬 於 2018-2-9 03:37 編輯
桃城半醉生詞長:
史官修史,肯定會為了顧及當朝顏面,適時潤飾一番。比如東晉「衣冠南渡」,其實跟逃難的乞丐無異,很被南方士大夫所不齒。但是歷史已成過往,過分追究哪一段正確哪一段不正確,似乎不那麼必要。稗官野史就全然可信嗎?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同一段文字怎麼解讀也是見仁見智,言論難免各自參雜主觀色彩。
如有冒犯尚祈海涵,就算曾國藩真的有此舉,就能把他對晚清政治的運籌帷幄、鞠躬盡瘁給一筆勾消嗎?歷史上很多人是毀譽參半的,現代年輕一輩多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曹操是奸雄。可是假使沒有曹操穩定北方勢局,會不會提早進入五胡亂華的情形?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時間會不會拉的更長?也許會,也許不會。歷史無法假設,也不可能改變了。與其爭得口沫橫飛、劍拔弩張,不如記取教訓,放眼未來才是要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