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請用全漢字真名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23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聲韻學常識-閩南語的文白異讀現象-3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4-6 10:0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惜餘齋主人 於 2017-4-6 10:08 編輯

周長楫.康啟明《台灣閩南語教程》一書曾就文白讀音之對應關係,去推斷閩南語之歷史層次云:

就台灣閩南話文白讀音的語音層次來說,約略指出某些語音現象,屬於哪個大的歷史時期的語音層次尚可嘗試,具體推斷某些語音現象歸屬哪個具體年代的語音層次;或者某些語音層次,來自哪個朝代、哪個地域空間的語音層次,困難就比較大一些。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試圖做些嘗試,就台灣閩南話文白讀音可能反映的時代和地域的語音層次,做若干推斷。

一、上古漢語語音層:這一層的具體年代很難確定。就記載的史實看,晉永嘉之亂大批中原漢人南渡今江浙一帶,部分中原漢人更涉足閩地,這批漢人當帶來中原上古漢語入閩,上古漢語語音的一些特點,乃在今台灣閩南話裏的聲母、韻母留下足跡。僅舉幾例析之:
聲  母:

1.「飛、分、夫、腹、肥、縛、芳、蜂、浮」等字的白讀音(語音)發音讀【p】或【ph】,正是「古無輕唇音」在台灣閩南話中出現的例證。

2.「知、豬、恥、抽、地、晝、陳、珍、中、蟲、呈、竹、軸、哲、徹、轍」等字,發音讀【t、th】,正是「古無舌上音」在台灣閩南話中可以找到的又一證據。

3.雨、園、遠、雄、熊、雲、暈等字的白讀音讀【h】,也是上古音聲母留下的痕跡(古「雲」母(喻三)歸「匣」母)。

4.糊、猴、厚、下、懸、含、銜、縣、行等字的白讀音讀【k】或【kh】,不能否認它是上古語音的一個重要特徵,至少在上古某方言就存在這種關係(古「匣」母字諧聲偏旁跟「見、溪」母的關係相當密切,有人主張古「匣」母是「見、溪」聲母相對應的濁音聲母(見周長楫《略輪上古匣母及其到中古的發展》中華書局《音韻學研究》第一輯)

5.像唇、振、蠢等字白讀音仍保留【t】或【th】聲母的說法,不能不承認它的存古音遺跡。錢大昕說,「古人多舌音,後代多變為齒音,不獨知、徹、澄三母為然也」。從諧聲偏旁看,古照三組跟端組關係相當密切。
(待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對反對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臺灣瀛社詩學會  

GMT+8, 2024-6-8 02: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