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標題:
名句賞析
[打印本頁]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6-24 21:53
標題:
名句賞析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6-24 21:55 編輯
請教"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出自何人之詞,他用什麼樣的修辭法來傳達詞中的意境?請賞析.
本題以優先答對者得分
作者:
清風
時間:
2011-6-24 21:53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乃出自秦觀的浣溪沙。
全詞是這樣: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澹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由於上片中,有了漠漠輕寒上小樓(
歷代詞家看這首詞有兩種解法,第一解是廣大一片的寒意,逐漸升上小樓;另一解是我(秦觀自己)冒著一片輕寒,走上了小樓
)更進一步是百無聊賴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心中生出了愁意。旁邊擺設的是畫著淡煙流水的屏風,(因為屏風總是對著床,所以作者應該是睡醒沒多久,所以我認為第一解比較對)
既然是醒來,夢還是依稀夾著輕愁,所以
下片主要就在描寫了愁和夢
。
我的夢啊,就像樓外的飛花那麼輕靈自在。
我的愁啊,就像窗外的雨絲那麼纖細無邊。
所以他的愁和夢是存在著的,就為了描寫比喻愁夢,於是反過來比喻,這在修辭法裡,我們稱為
反比法(反喻法)
用一些
實
(花和雨),
來比喻虛
(愁和夢)。
如果直解成,樓外的飛花,輕靈得像我的夢。窗外的絲雨,纖細得像我的愁,這樣的解就差多了,主角變成花和雨,就一點味道也沒有,和整首詞配起來,簡直不知所云。
由於夢和愁是存在的,又看到簾閒掛著銀鉤,更讓人百然聊賴不知如何是好。
作者:
聽弦
時間:
2011-6-25 06:47
浣溪沙 宋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澹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譯:
微微的寒意,靜悄悄的爬上她的小樓。這樣陰沈的清晨,真像無奈的晚秋啊!屏風上幽靜的輕煙流水,引起了她的遐思。想起昨兒的夢,朦朦朧朧,輕渺的就像樓外自在飛舞的落花,漸漸飄揚遠去;留下淡淡的愁思,有如無窮無盡的綿綿細雨,沒有休止的時候。她懶散的走下床來拉起珠簾,掛在旁邊的小銀鉤上,顯得那樣寂寞,那樣惆悵
1回答: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出自宋 秦觀 浣溪沙
白話宋詞:
微微的寒意,靜悄悄的爬上她的小樓。這樣陰沈的清晨,真像無奈的晚秋啊!屏風上幽靜的輕煙流水,引起了她的遐思。
想起昨兒的夢,朦朦朧朧,輕渺的就像樓外自在飛舞的落花,漸漸飄揚遠去;留下淡淡的愁思,有如無窮無盡的綿綿細雨,沒有休止的時候。她懶散的走下床來拉起珠簾,掛在旁邊的小銀鉤上,顯得那樣寂寞,那樣惆悵。
詞的故事:
秦觀寫一個姑娘,在充滿寒意的春天早晨醒來,感到百般無奈,想起昨兒的夢,勾起她淡淡的哀愁。所謂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寫得真是好啊!秦觀的才華,使他不斷寫出讓人吟誦不已的名句便可看出,難怪蘇東坡特別欣賞他了。
可惜秦觀命運坎坷,詞中都帶著幾分淒涼。不過世間傳說秦觀就是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的夫婿;說到他倆的故事,便有趣了。
據說兩人拜堂當天,蘇小妹為了要試秦觀的才華,故意出了三道難題考他,通過後才准入洞房。前兩題,勤學士都能應付自如;不料最後一道題卻讓他傷透腦筋。
原來,蘇小妹出了一道上聯:
「兩手推開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斷然不雨(語):」
秦觀在屋路走來走去,絞盡腦汁如何也對不出下聯來。蘇東坡看見了,便拿了塊石頭往水池一扔。秦觀靈機一動,立刻高聲對道:
「一石擊破水中天,天高氣爽,明朝一定成霜(雙)。」
蘇小妹大喜;秦觀就這樣做了蘇東坡的妹婿。
摘錄自華一書局《兒童啟蒙文學》
秦觀(1049~1100)是蘇軾的門生,但詞風卻與蘇軾不同,慢詞深婉纏綿,小令淒清嫵麗。晏幾道和秦觀都真正做到了抒情內容與形式及文辭的完美結合,而他們詞中濃重的感傷情調,又充分體現了詞體的抒情特長,因此他們向來被看作“古之傷心人”,而他們的詞則被視為婉約詞正宗。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6-25 07:20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6-25 07:20 編輯
聽弦詞長翻譯得很好,但很可惜未回答到題目的重點,"他
用什麼樣的修辭法
來傳達詞中的意境?再想想喔!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6-28 19:55
清風不愧是詞學家,感謝詳細精闢解說。
他的愁和夢是存在著的,就為了描寫比喻愁夢,於是反過來比喻,這在
修辭法裡,我們稱為反比法(反喻法)用一些實(花和雨),來比喻虛(愁和夢)。
歡迎光臨 臺灣瀛社詩學會 (http://forum.tpps.org.tw/)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