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標題: 早歲習詩有感 [打印本頁]
作者: 雁閣姬 時間: 2017-12-27 21:47
標題: 早歲習詩有感
本帖最後由 雁閣姬 於 2018-4-13 07:59 編輯
吟哦始少年,方寸待鑽研。筆蘸谿梅露,茶分隴杏泉。
循衷還透澈,體趣忌乖偏(原句出韻,稍改之)。落日尋常靄,凝眸化萬千。
(韻採下平一先,歲丁酉十一月初十夜)
註:
蘸,音站,沾取之意。
茶分,即分茶,宋、元時煎茶之法。注入熱水後以筷子攪拌茶乳,使湯水的波紋呈現出各種形狀。
借指作詩如同分茶,須靈活運用賦、比、興等各種技巧。
[size=18.6667px]
[size=18.6667px]後記:
[size=18.6667px] 清代名儒袁枚曾云:「但欲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天賦、學問其實都不是影響作詩的主因,最重要的是培養一雙「詩眼」。對於周遭人事物要有細膩的觀察,思維不能固定在單一視角,方是作詩的第一步。至於修辭技巧,後學感覺不能急於求成,在一次次的創作當中,文字的掌握自然會越來越敏銳,慢慢也能找出自己的詩風、詩體。
[size=18.6667px] 晚唐詩人司空圖著有〈二十四詩品〉,細分詩體為二十四類,諸如高古、典雅、豪放、飄逸等,沒有什麼詩體是絕對的好,均各有所長。如能博采眾長,想必可以令自己的詩作更為加分。
同諸文友分享
雁閣姬
作者: 猗猗 時間: 2017-12-27 23:54
本帖最後由 猗猗 於 2017-12-28 00:01 編輯
不錯的五律讚一個
尤其是
循衷還透澈,體趣貴清恬。
偷偷問一下早歲是幾歲始學詩耶
作者: 雁閣姬 時間: 2017-12-29 17:01
謝謝猗猗詞長勉勵!
(不曉得應該是系統出現小錯誤,後記的空白處多了些數字代碼......)
後學自幼便對詩詞產生興趣,真正開始作詩大約是十五歲的時候,至今三年多快四年光景,資歷尚淺,不足掛齒。今後也將繼續加油,在詩詞學習上精益求精。
作者: 猗猗 時間: 2017-12-30 00:10
本帖最後由 猗猗 於 2017-12-30 06:46 編輯
抄書一段與雁詞長共勉
"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暘、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善哉,曹芹圃之林黛玉詩觀點
作者: 猗猗 時間: 2018-1-11 00:25
本帖最後由 猗猗 於 2018-1-11 10:52 編輯
習詩至今未得有感而作與雁詞長同參
說愁曾少年,多難始知恬。鴻雁歸燕北,晴絲繞指尖。夢田真玉種,三昧自家拈。
有感傷時事,將心味此忺。老梅敷雪嶺,滄海鑑冰蟾。詩意溯千古,千江掛一帆。
一發興竟寫了十二句
也算盡興矣
作者: 雁閣姬 時間: 2018-1-11 21:03
標題: RE: 早歲習詩有感
詞長忒謙了。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曾曰「人書俱老」,後學想詩詞創作也是如此吧!隨著歲月的積累,觀念也必定不同。像是一部電影或小說,二十歲看、三十歲看、四十歲看,感觸都會改變。年少時,煩惱隔壁班的同學知不知道我暗戀他;成年後,在意上司是怎麼評價自己;等到白髮漸生,又擔心跟不上時代腳步。不過始終不變的,還是四季更迭、世間聚散。期許我們在稍縱即逝的人生裡,活出價值,活出精采。
歡迎光臨 臺灣瀛社詩學會 (http://forum.tpps.org.tw/)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