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標題: 輕脣音古讀重脣 [打印本頁]

作者: 惜餘齋主人    時間: 2017-7-5 11:25
標題: 輕脣音古讀重脣
聲韻常識(二)         林正三
古無輕脣音
古無輕脣音,乃清代錢大昕(1728-1804)所提出之聲韻學原則,錢氏在《十駕齋養新錄‧卷五‧古無輕唇音》中強調其觀點:「凡輕脣之音古讀皆為重脣」。說明在秦漢時期聲母系統中沒有輕脣音,唐朝末期出現的輕唇音(「非」[f]、「敷」[fʰ]、「奉」[v]、「微」[ɱ])在上古均屬於重脣音(「幫」[p]、「滂」[pʰ]、「並」[p]、「明」[m])。在閩南語與粵語、客語當中,仍保留極大多數的「輕脣音讀成重脣音」的例子。
錢大昕從上古語音材料及詞義等方面進行分析,「佛」、「弼」二字中古之聲母不同,錢氏發現在《詩經‧周頌‧敬之》中「佛時仔肩」一句中的佛字解「佛」,符弗反,大也。鄭音弼,輔也」,可見兩音有一定關係。證出「佛」、「弼」二字的讀音在上古時非常接近,故上古音「佛」字聲母應屬並母。
地方方言中較能保留中古時期的語音是因為跟保留字詞的字義有很大關係。例如那古音是用作標示姓氏或地名的,因口耳相傳,保留下中古時期讀音的機會便較大。如「費」字,中古時屬「幫」母,明顯是重唇音,現在已由重唇音發展成輕唇音「非」母。但「費」字在用作姓氏時,則仍應讀作「pi」。又如番茄的「番」字,現今作fhan,但讀廣東省的一個地方「番禺」的「番」字時,卻又是保留其中古音,讀作phan。可見用作姓氏、地名時,較能保留其中古音。於此可說在地方方言中的姓氏、地名、口語中,因口耳相傳且無文字干擾,較能保留中古音。目前閩南之口語中,仍有許多語彙保存著輕唇音的音讀。舉例如下:
按:注音採用1998年教育部公佈之「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Taiwan Language Phonetic Alphabet,簡稱TLPA)
縫衫(pang5 sann1):縫製衣服。目前國語作「縫衣」。縫〔《廣韻》符容切,平鍾,奉。〕輕唇音古讀重唇。以前未有縫紉機,縫製衣服,先用針闊縫,再用細針為紩(綻)。於今西裝業者,是否仍然使用就不得而知了。
蓬萊(pong5 lai5),蓬〔《廣韻》薄紅切,平東,並。〕此為一等重唇音之字,然時下已有人讀成輕唇音(hong5 lai5)了。
芳(phang1),輕唇音古讀重唇。香字無phang1一音。「香港的香真芳」作「香港的香真香」乃是錯誤。
飛(pue1或per1)輕唇音古讀重唇。
肥(pui5)輕唇音古讀重唇。
敷設(poo1 siat4)如:敷設軌道;敷設鐵路。亦作「鋪設」,「敷」、「鋪」乃是同音通假。
方(png1),姓氏猶讀重唇音。
扶(phoo5)輕唇音古讀重唇。
分(pun1)輕唇音古讀重唇。
完墳(uan5 phun5) 「墳」字輕唇音古讀重唇。今人不知音變,而用「完盆」為替代,不倫不類。
曾國藩(can1 kok4 puan1)
房間(pang5 kieng1)
浮州(phu5 ciu1)
帆船(phang5 cun5)
捧茶(phang6 te5),捧〔《廣韻》敷奉切,上腫,敷。〕
範(pan6):模子,製作器物的模型。漢‧王充《論衡‧物勢》:「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範為形,故作之也。」
柴範(cha5 pan6):鑄造翻砂所用之木型。
斧頭(poo2 thau5),斧〔《廣韻》方矩切,上麌,非。〕(輕唇切重唇)
食飯(ciah8 png7),飯〔《廣韻》符万切,去願,奉。〕(輕唇切重唇)
紡紗(phang2 se1),紡〔《廣韻》妃兩切,上養,敷。〕
新婦(sin1 pu6),婦〔《廣韻》房久切,上有,奉。〕
縫(phang7),〔《廣韻》扶用切,去用,奉。〕:即間隙,鴨卵較密嘛有縫(ah4 nng6 khah4 bat8 ma5 u6 phang7):比喻事情再怎麼保密,也會洩漏出去。
痱子(pui7 a2) ,痱〔《廣韻》扶沸切,去未,奉。〕
吠(pui7),〔《廣韻》符廢切,去廢,奉。〕
放(pang3),〔《廣韻》甫妄切,去漾,非。〕
富(pu3),〔《廣韻》方副切,去宥,非。〕
腹(pak4),〔《廣韻》方六切,入屋,非。〕
匐(pak8),〔《廣韻》蒲北切,入德,並。〕又〔《廣韻》房六切,入屋,奉。〕
襆(pok8),〔《廣韻》房玉切,入燭,奉。〕用以覆蓋或包裹衣物等的布單、巾帕。同幞、襥。帕也。按即今所稱「包袱巾」。
纀(pok8),〔《集韻》逢玉切,入燭,奉。〕包帕,頭巾。按即今所稱「包袱巾」。襥:《正字通》同襆。
刜(phut4),〔《廣韻》敷勿切,入物,敷。〕擊;砍。《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苑子刜林雍,斷其足。」孔穎達疏:「刜,字從刀,謂以刀擊也。今江南猶謂刀擊為刜。」
佛(put8),〔《廣韻》符弗切,入物,奉。〕(輕唇切重唇)
縛(pak8),〔《廣韻》符钁切,入藥,奉。〕〔《廣韻》符臥切,去過,奉。〕





歡迎光臨 臺灣瀛社詩學會 (http://forum.tpps.org.tw/)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