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瀛社詩學會

標題: 王少濤集-詩錄(發表於報刊.雜誌等之詩稿) [打印本頁]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8:08
標題: 王少濤集-詩錄(發表於報刊.雜誌等之詩稿)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5 編輯

自述
東寧一士,少坐皋比。中年棄職,游藝及玆。
茅茨小結,環以槿籬。藏書千卷,果圃魚池。
茶經琴譜,周易陶詩。名畫古帖,硯老石奇。
印摹篆隸,漢瓦秦碑。田黃雞血,白定青瓷。
紙窗竹榻,相映妍姿。雲來掩戶,客去收棋。
青蔬白粥,淡泊生涯。不羨富貴,鬻畫自持。
興酣戲筆,造化為師。時寫蘭竹,墨氣淋漓。
不甚形似,大葉粗枝。懸於齋壁,清賞自宜。
家居之樂,況復怡怡。妻賢母健,聰慧孫兒。
出則敬愛,入則孝慈。偶聞俗事,一笑付之。
談天說鬼,聽者驚嘻。閒來吟嘯,舒暢詩脾。
靜觀萬物,情趣獨知。悠悠如此,豈遜皇羲。
吾生足矣,立志不移。
註:《瀛海詩集》,頁2,昭和15年12月以前作。


自遣
學詩不若學耕田,三復斯言意爽然。無奈苦吟成結習,得閒猶自續殘篇。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8577號,大正13年4月3日。


家書
細君遙寄一緘翰,讀罷心中始覺歡。雲水悠悠山萬疊,家人旅客各平安。

思鄉
天涯作客幾經秋,夜雨凭欄惹舊愁。一夢分明未歸得,聲聲底事到床頭。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9號,明治38年6月25日,漢文版頁12。

歸鄉偶成
其一
鷺島歸來日,匆匆返野廬。登堂參老母,開篋曝殘書。
草滿東籬穢,塵封北窗虛。勞形無案牘,灑掃舊庭除。
其二

過橋閒晚眺,步到賞青廬。荒穢牆邊竹,糢糊壁上書。
嬾雲歸遠岫,倦鳥下平墟。二月家鄉好,春光畫不如。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346號,大正4年5月9日。

歸去來詞
回思少小時,雅愛耽詞藻。負笈出鄉關,十八從師早。
哦成一卷詩,宦海吟顛倒。花月酒琴棋,逢場縱懷抱。
近唯妻女歡,不為風情惱。適意樂幽居,其餘無所禱。
長歌歸去來,仍戀故園好。三徑菊猶存,一庭花未掃。
十年如夢迴,舊樹今皆老。人生何以堪,塵緣真草草。
:《臺灣日日新報》第3348號,明治42年6月29日。

哭家慈
余幼失怙,家貧如洗,母業紡績,朝夕拮据,日炊二餐,儉約餘金,每寄與余為修學之資,故余於去年七月,方得卒業於師範學校。爾時余思劬勞之恩,聊欲報之萬一也,而母也不待,竟或不起之症,而永訣矣!此誠千歲恨事,余悲不禁,爰作十絕,以敘晨昏之念云。
其一
母病由來七月天,藥爐茶鼎侍床前。焚香願減兒齡壽,默籲穹蒼餘命延。
其二
哀哀血淚淚如煙,不弔窮酗降昊天。想是庸醫無妙術,回春計盡隕高年。
其三
乳哺三年海樣深,墓門盧守痛難禁。蕊宮歸去音容在,何事徒從夢裏尋。
其四
青山綠水恨綿綿,墓木悽悲哭杜鵑。風雨王褒盧墓泣,從茲廢讀蓼莪篇。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8號,明治39年3月25日,漢文版頁12。詩題註:「十絕,鈔四」。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8:11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4 編輯

病中
其一
病骨如花疲,看花懶賦詩。自憐花似病,花影上簾遲。
其二
終日無聊臥,吟榻聞香氣。試喚問童兒,庭花開也未。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2878號,明治40年12月5日。

小恙雜吟
其一
腹痛如刀割,剛知慎飲食。急將藥餌攻,恰似驅殘賊。
其二
我本生來瘦,何堪患病魔。疏慵如野菊,倚石傲霜多。
其三
病原察得真,服藥驗如神。莫論西和漢,庸醫易殺人。
其四
病中倍覺閒,臥榻對青山。復把新詩草,朝朝著意刪。
其五
病魔人最畏,見弱便相侵。不顧蒼生命,違天大德心。
其六
秋夏之交節,炎涼氣不和。起居因失慎,處處病人多。
其七
漢藥尤神速,數服便回春。昨作呻吟者,今為爽健人。
註:《昭和新報》第246號,昭和8年9月9日。

病中雜詠
其一
病中不敢通親友,存問無勞過小齋。頗有山妻勤護侍,藥茶筆硯預安排。
其二
十日樓居不出遊,暮春煙景似清秋。微風醞釀三分冷,雨濕盆花落已稠。
註: 又載《臺灣教育》第431號,昭和13年6月1日,頁111,詩題作〈病中偶作〉。
其三
臥則看書起抱孫,喜無塵事到吾門。市居還似山居靜,苔上樓窗綠一痕。
其四
內子多年知藥性,殷勤猶自檢方書。每逢難解新文字,笑近前來細問余。
其五
爐熱茶鐺戛戛鳴,如吟如嘯有餘情。閒中自愛閒中趣,臥看煙浮一縷清。
其六
老來多病厭塵喧,靜養調元掩竹門。未得從軍報君國,人間誰說布衣尊。
註: 又載《臺灣教育》第431號,昭和13年6月1日,頁111,詩題作〈病中偶作〉。
其七
貧富由來有夙因,學詩我竟至清貧。清貧自有清貧樂,卻笑難逢解意人。
其八
卻喜春來病轉閒,捲簾貪看雨中山。忽思訪舊南遊日,夜半車馳隱約間。
其九
養痾賞雨竟忘疲,啟篋當窗檢舊詩。一字未安吟又改,推敲恆到夜深時。
其十
怪道今春雨意勤,青山日夕隱寒雲。焚香擁被沉吟樂,每得新詩示細君。
其十一
雨聲細又雨聲粗,未獲看櫻竹子湖。盆竹移來陳淨几,一枝直欲上雲衢。
註:全篇刊《臺灣日日新報》第13702號,昭和13年5月14日。


調藥
夜半起調藥,微寒入小樓。蟲吟桐月白,人臥菊花秋。
幼子常罹病,雙親不斷愁。但祈清健好,作客復何求。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58號,大正4年2月7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8:15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3 編輯

思歸
歲歲思歸未得歸,與人慣作嫁裳衣。輸他籬下雙蝴蝶,拂柳穿花任意飛。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061號,明治41年7月15日。

留學行
天下父母心,誰不愛其子。珍於掌上珠,天性原如此。
無子期生男,既生忽狂喜。養育不辭勞,寢食不遑理。
八歲入校門,六年學書禮。屢有富家兒,畢業游千里。
負笈上京華,入學研書史。偶為游冶郎,偷閒挾歌妓。
托病欺賢師,學業常廢弛。虛擲好光陰,光陰疾如矢。
電信催學資,當為糞土使。年費數千金,瞞人亦瞞己。
不察父母心,父母惟思子。期待度春秋,倚閭長延企。
考試落孫山,學課因中止。更染自由風,戀愛耽歐美。
衣尚新流行,優游繁華市。手執黑杖藜,腳穿紅皮履。
眼鏡閃雙眸,對人白眼視。黃金盡無顏,失意歸桑梓。
孑然剩一身,絕無一長技。自詡得文明,名稱新學士。
碩腹空經綸,豈知道廉恥。每逢老宿儒,反說迂拘鄙。
賦閒思經營,會社組織始。仍嗜酒煙花,須臾倒閉矣。
告貸既無門,負債高城壘。家破學不成,田產何足抵。
徒使父母憂,白髮兼聾耳。教育非不良,遠游未足恃。
最險少年時,情性比流水。學善如登山,學惡如帆駛。
多者富家兒,虎頭成鼠尾。縱非苦學生,成功能有幾。
我勸富家翁,須研其所以。偏求新學說,畢竟無根柢。
欲濟此時艱,孔道當興起。
註: 《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周年記念誌》,大正15年10月17日,頁211-212。

旅懷
少小常為客,離鄉亦愴情。長天來月色,大地起蛩聲。
不寐人千里,追懷歲幾更。吟朋多逝矣,真箇感浮生。
註:《風月》第34號,昭和10年10月26日,第3版。

重遊師範學校感舊兼呈諸同學
其一
宏開師範講堂新,此日重來三十春。同學相逢成老壯,昔時儘是少年人。
其二
新花幽映舊時苔,老大書生今復來。搔首咨嗟相問訊,無成一個棟梁才。
其三
柳眼花容絕不殊,于人白髮半留鬚。舊時教諭如雲散,權學猶存一老儒<註>。
註: 作者註:「謂志保田校長先生。」
其四
同學少年各有為,成名金富異當時。寒儒如我仍無用,竹笥空存數卷詩。

註:《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周年記念誌》,大正15年10月17日,頁212。又載《臺灣教育》第293號,大正15 年10月30日,漢文版頁5,詩題作〈重遊北師校感舊兼呈諸同學〉。

贈師範學校學生諸君
學子多如鯽,翩翩儘少年。國家原有待,才智要無偏。
惡化防今日,高風慕昔賢。吾心知不愧,始可對蒼天。
註: 《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周年記念誌》,大正15年10月17日,頁211。又載《臺灣教育》第293號,大正15 年10月30日,漢文版頁5,詩題作〈贈臺北師範學校學生諸君〉。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8:17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2 編輯

騷林逸唱
雅人一輩結鷗盟,錦繡齊邀月旦評。同日旗亭開逸韻,笙簧檀板唱長城。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458號,明治42年11月6日。

瀛社雅集即事
其一
騷壇樹幟壯逢迎,天意留春未放晴。蓬島神仙新入會,霓裳同日詠登瀛。
其二
牛耳登壇倡主盟,春官桃李滿春城。詩王詩伯詩天子,雄視全臺日送迎。
其三
會友詞壇載酒迎,醉春待月到深更。姮娥應恐騷人笑,一夜清陰未肯明。
其四
瀛社締吟盟,聯翩倒屣迎。鴻才逢一笑,魚雅訂三生。
筆陣調儒將,雄談縱酒兵。花朝春似海,爛醉和更更。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273號,明治42年3月31日。詩題註:「得迎字」。

瀛社秋季大會呈陳君槐庭詞長並祈郢政
其一
喜得文星照酒筵,傾心清誨足纏綿。小樓夜色留君醉,花正幽香月正圓。
其二
客路瞻韓意憬然,旗亭恍惚晤青蓮。九天咳唾成珠玉,君是當時李謫仙。
其三
卻扇詞傳絕妙篇,美人香膩玉臺箋。果然名士鍾情甚,元稹風流讓樂天。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462號,明治42年11月11日。

瀛社大會敬呈白水南強二詞長並和瑤韻
其一
座上群推卓犖才,異然茅茹異蓬萊。登壇不負三生約,仙侶瀛洲入會來。
其二
夙仰才名李杜齊,一時邂逅出恆蹊。雙雙彩筆騰鸞鳳,白雪陽春莫吝題。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86號,明治43年4月13日。

瀛社會宴席間即事呈梓桑社兄並乞即政
其一
深深巷曲吉祥家,華屋朱扉竹徑斜。笑見主人傳侍女,隔窗紅粉喚煎茶。
其二
先生家住海雲區,座有琴詩酒自娛。興到扁舟尋泛棹,水天煙景勝西湖。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62號,明治43年7月12日。

瀛社例會口占
其一
瀛社客齊來,三生約未灰。鴻泥何處認,履印滿蒼苔。
其二
記取名流會,蟾圓十二回。霓裳多舊侶,花筆雜新裁。
其三
舌耕糊口借枝安,墨瀋青衫濕未乾。笑我詩逋償不易,又隨師友上吟壇。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63號,明治43年7月13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8:21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22 編輯

板橋書院聞歌管之聲有感
樓臺亭院近豪家,歌舞聲低月易斜。夜深羈人多所思,隔牆聞唱後庭花。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2號,明治39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2。

板橋雅集次蘊石君韻
秋葉離披著意紅,緩尋幽趣步西東。迴廊曲沼橋能度,高閣危樓徑可通。
朱戶雙雙穿語燕,青天點點印歸鴻。看山載酒疏籬畔,逸興陶然在醉中。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0305號,昭和3年12月27日。

板橋雅集次蘊石君韻
秋葉離披著意紅,緩尋幽趣步西東。迴廊曲沼橋能度,高閣危樓徑可通。
朱戶雙雙穿語燕,青天點點印歸鴻。看山載酒疏籬畔,逸興陶然在醉中。

東閣雅集分韻得圓字
其一
斐亭鐘杳幾經年,此日風騷繼昔賢。大笑登壇齊唱和,詩成比玉潤珠圓。
其二
昭和年擬永和年,三月花飛欲暮天。修褉風流足千載,滿堂賓主樂團圓。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9689號,昭和2年4月20日。又載《臺灣時報》第91號,昭和2年6月,頁142。

老松書舍雅會席上
其一
宏開文醼話依依,風度松陰上葛衣。有酒漫嫌無月夜,醉看星斗納涼歸。
其二
老松校裏啟唫筵,九個少年二老年。老少不同投意氣,清談把酒夜涼天。
其三
狂吟大笑不凡才,鬥酒敲詩綺宴開。太白若同生此世,也應得意喜追陪。
註: .《臺灣教育》第290號,大正15年8月5日,漢文版頁3。

訪竹令書齋席上題贈
綠榕巷裡徑鋪苔,小雨尋幽畫客來。雲幕那知天已午,鐘敲十二耳邊催。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1345號,昭和6年11月11日。

訪紫軒畫伯於寸樂旗亭席次題贈
鐘聲初動日西斜,古寺東鄰是酒家。春滿小庭堪畫處,紅紅白白杜鵑花。
註:《昭和新報》第219號,昭和8年3月6日。

過一松畫樓席次題贈
簾動涼生坐畫樓,輕風細雨過中秋。哦詩讀畫成佳趣,不覺人間有苦愁。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1345號,昭和6年11月11日。

次玉波社友席上瑤韻
江樓祖餞雪梅天,怕唱驪歌又拂絃。向日御風君去也,綠波淼淼恨綿綿。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20號,明治43年1月23日。

過汐止芝蘭堂席次題贈尊五詞兄
其一
芝蘭堂靜對南山,雲霧蒼茫指顧間。放課先生無箇事,心隨野鳥去來閒。
其二
汐止溪山雨氣多,壁登苔色綠於蘿。芝蘭堂僻清如許,俗事塵囂奈如何。
其三
複水重山繞四圍,綠陰如水接柴扉。虛堂品茗饒風味,坐對悠然兩布衣。
註:.《昭和新報》第192號,昭和7年8月13日。

偕豬口鳳庵詞兄訪小松孤松先生於寒翠閣席上賦呈
其一
喜讀新詩已十年,今朝相見更欣然。清高遠澹追唐代,得意維摩白樂天。
其二
市居也似山居樂,竹樹成陰綠滿庭。對坐虛堂看畫本,遠峰近水眼中青。
註: .《臺灣時報》第70號,大正14年8月,頁166。

吟會呈千溪詩伯暨諸吟友
其一
詩局宏開定靜堂,林園此日頓增光。斯文一脈交情密,韻事千秋筆墨香。
修竹清如君子概,蕉花嬌比美人粧。風流不減蘭亭會,吟興淋漓笑舉觴。
其二
園丁曉掃古時苔,為迓詩豪綺宴開。定靜堂幽當戶坐,觀音山聳入門來。
青衫懷爽酧佳句,紅粉聲嬌勸舊醅。銀燭連燒光照夜,板橋真是小蓬萊。
註: .《臺灣教育》第301號,昭和2年9月1日,漢文版頁6。


席上步千溪先生原韻
剝落丹青剩舊痕,怕將往事細談論。繁華歌舞當年盛,寂寞樓臺此日存。
詩伯撚鬚幽竹徑,酒徒箕踞老榕根。吟成長短多傷感,留作千秋唱後園。
註: .《臺灣教育》第301號,昭和2年9月1日,漢文版頁6。

曼珊見訪靜廬席次題贈
千里來騷友,花殘春已過。與君歡會少,寄我好詩多。
日倚幽蘭砌,風牽古木蘿。中懷長鬱鬱,莫問近如何。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056號,昭和6年1月24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8:40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8:57 編輯

呈呂縵卿前輩
其一
重來訪戴筱雲莊,牆角芭蕉掩夕陽。流水淙淙通接筧,小樓隱隱隔垂楊。
菊開老圃交情淡,蘭引清風笑語香。更喜夜闌燒絳燭,細將文字共商量。
其二
我本清貧公善病,閒居何以慰平生。摩挲筆硯琴書樂,領略林花水竹清。
為避虛名甘遁世,聊將著述當躬耕。忘年結契相離久,此夕談心喜氣盈。
註: 《臺灣詩薈》第15號,大正14年3月15日,頁4-5。

呈贈某君
騷壇牛耳氣雄哉,健筆如花爛熳開。吐盡心肝為學士,下方終拜謫仙才。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2930號,明治41年2月8日。

呈吳梅洲
移硯金山過四年,清貧歲月尚依然。不爭名利行吾素,偶事平心只聽天。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497號,昭和7年4月13日。

酬篁村詞兄
與君契文字,膠漆寸心投。握手湖山去,聯吟寫古愁。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95號,明治43年4月23日。

贈王亞南君
偶逢名士聚春宵,滿座清談不寂寥。最愛寫真留雪爪,櫻花詩酒好相招。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0006號,昭和3年3月2日。

贈青年畫家石雲君
人自清高意自閒,輕裝匹馬水雲間。吸將蓊鬱煙霞氣,寫出扶桑第一山。
註: .《昭和新報》第219號,昭和8年3月6日。

贈楊子奇
其一
蓬萊閣聳嫩寒時,歡會新知與故知。莫漫感時頻濺淚,花前生意可談詩。
其二
鷺江市我曾居地,聞道君來喜倍多。對酒那堪談國事,內憂外患奈人何。
其三
扶桑無限奇山水,卻羨浮槎此一行。漫道觀櫻時未到,雪花亦可助吟情。
其四
驛路停車未得閒,空拋海上等仙寰。勸君應買重來棹,踏破蓬萊第一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2107號,昭和8年12月18日。

寄贈陳意薌
榕城意薌聞名久,藝苑風流推巨手。曼生以後復幾人,湖海豪士應不朽。
奏刀砉然追漢秦,氣象蒼茫妙入神。大小方圓皆足貴,多才多藝世間珍。
平生製作吾恆見,詩書畫印各盡善。今人豈讓古人多,格比梅花尤可羨。
天隨博士愛奇才,訪戴舟橫大海來。唱酬訂作忘年契,浩歌同登釣龍臺。
英年倜儻行素志,不尚橫書能盧字。淵源家學舊儒風,著意深論存國萃。
蓬萊風景天下奇,來游且及早秋時。登高披髮瞰雲海,造化堪為法外師。
註:《昭和新報》第236號,昭和8年7月1日。

寄贈宜園主人瀛社諸詞友兼呈衣州傅為兩詞伯暨潤庵故人
宜園主人靜者流,鯤瀛騷雅誰其儔。三椽小築百花裏,一詠一觴而已矣。
廣聯吟社倡題詩,正是永和修褉時。扶桑名士榕城伯,領袖騷壇來作客。
相逢滿座青衫青,風流韻事同蘭亭。愧我頻年客鷺水,雲天引領望諸子。
諸子胸襟皆不凡,落筆詩成見一斑。問誰壓倒元與白,始信潤庵能奪席。
註: .《臺灣教育》第149號,大正3年9月1日,漢文版頁7。

祝問漁詞兄令堂七秩晉一
人生七十古來稀,況君有母七十一。寶婺光芒貫斗牛,清輝照耀芝蘭室。
萱草欣欣蔭北堂,壽與千歲靈椿匹。應是前生福慧修,桂子蘭孫盈繞膝。
教子義方孟母賢,采芹樂泮生花筆。觴詠遂園別有天,菊花絢爛開佳日。
躋躋親朋祝嘏來,爭獻文章與詩律。我與遂園賢主人,詩酒因緣交情密。
羨君仁孝稱兩全,交友事親以力竭。不才聊獻一首詩,奉祝高堂長榮秩。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534號,大正4年11月22日。

壽李少庵
君年才四十,儒醫兩成就。喜寫芝蘭圖,小祝詩人壽。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1954號,昭和8年7月17日。

吳小魯庚午生日書懷次韻
其一
春秋佳日過年年,磊落人如白樂天。得句多從流水畔,觀雲時上翠微巔。
乾坤只合供歌嘯,名利何曾入夢牽。農產自耕生計足,果園花圃接瓜田。
其二
青山如畫日如年,景比桃源別有天。人倚風行芳草際,心隨鳥上老松巔。
許多清福能消受,無限勞愁不掛牽。雨讀晴耕惟適意,那關滄海與桑田。
註: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5年10月31日。

四維仁弟新婚敬成四首以榮洞房清玩
其一
迴思總角與余遊,每有詩篇喜唱酬。今日為君歌燕爾,鼓鐘琴瑟倍風流。
其二
洞房歡宴燭光新,燕婉瓊琚玉佩春。一曲笙簫鸞鳳侶,妝臺眉案有佳人。
其三
人生最樂是新婚,一刻千金未足論。錦簇花團恩愛結,鴛鴦福祿蔭兒孫。
其四
詩稱戒旦警雞鳴,保泰持盈內助成。從此熊羆賡叶夢,賢夫賢婦振家聲。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01號,明治42年12月28日。

酬太瘦生見寄瑤韻
客況憑書寄,胸中感不群。夢醒驚落木,愁切戀斜曛。
詩思隨流水,鄉情入暮雲。問君羈旅處,啼雁幾回聞。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878號,大正5年11月12日。
戲贈太瘦生
一角寒山萬里秋,憐君應感異鄉愁。傳情佳句書紅葉,寄與桃根桃葉不。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878號,大正5年11月12日。
謹步瑤韻酬太瘦生
其一
山郭水村楓葉丹,料應旅客不禁寒。琴書且向愁中遣,鄉國頻從夢裏看。
祇恐家人思苦況,偏教書信報平安。夜來第一關心處,月白秋高獨倚欄。
:
其二

畫意詩情兩不群,揮毫落紙起煙雲。王維去後誰相繼,三絕風流賴有君。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917號,大正5年12月21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8:50
歸家後卻寄稻江諸君子
千里歸來物外身,迎門兒女拂征塵。從茲差免鄉關夢,又向天涯憶故人。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078號,大正6年5月31日。

送社友魏潤庵君轉閩報社
其一
高談雄辯說張儀,寸舌輸君筆一枝。唇齒日支親善策,應當議論濟匡時。
其二
年來不寄故人書,此去憑君報起居。詩酒依然身健在,林園守拙賞青廬。
其三
論交彼此管鮑徒,同學少年翰墨娛。君抱浩然才子氣,文章豈肯讓三蘇。
《臺灣日日新報》第5491號,大正4年10月5日。


送問漁社兄之申江
其一
滄海曾經幾度航,歸來已復數星霜。料君此去申江後,不用低頭思故鄉。
其二
遂園父子同舟去,破浪乘風亦壯哉。若抵申江花月夜,客中應有夢歸來<註>。
註: 作者註:「謹步留別原韻。」。
其三
平生遊徧好山川,情景詩成數百篇。自擬編修書小楷,煩君代買薛濤箋。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489號,大正7年7月16日。

送雪漁社友赴馬尼拉
其一
春來聯袂上輕舠,倚棹談心慰寂寥。相送長風滄海去,一程煙雨鷺門潮。
其二
關情小謝肯同舟,趁此春風載筆游。竊願南溟作霖雨,蛟螭回首大刀頭。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224號,明治45年3月3日。

送雪漁詞兄之馬尼拉
春江煙水綠,鳥語亂斜曛。客路誰憐我,天涯獨送君。
虎溪留白雪,鵬翮向青雲。南去歸何日,騷壇細論文。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312號,明治45年6月1日。

送田原先生赴倫敦日英賽會
先生真卓越,珥筆友邦游。富峙雙輪鼓,倫敦一葉舟。
壯觀光上國,豪氣薄諸侯。海市三都賦,英京四望收。
奇珍供博覽,勝會屬名流。巨眼維新快,歸槎遍十洲。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10號,明治43年5月11日。

戊申二月石川柳城先生將漫遊禹域東都諸大家開祖筵於板橋鷗夢樓席上次其留別韻以壯行色先生迂途到臺出送別詩卷見示予亦次其原韻
其一
望氣來瞻五鳳城,歸時欲響眾山聲。胸羅邱壑濡文墨,指顧江山助性情。
滄海曾經新眼界,畫圖省識舊行程。綠波春水瀛洲路,五色花開健筆橫。
其二
彩筆高標下赤城,先生藝苑久蜚聲。身探異境寧辭老,詩到離筵倍有情。
賓主唱酬多矯矯,雲山稿脫一程程。煙波來往諸公重,曾否樵青倚棹橫。
其三
馬當風便助飛帆,仙骨君身定了凡。萬里常論濤咫尺,百篇長寄錦書函。
雲煙落處蛟龍起,翰墨傳時鸞鳳銜。真跡雪鴻問王宰,垂涎有客滿春衫。
其四
幾時煙樹伴歸帆,萬疊情波慰雅凡。詩讀無聲松雪畫,箋題有約薛濤函。
花天酒地標新藻,趙北燕南署舊銜。欲問張騫霄漢事,恐驚星斗上衣衫。
其五
無恙春風送錦帆,一重山過隔仙凡。武陵煙雨桃源路,禹穴龍蛇李白函。
金粉六朝鴻雪認,落花三月燕泥銜。徵詩讀畫應聯藝,賓主東南酒滿衫。
其六
春雨霏霏濕遠帆,南天人去隔塵凡。驪歌宛轉留鷗社,鴻跡依稀署雁函。
三絕瀟湘傳手蹟,一官彭澤憶頭銜。金陵王氣西湖景,莫戀吟鞭滯客衫。
其七
文星絢彩出蓉城,詩過滄洲畫有聲。難得清才兼慧福,是真名士更多情。
九邊山水驚仙筆,三月煙花襯客程。嘯傲五湖歸棹返,瓊琚滿載海天橫。
註:《稗海槎程》附《海上唱和集》,明治42年5月7日,頁5-6。前四首已先收於《臺灣教育會雜誌》第79號, 明治41年10月25日,漢文版頁6,詩題作〈奉和柳城畫伯南遊原韻〉。後四首又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80 號,明治41年11月25日,漢文版頁5-6。

送坤五君歸九曲堂
屈指離鄉後,於茲廿日餘。潛心思畫友<註>,注意待家書。
情重因兒女,路遙戀草廬。問君明夜別,彼此意何如。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6078號,大正6年5月31日。
作者註:「太瘦生先歸。」

送袖海翁東歸敬步瑤韻
其一
江亭老少共稱觴,欲別離時話更長。此去孤舟詩思好,海天飛月照歸裝。
其二
荷花香裡勸傾觴,聊祝先生眉壽長。亮節高風歸去也,朱鞋布襪著儒裝。
其三
芭蕉飛綠映離觴,聽雨歸鄉思轉長。兩袖清風誰是伴,一琴一劍一行裝。
其四
依依楊柳綠浮觴,詩思長於離思長。斜雨一樓山四面,風吹涼味透輕裝。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141號,大正6年8月2日。

送鳳庵先生歸國
遠宦臺灣三十春,征衫濃漬酒痛期。桂冠千里歸東海,公子追隨白髮親。
春返扶桑尚覺寒,增衣逾次要加餐。臨行自愧無他物,寫贈先生鳳尾蘭。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454號,昭和7年2月27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8:59
過迺園雜吟題贈梓桑社兄
其一
人能蘊藉語能溫,家負青山拓迺園。世事暫拋甘養素,公侯終讓布衣尊。
其二
自闢山園八百坪,秋花秋樹弄秋晴。風號度海來西北,葉底孤蟬忽斂聲。
其三
慶餘堂靜境幽閒,卷軸觀來思忽艱。戲謔已無洪逸雅,只留蘭竹在人間。
其四
弄潮兒送往來舲,名利客由茲過程。萬里秋高宜遠眺,夕陽樓外海天明。
其五
書名恆見魯琪光,筆到酣時氣力強。一片精華少含蓄,如龍戲海激滄浪。
其六
惺吾字法黃山谷,金石淵源入上乘。絕版古書多著述,海東書道得中興。
其七
任公書格不魁奇,秀勁題成海上詩。欲與石庵爭一席,瘦肥如雪壓梅枝。
其八
畫名重見李丹麟,寫意能佳勝寫真。蘆荻蕭蕭秋瑟瑟,雁啼月暈楚江濱。
其九
粉膩紅蓮浸野塘,秋風影瘦弄斜陽 。石卿雖擅丹青筆,難繪娛人一段香。
其十
園樹園花醉夕曛,故人相送頗殷勤。為言今歲中秋節,呼月招風擬待君。

過稚松堂席上題贈墨華畫伯一粲
稚松堂外走風聲,料想明朝未肯晴。二月春寒多雨水,只愁天氣害耘耕。
註:《昭和新報》第219號,昭和8年3月6日。

過翕庵居賦贈
又見春潮賦似篇,羊毫筆寫虎斑箋。把將夙世芝蘭契,來結今生翰墨緣。
四獸名山書牖外,一樓春日杏花邊。客中亦享清閒福,遠友輸茶選水煎。
註: .《詩報》第56號,昭和8年4月1日,頁3。

過廖學愚屈尺愚齋
其一
君住文山我海山,相逢每在白雲間。怕談滄海曾經事,都付浮生夢裡閒。
其二
綠樹陰濃深復深,千重溪水萬重岑。山中自有詩人在,吩咐風蟬莫亂吟。
其三
愚齋結構碧溪頭,山自岧嶢水自流。雲雨來時風滿榻,十分涼味夏如秋。
註: 《臺灣時報》第71號,大正14年9月,頁166-167。

過鳳庵詞長借花樓

其一
飄然尋隱士,來上借花樓。詩草二三首,酒傾六七甌。
此生宜自適,萬事復何求。卻笑機心者,權門日夕遊。
其二
快談忘溽暑,相對坐樓臺。經卷與詩卷,茶杯雜酒盃。
看君成瘦句,潑墨寫寒梅。靜賞懸幽室,清香撲鼻來。
其三
騷壇推鳳老,聲譽遍三臺。養性談禪偈,移情藉酒杯。
襟懷風外竹,標格雪中梅。靖節前身是,長歌歸去來。
註: .《臺灣時報》第72號,大正14年10月,頁164。

過靈泉鄉題似主人寄山先生
隱者名寄山,想具愛山癖。結廬草山中,擇地最幽僻。
室雅小於舲,遠勝豪華宅。迴環遠近峰,蒼涼多水石。
門對雙疊瀧,雷霆轟霹靂。水氣時化雲,庭苔惟鳥跡。
櫻樹初著花,二分明春色。小窗迫危崖,看天大盈尺。
地號靈泉鄉,人是煙霞客。谷飲與岩栖,聊以適其適。
鐫刻藝尤精,篆隸存古格。刀法宗缶廬,字畫含勁力。
金石與書畫,矮几橫陳積。珍奇等黃金,大小累盈百。
我來遙訪戴,清談風雨夕。繚遶起茶煙,芳馨散虛席。
坐久各茫然,悄對寒燈碧。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158號,昭和6年5月7日。

過鄉原畫伯寓齋晚囑
殘陽紅抹粉牆頭,風度松陰夏欲秋。半捲蘆簾納涼味,晚禽啼過一聲幽。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288號,昭和6年9月14日。

過水雲亭觀石題贈主人吳百樓
其一
清晨觀石水雲亭,凹凸高低各異形。疑自仇池分一脈,冷然苔厚漬蒼青。
其二
石自頑然我自閒,巉岩彷彿在深山。亭中坐愛渾無事,時拂棲雲獨靜觀。
其三
幽尋水盡山窮處,每見雲根喜欲狂。我與百樓同此癖,一時又見兩襄陽。
其四
人間那有長生藥,對石惟宜學坐禪。靜處觀心能養性,不成仙佛亦延年。
其五
流落塵寰不計年,倚雲靈石自蒼然。崢嶸具有擎天勢,到此如臨太華巔。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301號,昭和6年9月27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06
遲篁村潤庵二君子不至有感
其一
故人約不來,何以慰今夕。閒坐悄無言,虛窗山月白。
其二
故人約不來,簾捲月之夕。風外動芭蕉,疑是君衫碧。
其三
故人約不來,寂寂江村夕。山月照當窗,焚香讀周易。
其四
故人約不來,過此知何夕。一曲撫瑤琴,望雲懷李白。
其五
故人約不來,底事虛佳夕。簷鵲報新晴,君將何處適。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89號,明治43年4月16日。

訪太平岩寺僧不遇
老衲知何處,禪關扣不開。山深雲漠漠,風送暗香來。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67號,大正2年9月13日。

訪逸雅先生不遇
小園風過動斜扉,乘興來尋主未歸。雙蝶翩躚如款客,穿花拂柳近人飛。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368號,明治42年7月22日。

訪草山靈泉鄉主人不遇
青山環抱絕纖塵,幽谷堂虛不見人。半樹桃花紅倒水,靈泉鄉勝武陵春。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9968號,昭和3年1月24日。

訪南園主人鄭君述公
其一
南園風物特清新,綠萼薔薇一樣春。蘊釀生機多畫意,東皇偏許村詩人。
其二
二月尋春帶草堂,欣欣花木發幽香。窗黏詩稿成珠玉,聲韻詞華步晚唐。
其三
家學承摩詰,真成著作林。何當逢上巳,同興醉山陰。月夜彈清響,松風度好音。南園梅樹下,靜聽豁胸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0006號,昭和3年3月2日。

訪得堂翁宅即景
竹簾不見晚來風,葉底蟬聲庶耳中。老樹宛如僧入定,對人默默立牆東。
註: .《昭和新報》第193號,昭和7年8月20日。

張采香翁見訪靜廬賦呈記念
靜廬養殘疴,不速來老友。相顧各驚訝,一別廿年久。
坐伴海棠紅,煎茶當美酒。索我蕙蘭圖,見愛竟忘醜。
為言太魯閣,天下真稀有。絕壁插鳴湍,時逐浮雲走。
蒼蒼遠近峰,迎送來左右。聞之忽爽然,決意探靈藪。
次過尺寸園,魏子意深厚。相示梅花卷,言出翠雲手。
筆法瘦而奇,頗似缶廬叟。興盡燈滿街,人別黃昏後。
註: 《詩報》第37號,昭和7年6月15日,頁3。

喜篁村碩卿二詞兄見訪即次原韻
其一
雙旌旖旎到溪東,喜共山荊應接忙。煮茗談詩春似海,坐消花氣一簾香。
其二
宴笑山堂賞麗春,縱橫酒氣墨痕新。詩成具有神仙骨,爛熳天真迥絕人。
其三
小約遊仙坐草堂,縱談豪飲愛清狂。儘教一醉消今古,直到醒時已夕陽。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868號,明治44年2月28日。

衛材芳源二詞兄見訪寄樓作此以贈
其一
獨坐幽窗下,喜添二士臨。日斜知氣冷,葉落怯秋深。
梧影憐人意,蛩聲伴客吟。從茲酬唱好,韻事繼榕林。
註: 作者註:「榕林,乾隆間詩人黃荔崖先生騷壇故址。」
其二
舊雨兼新雨,聯翩訪戴來。焚香耽夜靜,飲酒愛花開。
不速成佳會,狂吟亦快哉。句成還惜別,秋月下樓臺。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14號,大正3年12月23日。

訪學愚兄於愚齋
其一
訪友心偏切,車行卻恨遲。青青新店路,涼動雨如絲。
其二
滿耳灘聲急,迎眸雨氣迷。盈盈雙岸闊,舟向碧潭西。
其三
卓午抵愚齋,日斜君始返。清談對雲山,悠然意俱遠。
其四
清虛愛風軒,圖書積連屋。日與聖賢俱,讀倦繞修竹。
其五
山齋以愚名,人亦以愚名。欲愚愚不得,愁殺老先生。
其六
虛堂繞花木,蕭然隔市闤。溼雲飛片片,含雨過青山。
其七
自從滄海返,閑隱水雲居。孔道無人問,仍編舊四書。
其八
風微雨霽時,山色連階樹。指顧立閑庭,青天橫白鷺。
其九
待渡望空潭,倒浸斜陽薄。水紋箇箇圓,得意香魚躍。
其十
人返夕陽邨,心隨青草路。泛舟碧潭東,十里幾回顧。
註:《風月》第18號,昭和10年8月6日,第3版。

訪鳳庵先生於借花樓賦呈
人住高樓一室閒,南窗山對北窗山。撚鬚放眼頻回顧,笑指浮雲日往還。
註: 《臺灣時報》第71號,大正14年9月,頁167。

訪竹令書齋席上題贈
綠榕巷裡徑鋪苔,小雨尋幽畫客來。雲幕那知天已午,鐘敲十二耳邊催。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345號,昭和6年11月11日。

訪紫軒畫伯於寸樂旗亭席次題贈
鐘聲初動日西斜,古寺東鄰是酒家。春滿小庭堪畫處,紅紅白白杜鵑花。
註: 《昭和新報》第219號,昭和8年3月6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12
本帖最後由 璐西 於 2011-9-23 19:15 編輯

寄學愚山人
其一
屈尺歸來入市廛,納涼無處憶林泉。平生難受清閑福,潦倒風塵二十年。
其二
紅塵十丈逐風飛,濁世茫茫何處歸。市隱莫如山隱好,溪雲水鳥日相窺。
註: .《臺灣教育》第267號,大正13年9月1日,漢文版〈文藝〉頁6。

題讀古莊兼呈主人尾崎先生
處士尾崎翁,小隱城南宅。絕聞車馬喧,深巷庭園僻。
花笑四時春,清香薰几席。蕉竹生綠陰,掩映窗紗碧。
階前苔草盈,案上圖書積。樹幽鳥自來,市遠紅廛隔。
歲月靜中閒,文酒多結客。我亦屢過從,清談花月夕。
諄諄君子風,襟懷雅儒格。意氣本平和,又耽書畫癖。
往來骨董家,終年窮搜索。袖歸讀古莊,留心稽筆跡。
真品落掌中,不論錢幾百。尺素與寸縑,珍之若拱璧。
懸掛粉壁間,臥遊意自適。家因書畫貧,常被妻譴責。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966號,大正6年2月8日。

重游鷺江留別瀛社諸友
東風嬝嬝海波斜,又整行裝趁客槎。桑梓關山如畫本,文章翰墨是生涯。
眼中情緒懷詞友,襟上春痕認酒家。此去鷺門三百里,觀音山遠五雲遮。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224號,明治45年3月3日。

將赴鷺江旭瀛書院講席留別臺陽諸君子
其一
握別騷壇八月秋,黃花時節上神州。中流擊楫頻洄溯,萬疊煙波萬疊愁。
其二
一鞍琴劍擁征裘,捧檄娛親作遠游。攬轡澄清懷上國,不因鱸膾感離秋。
其三
布帆高掛滬江邊,喜趁金風快放船。滄海人如天上住,瀛洲迴首五雲巔。
其四
盈盈一水判西東,潮去潮來信可通。盛餞諸公何限意,鷺門引領望郵筒。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4041號,明治44年8月23日。

黌橋學校重逢小眉公子賦此贈別
雨中芳草綠,公子忽來過。為我言歸急,懷君惜別何。
龍門聲價重,鷺島吉祥多。喬梓偕蘭玉,春航海不波。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211號,明治42年1月15日。

偕家天籟將渡汕為風浪所阻還宿蕙苑茶莊賦此留別黃吟石駱香林兩詞兄

雲滄整書篋,天籟裹琵琶。曉行臺北驛,煙露濕寒花。
黃駱來相送,相對各咨嗟。汽笛催人別,無奈上汽車。
祝我平安語,感君情意賒。東去基隆港,停車近海涯。
風浪擎天立,無端阻客槎。登車還臺北,重宿故人家。
入門又相見,狂喜情愈加。飲我紹興酒,啜我武彝茶。
香林作長句,題贈向窗紗。天籟低聲唱,斜抱彈琵琶。
淒切何忍聽,心緒亂如麻。明朝舟逐煙波去,渺渺臺灣知何處。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8221號,大正12年4月13日。

留別芳藔諸大雅
其一
群公祖餞勸瓊卮,三月鶯花惜遽離。此去暮雲春色裏,相思樹密最相思。
其二
一年一度笑催裝,鶴子梅妻趁我忙。桃李成陰春事麗,花團絳帳送還鄉。
其三
結識韓荊近邇年,初栽桃李又重遷。愁翻宦海驚泥雪,夢返家山痼石泉。
梓里鶯花環待我,異鄉煙柳繫離船。綺筵且漫歌三疊,一度消魂一惘然。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347號,明治42年6月27日。詩題註:「限虞韻」。

留別稻江諸君子
慰他猿鶴盼歸期,無那圓山繞夢思。何日西窗同聽雨,重攜樽酒夜敲詩。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078號,大正6年5月31日。


留別啟華先輩並呈教正
其一
數日相逢亦夙緣,神交彼此兩忘年。明朝又作天涯客,回首稻江應惘然。
其二
春日微寒欲別離,碧桃花裏雨絲絲。勸君莫唱陽關曲,聚首偏教二月時。
註: 《臺灣教育》第156號,大正4年4月1日,漢文版頁8。

留別蘊翁前輩並呈誨政
其一
霧阻歸舟一日遲,清明時節雨絲絲。先生莫唱陽關曲,乞畫梅花一兩枝 <註>。
註: 作者註:「先生工畫梅花。」
其二
掛帆剛值過清明,煙柳鶯花滿鷺城。未到離時先話別,明朝請勿送歸程。
其三
鍾社追陪翰墨緣,神交彼此兩忘年。煙花三月東歸客,回首春江一惘然。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346號,大正4年5月9日。

寄懷逸濤詞兄
小住嘉禾島,匆匆近四年。溪山還自愛,詩酒尚依然。
怕聽江邊笛,愁看雨裏煙。自君歸去後,只有夢相牽。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13號,大正3年12月22日。

寄懷碩卿篁村潤庵諸君
其一
十年心事日相依,小別匆匆數載違。獨坐晚窗何限思,一庭風逐雨花飛。
其二

當年詩酒鬥清狂,此日相離各異鄉。往事不堪回首憶,生憎簷雨滴愁腸。
其三

一簾花雨晚瀟瀟,案上青燈破寂寥。日日相思不相見,清明時節又明朝。
其四

昔時同客居瀛北,飲酒看花每共呼。今日只憑書一紙,問君歡似昔時無。
其五

我游鷺島剛三載,閱盡人情世上多。旅邸妻孥欣健在,諸公眷屬近如何。
註: 《臺灣教育》第155號,大正4年3月1日,漢文版頁11。

寄懷夢花詞兄
其一
先研經濟後研詩,才慧偏能與世宜。笑我謀生迂且拙,蹉跎歲月老何為。
其二
四面青山繞寄廬,寄廬中有雅人居。閒來自鑿圓池淺,活引山泉養錦魚。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640號,昭和7年9月3日。又載《詩報》第45號,昭和7年10月15日,頁4,詩題作〈寄 廬題壁兼呈一枝詞兄〉。


寄懷鷹取岳陽先生
其一
久別人千里,相思不暫休。月圓看幾度,忽忽又新秋。
其二
秋月春花節,悄然我獨吟。和詩人不見,東望海雲深。
註: 《臺灣時報》第155號,昭和7年10月,頁153-154。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16
追懷故鈴江先生
夫子西西去,豪情雄辯沉。家風千里遠,時雨十年深。
醞釀英華士,精勤鐵石心。墓門餘想像,回首淚盈襟。
註: 《臺灣教育》第124號,大正元年8月1日,漢文版頁14。

遊楠仔橋偶懷鈴江恩師
文星黯淡冷乾坤,追憶春風化育恩。依舊青山人不見,杜鵑聲裏欲黃昏。
註: 《臺灣教育》第124號,大正元年8月1日,漢文版頁14。

了覺寺追懷研海將軍
其一
停車花外寺,憑弔老將軍。感彼生前事,真如雨後雲。
人間留劍佩,碑碣紀功勳。野客無他獻,新詩當祭文。
其二
歷歷經綸事,追思一惘然。新荷開白晝,叢竹出香煙。
載筆來蕭寺,臨風弔昔賢。忠心扶社稷,詳紀史臣編。
其三
重臨了覺寺,忽忽又新秋。雨至蟬聲斷,風微鳥語幽。
勳名高一代,幃幄善深謀。戰事今方急,誰能為國憂。
其四
為慕丹心切,來瞻寶像尊。大名留史冊,英氣滿乾坤。
風泣新秋葉,蟲號老樹根。詩成一惆悵,搔首倚黃昏。
其五
國事多今日,傷心失使君。佛壇開祭典,野寺蒞斯文。
隔樹啼幽鳥,遙天送斷雲。讀碑人影瘦,悄悄立斜曛。
其六
書生重到城南寺,為弔武功蓋世才。竹帛名垂天地久,任他碑字綠封苔。
其七
金刀革帶衣冠在,對物空懷事業尊。叱咤風雲跡已杳,落花煙寺弔英魂。
其八
每傳塞北風雲急,追慕將軍武庫才。忠勇誰為天下計,招魂護國早歸來。
註:《臺灣時報》第155號,昭和7年10月,頁153-154。

弔吳槐堂尊閫陳氏仙逝
並蒂芙蓉麗,雙栖覆錦鴦。那堪花鳥使,遽別水雲鄉。
桃李庭依舊,裙釵事可傷。淡江流掬淚,去去海天長。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80號,明治43年8月2日。

追弔李烈姬陳璧殉夫詩
其一
墳邊艷說名姝烈,殉夫一死栖同穴。燈寒月白照黃昏,杜宇空山啼碧血。
其二
彰化城南葬烈姬,香魂不返最堪悲。踏青有客孤墳過,細認苔痕讀斷碑。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4138號,明治44年12月4日。

輓尾田高鵬先生
生別事已慘,死別更可悲。昨輓碧堂老,今悼高鵬師。
博學行吾素,愛畫兼能詩。桃李栽南國,歸臥老江湄。
時還通慰問,千里寸心知。一朝玉樓召,身後事何為。
臨風長嘆惜,杳杳海無涯。動植仍解愁,人何不淒其。
哀啼禽灑血,濺淚花含姿。從茲得佳句,欣賞欲寄誰。
除來入我夢,晤面永無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214號,昭和6年7月2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21
訪梅
其一
春閨增曉寒,驟覺聞香氣。呼婢捲簾看,梅花開也未。
其二
深淺春光好,幽閒處士家。攜將妻與女,來去看梅花。
其三
新妝梳罷下樓臺,小約東鄰姊妹來。結伴尋春堤上去,錯看桃蕊是紅梅。
其四
行過長橋又短橋,杖藜攜酒踏瓊瑤。枝頭數點梅如玉,疑是春寒雪未消。
其五
鞭絲驢背映朝暾,得得尋幽江上村。遙望竹松陰裡去,有梅花處便開樽。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32號,明治43年2月6日。詩題註:「不拘體韻」。

早梅
幾樹寒梅香氣浮,橫斜疏影傍溪頭。不知近水花先放,疑是梨雲凍未收。
註:劉克明〈螺潭泛月記〉,《臺灣教育會雜誌》第104號,明治43年11月30日,漢文版頁11-12。

恭詠御題寒月照梅花
碧殿深深宮漏殘,梅花幽映月華寒。瓊姿麗質清如許,疑是江妃倚玉欄。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814號,明治44年1月1日。

踏雪尋梅
其一
瓊瑤踏盡過橋邊,濕透鳳頭鞋上蓮。覓得一枝初破萼,十分潔白總相憐。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828號,明治44年1月17日。詩題註:「限先韻」。
其二
吟詩攜酒足流連,我似當時孟浩然。欲覓春光最深處,應須踏雪過橋前。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829號,明治44年1月17日。詩題註:「限先韻」。

約梅
隔歲無消息,尋芳趁早寒。梅妻能守信,鶴子共陪歡。
玉骨風前瘦,精神雪裏姍。黃昏憐欲別,小約夢中看。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562號,大正4年12月20日。詩題註:「限寒韻」。

山梅
其一
千紅萬紫鬥姿妍,那及枝頭數點鮮。清白宛成高士格,危崖橫臥雪晴天。
註:《詩報》第32號,昭和7年4月1日,頁8。
《東寧擊鉢吟前集》,昭和9年,頁1先179。
其二
古幹重生百卉先,冰肌玉骨映巖泉。冷風吹徹春如海,恰似紛紛落雪天。
註:《詩報》第32號,昭和7年4月1日,頁8。

延平郡王祠古梅
不問延平事,無言對古梅。花隨春去也,老葉覆庭苔。

過卓臣君宅觀蘭花率題
紛紛世俗徒,競尚紅牡丹。卓臣修西學,反解愛芳蘭。
搜羅數十盆,珍護羅庭端。上覆以籐棚,白晝生陰寒。
能適蘭之性,培養非所難。知我癖相同,移盆置幽欄。
一箭開六花,如玉潤可餐。聞香煮佳茗,連啜數杯乾。
繼復索我詩,吟思共秋寬。莫道花無言,臨風如笑歡。
好花得其人,人花各相安。夜可伴花眠,日可對花看。
為君寫一圖,歲歲不凋殘。彷疑仙姝降,風骨來珊珊。

題懸崖蘭花
其一
托根千仞崖,不與群芳伍。綠艷動天風,清香生萬古。
其二
無地托靈根,孤高依絕壁。空山自在春,香散寥天寂。
註:《瀛海詩集》,頁2,昭和15年12月以前作。

蘭下草
平生愛藝蘭,兼惜蘭下草。博愛本無私,微物還可寶。
滿盆任繁榮,青青入懷抱。雖然不著花,浥露看更好。
沙鬆托根深,豈畏風吹倒。晨昏同灌溉,四時未嘗燥。
夏任驕陽煎,仍與蘭偕老。
註:刊.《瀛海詩集》,頁2,昭和15年12月以前作。

洋蘭
而今競尚植洋蘭,淺紫深紅色可餐。試問誰能知愛素,嬌姿最合世人看。

尺寸園賞蘭
其一
尺寸園中手自栽,明窗淨几好安排。素心亦抱凌雲志,高蕊迎風葉上開。
其二
開了春蘭又夏蘭,盆分大小置幽欄。高莖怒發花如玉,斷續清芬到鼻端。
其三
自培蘭蕙養精神,灌溉黃昏與早晨。卻異世人愛凡艷,多栽紅紫鬥芳春。
其四
尺寸園幽罩綠天,蘭花滿架白娟娟。卻殊怨紫愁紅艷,合伴詩禪與畫禪。

自題蘭竹
板橋無師寫竹蘭,頻從月下對影看。我捨此法專寫意,較他寫影難上難。
寫影猶嫌重跡象,莫若寫意更奇觀。不求真似任揮灑,滿紙淋漓氣彌漫。
蕭然晤對每怡悅,坐覺胸次江湖寬。文竹鄭蘭復何有,自愛筆墨多荒寒。


不愛凡葩愛此君,森森戛玉勢凌雲。風懷我也同坡老,環植山齋思不群。
註:《詩報》第73號,昭和9年1月1日,頁14。

盆竹
其一
翠竹植朱盆,瀟灑勝花卉。水陸草木中,此君尤可貴。
豈獨古人言,於我亦常謂。抱節更虛心,素具凌雲志。
嚴霜葉不凋,大風來不畏。無事對清吟,平安聊自慰。
細君立機邊,笑問詩成未。
其二
竹枝色如鐵,竹葉綠如苔。獨愛此住園,乞自古村來。
移植煩妻手,需泥約半斗。排置小樓前,盆蘭配為友。
天暖恰逢春,均沾雨露新。蔚然見生意,蒼蒼絕點塵。
經月初破土,筍兒茁三五。抱節自少時,直欲凌天宇。
我癖似東坡,移居擬澗阿。行吟風月夜,清影共婆娑。
註: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3年6月23日。

觀菊會
魏紫姚黃艷,終輸白雪姿。劇憐風動處,恰好月來時。
人與花同瘦,心偕世不宜。秋深逢勝會,莫惜酒千卮。
註:《詩報》第96號,昭和10年1月1日,頁20。


愁對東籬隱逸花,勞人草草尚天涯。滿庭風雨重陽節,一首詩成一嘆嗟。
註:《詩報》第73號,昭和9年1月1日,頁14。

愛菊
其一
為牽魂夢啟朝扉,貪戀秋花對曉暉。嬝嬝臨風舞西子,依依帶露泣楊妃。
素心祇合人同澹,青眼頻邀我獨垂。晨夕相親看不厭,羨君晚節傲霜威。
其二
籬下菊花天,盈畦開皎潔。迎風朵朵妍,媚態枝枝絕。攜酒對花斟,得意將花折。歸插膽瓶看,雅與群芳別。清高遺世情,饒有仙人骨。泛之可忘憂,且又艷而節。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02號,明治42年12月29日。

簪菊
其一
初完梳洗倚朱欄,手撚黃花插鬢端。時樣宮粧疑未妥,泥郎背後與重看。
其二
東籬處士最風騷,弁挽群英愛醉歌。三徑酒酣歸興適,滿頭裝戴菊花多。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769號,明治43年11月16日。又載《臺灣日日新報》第3770號,明治43年11月17日。

供菊
其一
駱真風雅陶潛節,別有襟懷動素秋。几淨窗明香滿座,祇應南面傲王侯。
其二
風雨過重陽,山籬晚節香。細君賢保護,裝置讀書窗。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769號,明治43年11月16日。又載《臺灣日日新報》第3770號,明治43年11月17日。

秋菊
其一
風清日麗慶重陽,三徑花黃晚節香。笑憶白衣人未至,東籬尚未菊欺霜。
其二
年年重九客中過,動我歸心喚奈何。今日花黃清更淡,幾分消瘦較人多。
註:《鯤海粹編》,頁264。

買菊夜歸喜作
其一
十二街頭月正輝,搜錢喜買菊花歸。銅瓶插上憐香淡,妙在秋容瘦不肥。
其二
薄寒天氣夜歸家,悄坐秋窗小喫茶。吩咐細君換瓶水,月明裁剪插黃花。
其三
古銅瓶插菊花新,素艷幽香妙入神。寂寂秋容偏可愛,含羞如見未婚人。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23
御題雪中松
翠蓋蒼髯不計年,化龍身在萬花前。縱橫世界瓊瑤裏,雄踞河山六出先。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201號,明治42年1月1日。

門松
二重門外植爭榮,翠竹相依繞鳳城。漫道大夫官位小,朝來青眼閱公卿。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951號,大正6年1月24日。詩題註:「限庚韻」。

白蓮
曉風殘月冷,菡萏露猶饒。不見燕支染,惟憐粉黛描。
神依秋水淨,淡比玉人標。絕勝紅兼紫,春來競弄嬌。
註:《詩報》第2號,昭和5年11月27日,頁13。

詠薔薇花
薔薇秀色雙兼好,芳譜堪稱上品誇。豈獨西人偏愛惜,平生我亦愛斯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3264號,昭和12年2月27日。

櫻花
其一
玉肌香嫩暈紅新,嫵媚仙膚絳雪侵。最似吳宮初教戰,美人逐隊誓丹心。
其二
艷冶穠纖燦碧岑,不教綠葉滿枝侵。花開花落同時節,生死均懷報國心。
註:本篇刊登.《臺灣日日新報》第3318號,明治42年5月23日。詩題註:「限侵韻」。

榴花
其一
娉婷嬝嬝態尤妍,都抹新紅似火鮮。羨煞多情生子後,瓠犀微露更嫣然。
其二
笑向南薰五月天,香腮紅綻上唇鮮。爭如少婦櫻桃口,欲語微含更可憐。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362號,明治42年7月15日。詩題註:「限先韻」。

觀盆榕展覽會
其一
赤崁三月開榕會,滿眼青青不甚奇。姿勢少能成畫意,只因人力鬱其枝。
其二
時尚培榕失自然,不教長大拂雲煙。裁枝翦葉無多土,那及崖松聳碧天。
其三
榕苗早以古盆栽,枝幹難伸鬱綠苔。只供時人空悅目,欲為梁棟不成材。
其四
榕苗本有凌雲志,偏以瓷盆手自栽。縱得園丁無制限,年深便作棟梁材。
其五
榕無依賴性,人有養培心。鬱鬱於盆裡,何時返碧岑。

月中丹桂
其一
萬里銀蟾上碧天,廣寒宮外桂森然。中秋輪滿香風起,飄動丹心色更妍。
其二
一種天香絳彩披,十分秋色月明時。姮娥夜靜當花笑,願贈蟾宮第一枝。
其三
廣寒宮裏桂橫斜,放盡丹心滿樹花。寄語吳剛好調護,不教仙蕊落人家。
註: 《鯤海粹編》,頁264。

春草
半捲疏簾望,煙痕斂欲消。欣欣憐細草,寂寂愛晴朝。
綠意偎春夢,芳情入絳宵。勝他橋畔柳,何苦舞纖腰。
註:《詩報》第57號,昭和8年4月15日,頁6。

詠花草
世人為愛花,盡除花間草。於我則不然,愛花兼愛草。
花妍雖易開,花謝時仍早。春深滿地紅,忙共妻孥掃。
繁華只一春,常被春光惱。草柔托根深,不畏風吹倒。
四時浥露新,青蔥入懷抱。安排小窗幽,怡然讀莊老。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3058號,昭和11年8月3日。
又載《臺灣時報》第202號,昭和11年9月,頁152。

落花
三千佳麗散春宮,整頓花顏歸計匆。穠艷香凝隨意墜,欹斜影倦寫愁工。
胭脂滿地添金粉,錦繡漫天數落紅。贏得文章來水面,千紅萬紫一時同。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9號,明治38年6月25日,漢文版頁12。

萊園
其一
地具桃源勝,幽深好避秦。雲山成畫本,水石合詩人。
風歇千峰靜,雨晴萬木新。登樓聊遠眺,世上盡煙塵。
其二
名園天下有,我獨愛萊園。景比孤山好,人同處士尊。
多栽梅萬樹,遍插柳成春。真是行吟地,優遊到日昏。
註: 《臺灣詩薈》第7號,大正13年8月15日,頁3。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25
王羲之
古今稱第一,落紙氣淋漓。鐵畫銀鉤靜,雲龍海鶴姿。
愛鵝曾換字,修褉每題詩。試問臨池者,幾人脫晉碑。
註: 《昭和新報》第386號,昭和11年7月11日。又載《詩報》第133號,昭和11年7月16日,頁16。

文君
文君嫵媚鍾情甚,一曲求凰指下彈。簾內美人簾外客,相憐應共感無端。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836號,明治44年1月25日。詩題註:「限寒韻」。

背面美人
惆悵檀郎作遠遊,蛾眉翹佇望悠悠。任君報道金釵墜,百媚何曾一轉頭。
註: 《鯤海粹編》,頁266。

筆陣
堂堂旗鼓整詞林,筆勢縱橫思不禁。落紙雲生雷雨響,翻天覆地作龍吟。
註: 《王炳南先生手稿叢輯計畫:期中報告書(二)《南瀛詩選》》,頁268。

詠扇
其一
炎爍日燒空,頻揮送好風。玲瓏如富嶽,倒浸碧波中。
其二
晝送清風涼,夜撲流螢戲。秋時別君歸,夏時迎君至。
其三
君子不顧身,化作銀光紙。只恐人趨炎,頻拂涼風起。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11278號,昭和6年9月4日。

蠹魚
書破多盈篋,生憎飽蠹魚。小人還似此,其害實難除。

竹屋
其一
萬間廣廈競豪華,那及湘筠作蓋遮。暑氣無侵寒可禦,蕭然如見古陶家。
其二
結構三間近水涯,霜筠為蓋夏涼賒。門無車馬來喧擾,清靜宜栽菊與瓜。
其三
斫取輕筠蓋屋斜,無憂地震暑堪遮。王侯第宅多荒廢,不及山中處士家。
註: 《詩報》第153號,昭和12年5月25日,頁9。

木瓜
村北年南地,成林盡木瓜。何妨居熱帶,解渴當名茶。
註: 《風月報》第64號,昭和13年5月15日,頁25。

市聲
大隱心閒境亦清,無妨車馬雜人聲。此中有趣君知否,盡有豐年樂歲情。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269號,大正6年12月8日。

詠玉山
其一
玉山巍聳萬山低,寶樹琪花一路迷。危立峰頭看雲海,晨昏時聽叫天雞。
其二
漫將富岳誇東海,南國擎天有玉山。四面玲瓏呈瑞氣,別開仙境非人間。
註:《新高山の詩歌:漢詩之部》,昭和2年5月,頁7。

詠大溪石
大溪石夥映清流,邱壑成形不易求。獨愛吾家山骨好,使人一見便低頭。
註: 《興南新聞》第4475號,昭和18年7月3日。

太湖石
名園荒廢久,交蔭多榕樹。中有太湖石,曾無一人顧。
池邊疊作堤,花外鋪為路。奇癖米元章,見之教心注。
雖好非我物,摩挲因久駐。問石石無言,叩石石無怒。
此石宛如余,生來性頑固。墜落風塵中,到底有誰慕。
劫幻幾滄桑,此石可知故。
註: 《風月》第28號,昭和10年9月9日,第2版。

航空詞
其一
重作羊城客,匆匆過半年。不知波浪險,歸自白雲顛。
其二
大氣茫茫裡,連山失遠青。此身疑羽化,俯首瞰滄溟。
其三
一氣橫雙翼,凌風上太虛。獨憐游子恨,無母倚門閭。
註: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6年6月22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27
重陽登鳳尾山
幸得浮生半日閒,重陽時節且高攀。凝眸城闕山頭現,極目雲煙水面環。
千里群峰千里見,一時登級一時艱。放開眼界空天地,日暮寒鴉幾陣還。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3號,明治37年12月25日,漢文版頁13。詩題註:「步名受元韻」。

太古巢即景
迂谷太古巢,幽映絕塵機。卓爾峰三面,依然竹四圍。
夕陽懷古哲,倦鳥認新旗。隔水鐘聲晚,僧仍舊路歸。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7號,明治38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3。

遊太古巢
其一
太古巢依舊,湖山起夕煙。瀟瀟楓葉雨,人在釣魚船。
其二
春光掩映幽篁竹,鳥語猶喧太古屋。當日君詩祭浪仙,於今我更懷迂谷。
其三
古寺梵音古佛聞,古巢古跡閉柴門。詩人五十年前古,古木寒鴉噪夕曛。
其四
太古巢猶在,伊人去不歸。蒼蒼葭露水,寂寂草堂暉。
舊事傳遺老,詩情剩釣磯。江山成畫本,有鳥逐雲飛。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1。

劍潭即景
野徑蒼涼竹四圍,寒潭澄碧劍依稀。春波客到潮初漲,古寺鐘鳴僧未歸。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7號,明治38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3。

遊劍潭寺即景
蒼松藏古寺,曲徑繞周圍。怪石清泉滴,閒階碧蘚肥。
櫓聲依古岸,樹影帶斜暉。煙水迷茫晚,鐘鳴僧未歸。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明治38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0,又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1,詩題作〈遊劍潭寺〉。
清泉滴《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作「清泉溜」。
碧蘚編者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作「磐蘚」,第97號作「碧蘚」,後者用字較妥。
古岸《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作「斷岸」。
樹影《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作「潭影」。
鐘鳴僧未歸《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作「山僧約未歸」。

劍潭寺
水雲環佛寺,松竹護禪房。窗外諸山小,一鉤新月涼。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2878號,明治40年12月5日。

劍潭寺
其一
桃花潭水去潺潺,放棹中流任去還。寺與劍光俱是古,此身豈復在人間。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73號,明治43年3月29日。又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 版頁11。
其二
乘興過長橋,越歷雲深處。一徑通幽林,有僧獨來去。
導我入山門,指點煙霞趣。爐煙靉靆生,花氣氤氳度。
瀹茗沁詩脾,談禪息塵慮。到此已忘情,上方堪小住。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73號,明治43年3月29日。又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 版頁11。《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明治38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0。

遊劍潭寺
其一:
國士英風久寂寥,寒潭秋冷劍光銷。山荒寺老鐘聲古<註40>,月送<註41>僧歸過竹橋。
註: 刊《臺灣教育會雜誌》第60號,明治40年3月25日,漢文版頁10-11。
   刊《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5號,明治43年2月25日,漢文版頁10。
又載《臺灣日日新報》第3573號,明治43年3 月29日,詩題作〈劍潭寺〉。
編者按:「寺老鐘聲古」,《臺灣日日新報》作「寺古鐘聲歇」。《臺灣日日新報》作「月送」,後者用字較妥。
其二
古寺蒼松繞徑斜,水村依舊有人家。名流題字知何處,欲問閒庭一朵花。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60號,明治40年3月25日,漢文版頁10-11。

遊劍潭寺
偷得一日閒,擕筇叩幽寺。繞徑野花香,當窗新柳紫。雨餘山氣清,風靜潭光媚。
但覺詩思多,不為塵俗累。老僧勞送迎,古佛晦靈異。試向小園窺,禽啄松子墜。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095號,明治41年8月23日。

遊劍潭寺
其一
寂寂山青,悠悠寺古,白石清潭。誰知漁父。
其二
潭光一色,劍氣千秋。臨潭石壁,惟有孤舟。
其三
一禽鳴落日,雙槳趁歸潮。寺古寒煙鎖,丹楓亂葉飄。
其四
舊事僧家說不清,揮毫題壁憶延平。當年寶劍今何在,潮去潮來自送迎。
其五
扁舟來繫水雲間,潭影悠悠劍氣閑。煙裏古松松裏寺,推窗憑眺好溪山。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5號,明治43年2月25日,漢文版頁10。又載《臺灣日日新報》第3573號,明治43年3 月29日,詩題作〈劍潭寺〉。

劍潭俱樂部繫舟作
小小江邊亭,高高山上月。移舟繫柳陰,鐘聲流未歇。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1。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29
重遊竹城
記取當年此地過,榕陰依舊影婆娑。者番重到情何限,城郭摧殘感慨多。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2號,明治38年9月25日,漢文版頁13。

月夜泛舟螺潭
月滿澄潭露滿衣,蘭舟一葉水周圍。蘆花風起秋螢動,夜色撩人歸不歸。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4號,明治38年11月25日,漢文版頁12。

螺潭泛月
其一
人疑天上泛仙舟,舟似螺杯出水秋。試問香螺杯底月,嫦娥能飲幾杯不。
其二
螺潭曩到幾經秋,良夜同來踐舊游。掉入瀠洄深淺處,蘆花江上起沙鷗。
其三
溪頭一片月,月下泛螺舟。好共千杯醉,同消萬斛愁。
其四
潮平舟倚岸,夜半月當頭。蘆荻蕭蕭響,螺潭無限秋。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778號,明治43年11月26日。

過南菜園
偶訪名園此地游,相思樹密興偏幽。蒼苔履跡無尋處,花帶衣香逐水流。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7號,明治39年12月25日,漢文版頁13。

重遊板橋大觀書院
落花如夢樹成陰,鳥語溫柔小院深。似向故人頻問訊,劉郎重到倍關心。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061號,明治41年7月15日

大茅山覽古
其一
大茅山,在擺接堡。己酉人日同荒木三郎、林益嶽、林德提三君子往遊,偶成二絕。
其二
為尋陳跡入山來,屐齒泥香印落梅。不識百年前軼事,惟留片石後人猜。
其三
孤星伴月成陳跡,惆悵東瀛百事灰。怪爾桃花不解怨,尚隨春色對人開。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83號,明治42年2月25日,漢文版頁5。
孤星伴月成陳跡~作者註:「山中有巨石,鐫『孤星伴月』四字。」

遊古奇峰
為尋名勝步幽蹊,草木參差樵徑迷。借問奇峰何處是,山娃笑指白雲西。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82號,明治42年1月25日,漢文版頁14。又載劉克明撰〈遊古奇峰記〉,文末,劉氏 再曰:「芸友王少濤遊此曾即景成一絕,清新可誦,故並錄之。」

重遊古奇峰
其一
久仰清才出竹城,祇今一見勝聞名。魯多君子斯為勝,山聳奇峰迴不平。
未審詞壇誰是伯,應欣古廟我參盟。登堂詩酒論交曰,雄辯高談並縱橫。
其二
春風脈脈思依依,結念今方上翠微。最好湖山看未足,禽聲且莫唱催歸。
其三
奇峰嵐翠濕征衣,過眼雲煙幻是非。前往後來人似夢,可憐蝴蝶故飛飛。
其四
峰頭俯仰倍關情,迴首滄桑屈指驚。覽勝趾存前世物,尋詩壁有古賢名。
天風海浪歸吟嘯,城郭人民幻縱橫。上下古今何限意,春風終日語流鶯。
其五
得與斯文翰墨場,歸途襟袖惹仙香。臨行愧乏瓊瑤贈,敬誦笙簧第一章。
其六
尋詩絕頂興遄飛,屐齒凌雲上翠微。山鳥窺人情欸欸,綠楊撩我思依依。
海天憑弔風濤險,城闕摧殘今昔非。斷碣荒碑看未了,奇峰新月逐人歸。
註:劉克明〈重遊古奇峰記(上)〉,《臺灣教育會雜誌》第85號,明治42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6。其他詩作 收於劉克明〈重遊古奇峰記(下)〉,《臺灣教育會雜誌》第86號,明治42年5月25日,漢文版頁13-14。

稻江懷古
滄海桑田別樣繁,那堪回首望中原。人民城郭今非昔,剩水殘山舉目存。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457號,明治42年11月5日。

謹步莊玉波社友重遊神戶原韻
其一
重整詩盟惜遽離,故人情愫繫余思。綠波春水東溟路,惆悵心傾向日葵。
其二
握別秋江倍感情,黃花滿地送行旌。知交莫笑無他贈,兩字平安信口成。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00號,明治42年12月26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31
仙洞即事
其一
洞深應有底,世遠已無仙。欲問桃源客,滄桑又幾年。
其二
洞府分明在,神仙不可親。紛紛滄海客,誰是問津人。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62號,明治43年7月12日。又載《臺灣日日新報》第3665號,明治43年7月15日。

仙洞即事
乘興棹扁舟,問津桃源路。瀛洲登洞天,海岸多奇樹。
煙波雲水深,巖穴沙汀步。銀濤入望高,蝙蝠引人去。
雖逢釣徒談,未必神仙住。羽化幾千年,寢饋留真處。
龍宮水府鄰,騎鯨亦無語。今為佛如來,占作觀音寓。
佛歸仙不歸,誰識其中趣。好是雞籠山,洞前長砥柱。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674號,明治43年7月26日。

登萬石岩
萬石立巍然,登高望四表。足底雲山低,眼中天地小。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545號,大正2年1月28日。

重過稻江師範學校舊址
其一
重到讀書處,幽禽噪夕暉。傷心剛十載,王謝已全非。
其二
書聲絕不聞,俯仰淒涼目。群鵲噪荒檐,一蟬鳴古木。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4729號,大正2年8月5日。

同一庵君及其公子余之幼女遊普陀寺
其一
日移亭影連花影,風送泉聲雜鳥聲。最愛晚晴詩料好,吟懷瀟灑句橫生。
其二
三生石畔小亭孤,嫋嫋風生綠葉蒲。我道此間風景好,兒童笑問有詩無。
其三
聯翩童冠出林巒,半日郊遊任意觀。凜烈朔風吹不斷,蕭蕭葉墜夕陽寒。
其四
沿途流水響潺潺,人影依稀伴鳥還。落日微茫滄海樹,昏黃纔到鎮南關。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36號,大正2年8月12日。
   鎮南關:作者註:「地名」。

北投雜詠
其一
北投風景好,何異武陵源。煙吐崖能走,泉流石自喧。
過橋登小閣,把酒對高軒。浴罷開簾坐,青山自到門。
其二
閒坐小樓東,重陰萬綠濃。蛙鳴疑有雨,樹靜覺無風。
飲酒情偏怯,看山興不窮。涼生天欲暮,落日掛前峰。
其三
凭闌閒眺望,處處水聲喧。斷岸流泉脉,頹牆露樹根。
詩狂筆有致,酒醒夢無痕。乘興歸來也,山禽噪晚村。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4741號,大正2年8月17日。

遊北投車中所見
南發旋車向北行,虛窗廿四景分明。斜陽林下僧歸影,隔岸人家犬吠聲。
綠水一溪環似帶,青山四面繞如城。芝蘭驛過繁華地,風送絃歌入耳清。
註: . .《臺灣日日新報》第6471號,大正7年6月28日。

北投星之家旅館題壁
汽笛聲停到北投,穿林沿磴上山樓。捲簾一笑憐紅袖,倚檻無言望綠洲。
萬木欣欣蟬自栩,千峰寂寂水長流。同來覽勝人何處,醉草新詩壁上留。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471號,大正7年6月28日。

北投星之家旅館與林鼎禮君夜話
山館清談夜,風涼思欲仙。捲簾不見月,倚檻愛聞泉。
螢火來吟榻,流星墜遠天。靜中多妙趣,領略共遲眠。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471號,大正7年6月28日。

勵園即景
電閃雷聲沉,濃雲敷六合。簾幕鎖春陰,涼意生閨閣。
雨落花紛紛,風飄柳颯颯。市隱深巷中,幽居絕塵雜。
焚香煮新茶,篆煙出窗闔。吟詠抱琴眠,對畫臥籐榻。
書軒增暮寒,風景如殘臘。妻問欲飲不,一笑而不答。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52號,大正2年8月28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34
遊南普陀歸後作
歸來說盡遊山樂,妻女團圓喜夕餐。花影滿簾風定後,一輪明月上闌干。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67號,大正2年9月13日。

同文彬一庵二君子往白鹿洞山麓觀梅
其一
攜朋信步到郊園,滿徑蒼苔春色繁。人在梅花香裏立,梅花無語我無言。
其二
年來我比梅花瘦,花瘦三分我十分。默默無言相對處,癯仙憐我我憐君。
其三
園丁贈我一枝梅,玉骨冰姿破萼開。繚繞暗香凝兩袖,相將林下美人回。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67號,大正2年9月13日。

登萬石巖路上口占
景通橋下響潺潺,步入清溪淥水灣。觸目秋光渾似畫,白雲紅葉襯青山。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4864號,大正2年12月24日。

遊雲頂巖寺兼登觀日臺
看山出城郭,閱遍村落景。信步向東皋,拾級登雲頂。
鳥語雜鐘聲,桃花映松影。野犬吠禪關,老衲歡迎請。
導我坐禪房,壁上掛僧裎。掃葉小庭幽,燃火煮佳茗。
對佛默無言,龍天空引領。客裏看山多,得閒真足幸。
籬邊黃菊清,洞裏白雲靜。石筧引流泉,成池作古井。
雲水接天光,道心澹清耿。更上觀日臺,憑高望四境。
流水繞周圍,葉落眾峰挺。蒼蒼煙水寬,浩浩天風冷。
頭上有青天,足下有雲嶺。遙望滄海東,孤帆天外騁。
何處是鄉關,思入風雲永。長歌下翠微,別僧出林迴。
歸家日已曛,烹魚酌香酩。醉臥寄樓中,妻女喚初醒。
笑指古城樓,山月光炯炯。
註:《臺灣教育》第143號,大正3年3月1日,漢文版頁6。
洞裏白雲靜:.作者註:「時背有留雲洞。」

過盤陀嶺
其一
茆店雞聲趁早行,曉風殘月搖清影。涉遍谿山廿里餘,午時纔到盤陀嶺。
盤陀風景似天台,雲如走馬風如雷。野鳥間關蟬斷續,此身恍惚到蓬萊。
渴飲清泉低首望,赤日浴波光蕩漾。一徑如梯下山深,前峰忽居我背上。
樵言有虎出林嘶,路上行人魂欲迷。黃昏隔水望城郭,雲陵(註)燈影黑林西。
其二
水從千澗落,人在半山行。憑高一低首,風雲足下生。
其三
雲向空中走,風從澗裏生。叢深不見底,處處有泉鳴。
註:《臺灣教育》第151號,大正3年11月1日,漢文版頁12。
作者註:「雲陵,地名。」

金門城懷古
為尋古蹟弔忠魂,城郭摧殘瓦石存。錦繡江山誰作主,鷓鴣啼處又黃昏。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258號,大正4年2月7日。

一月二日偕邱君衛材遊金門
君家住浯江,招我遊桑梓。趁曉買扁舟,波浪乘風駛。劉江澳頭過<註>,日亭抵後浦。
故人為我言,浯江田少數,居民生計難。遠游為商賈,致富有南洋。
歸鄉建大廡,聯襼入可園。候門有稚子,或喚兄歸家,或道客來此。
蘅茆兩三間,多藏書畫譜。架上羅鼎彝,堂前陳案几。雲水浸庭池,花木繞門戶。
主人設杯盤,鄉村風味美。一飲一停杯,欣然談歷史。贈我一部詩,著者邱處士。
讀詩慕斯人,亮節依然耳。不受胡元官,志願為漁父。日釣海之濱,清談揮玉麈。
著書老一生,不為名利毀。愧我未還鄉,飄泊無定止。書劍兩無成,一年又盡矣。
醉飽臥繩床,葉脫狂風起。終夜我獨醒,風聲動窗紙。早起步中庭,盤桓獨自視。
鵲鳥亂啾啾,露葉輝晴煦。過午招故人,騎驢看山水。薄暮到荒郊,小憩入苑宇。
樵夫飼我驢,故人為我指。雲露最高峰,其名曰太武。拾級共攀躋,一步一延佇。
倦鳥投叢林,歸舟泊沙滸。行行重行行,直入雲深處。松下扣禪關,寺僧迎倒屣。
呼童摘畦蔬,爨火勤料理。禪榻讓客眠,不寐怯寒苦。風葉響空山,蠟燭光欲死。
無奈到天明,陰沍落微雨。覽勝煩山僧,導我穿松塢。兩石如象獅,一石復如虎。
雄踞山之巔,勢欲當風舞。頃刻下山阿,入寺禮佛祖。回步下庭除,開扉入老圃。
黃菊花已殘,只餘梅一樹。枝幹自橫斜,秀勁超桃李。南枝花已開,北枝蕊初吐。
花下共徘徊,撲鼻香一縷。辭僧下山隈,抵家日已午。又訪金門城,傷心空弔古。
城壁已摧殘,瓦石埋塵土。英雄今已非,江山無定主。處處野花開,嫣紅雜嫩紫。
旋登嘯傲亭,如入桃源裏。雲接天宇低,風激海濤怒。日暮歸小園,酌酒欣相聚。
越晨買棹回,直抵嘉禾里。訪遍古蹟奇,分明猶記取。袖出地輿圖,細向妻孥語。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83號,大正4年3月5日。
作者註:「劉江澳頭,地名。」

游太武山路上口占
其一
共愛探名勝,匆匆去向東。眼中滄海碧,驢背夕陽紅。野曠飛殘葉,天寒起朔風。黃昏何限好,詩思自無窮。
其二
世間多者趨名利,驢背尋詩有幾人。且去深山清淨地,不教兩足踏紅塵。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304號,大正4年3月27日。

遊鼓山湧泉寺
其一
南臺撐小艇,雙槳盪漂搖。天曉月猶暈,曦晴煙暫消。
野禽啼翠柳,水鴨戲春潮。近午舟依岸,前程問採樵。
其二
捨舟登石磴,小憩半山亭。松密天皆綠,苔濃地亦青。
僧寮雲外見,鐘韻竹邊聽。重上湧泉寺,閩江望渺冥。
其三
一入叢林地,胸中俗慮忘。梵音喧佛殿,香氣繞禪房。
老衲行幽徑,遊人轉畫廊。風光看未了,山鳥報斜陽。
其四
能識林泉趣,何嫌半日遊。向僧詢古跡,與我說因由。
春思迷煙草,鄉情逐海流。下山剛薄暮,一路鳥啾啾。
註: 又載《臺灣詩醇》,後編〈物質部‧宮室〉,頁267。
其五
微風楊柳岸,泛棹綠江灣。照眼憐春水,回頭戀鼓山。
吟詩聊寄意,把酒笑開顏。舟抵南臺夜,燈光俯仰間。
其六
人海南臺市,絃歌處處樓。入城歸旅館,把筆記山遊。
簾外蟲聲寂,花間月色幽。客懷清似水,沽酒話林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626號,大正5年2月25日。作者註:「舊作。」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38
圓山觀動物園
黃昏出古寺,行行明治橋。宛轉圓山道,風靜柳垂條。
入園觀動物,禽獸各有巢。幼兒纔三歲,憨態智未饒。
見狼云是犬,見虎云是貓。見鹿云是馬,聞者能解嘲。
阿父教獸名,幼兒即應聲。猛虎臨風嘯,幼兒啼又驚。
歸來天昏黑,星光幾點明。抵家猶記憶,說與鄰人聽。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644號,大正5年4月5日。

圓山雨後旗亭小集
其一
詩朋畫友倚欄東,雨後臨江愛晚風。遠嶂千重橫古岸,歸鴉幾點入寒空。
清遊且效蘭亭樂,覓句聊求山谷工。昔日佳人今不見,紫藤花笑醉顏紅。
其二
江亭回憶柳城翁,唱和題詩弔鄭公。警句尚留稗海集,騷人已太古巢空。
杜鵑啼怨春山外,芳草含愁暮靄中。陳迹茫茫何處問,傷心灑淚向長風。
其三
雨霽圓山路,蒼苔襯落花。林梢棲白鳥,葉底叫青蛙。
覽古來僧院,題詩入酒家。醉看將欲晚,水竹鎖煙霞。
其四
指點遙空白鷺遠,一行斜墜劍潭灣。詩人瀟灑風前竹,畫意清新雨後山。
楊柳牽簾憐翠袖,春花照影憶紅顏。旗亭有酒須當醉,碌碌浮生幾日閒。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6045號,大正6年4月28日。
江亭回憶柳城翁作者註:「柳城、□□、□□、壺溪諸君曾小集太古巢唱和。」
稗海集作者註:「唱和詩集曰:《稗海槎程》。」
騷人已太古巢空:作者註:「曰:迂古先生。」

偕香林子遊龜山西雲巖舟中作
其一
岸草何青青,春波何渺渺。亂山落篷窗,誰道扁舟小。
其二
盪槳尋溪轉,松根露水涯。舵工頻指點,潮憾岸崩沙。
其三
春水溶溶綠一灣,觀音山色有無間。七分雲樹三分雨,共倚篷窗看白鷴。
其四
龜山之麓晚停橈,共訪高僧宿一宵。笑我年來心緒亂,此行佳句讓君驕。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6882號,大正8年8月13日。

招學愚出山過新店渡
出山攜手共談心,樹影糢糊月色陰。閱盡許多人事幻,千秋不改此灘音。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7831號,大正11年3月19日。又載王氏手編《韓江游草》。又載《臺灣時報》第33號, 大正11年4月,頁151〈詞苑〉。

潮州開元寺覽古
其一
開元寺建自唐朝,金碧銷沉歲已遙。諸佛不靈僧又老,擎天榕樹晚蕭蕭。
其二
道德淪亡佛教衰,民生塗炭欲何之。中原尤似西羅馬,怕憶前朝全盛時。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7882號,大正11年5月9日。

題筱雲山莊
其一
煙柳凝新綠,池花映澹紅。貪幽人早起,靜坐水聲中。
其二
文字堪娛老,林泉足養神。不關人跡少,花鳥日相親。
其三
聽水依頑石,看山上小樓。此間堪遁世,萬卷自優游。
註.《臺灣詩薈》第8號,大正13年9月15日,頁7。
又載《臺灣詩鈔》,民國59年,頁394。
又載《神岡鄉土志 》,民國71年4月,頁139。

屈尺雜詠
其一
我自海山郡,來尋廖學愚。草堂一夜雨,無事話唐虞。
其二
林邊風颯颯,澗底水潺潺。回顧來時路,群山已沓環。
其三
亂石激奔湍,紛飛噴白雪。日日不平鳴,怒聲向誰說。
其四
尋幽芳草路,悄立斜陽渡。低首視清溪,游魚多可數。
其五
臨水掬香魚,纖纖兩寸餘。小爐烹活火,下酒樂何如。
其六
彼此共清貧,交遊已廿春。不辭登涉苦,來就一杯親。
其七
燃取三竿竹,烹調兩寸魚。更鋤雨後筍,甘脆勝園蔬。
其八
雨過千山翠,茶飄一路香。新蟬聲起處,餘溜滴斜陽。
其九
茶價今年好,山家焙製忙。白煙穿屋起,縷縷上高岡。
其十
螢火光零亂,隨風點客衣。身輕無掛碍,何事不高飛。
其十一
雲掩青山腳,雷鳴綠樹巔。須臾風雨至,天地兩茫然。
其十二
乘興訪君來,興盡醉君去。清談月落時,揮手雲深處。
註: 前六首載於《臺灣詩薈》第19號,大正14年7月15日,頁8,
後六首載於《臺灣詩薈》第20號,大正14年8 月15日,頁6。
原編者連橫註:「原作二十五首,為錄十二」。
又一併載於《臺灣詩鈔》,民國59年,頁 395。

遊東山別墅
捨車聯步到怡園,柳暗花明日漸昏。雲外青山橫北窗,峰頭明月入東軒。
低吟竹徑詩藏腹,坐話春風酒滿罇。多謝主人能愛客,翩翩風度擬平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374號,大正15年6月9日。

題十二洞天奇石並序
丁卯春,濤訪岳陽先生於「悠然亭」。
先生莞爾笑曰:「余頃得一拳石,文醜而態奇,巉岩瘦縐,玲瓏凹凸,兼而有之。然每移位置於明窗淨几間,其形容各異,可謂盡石之妙,無事靜觀,髣髴置身於武彝亂石中,具有千態萬狀之勢,應接不暇。倘遇襄陽,應當下拜,遂名曰:十二洞天。擬作小詩紀之。」
濤亦摩挲而歎曰:「百花之愛,宜乎眾者。若石之醜而奇,除宋之米顛、今之先生及濤愛有幾人耶。爰題七絕六章奉呈,奇石有靈,亦應點首。」

其一
古能愛石米元章,同癖而今有岳陽。笑把袖中奇一笏,不知歷盡幾星霜。
其二
位置推移態不同,崔巍凹凸又玲瓏。蒼茫具有煙霞氣,泰華居然入座中。
其三
人喜千紅萬紫妍,獨翁愛此石悠然。臥看曲折巉岩處,彷彿神游古洞天。
其四
補天石墜幾經春,移向松窗古案陳。磊落一拳論萬里,安然對此養心神。
其五
渾沌時凝石一拳,久經磨激尚神全。男兒應抱如斯性,傲骨崚嶒老益堅。
其六
瘦頑拳石醜而奇,最似迂儒不合時。除卻米顛誰賞識,偶邀青眼岳陽知。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629號,昭和2年2月19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43
筆陣
堂堂旗鼓整詞林,筆勢縱橫思不禁。落紙雲生雷雨響,翻天覆地作龍吟。
註: 《王炳南先生手稿叢輯計畫:期中報告書(二)《南瀛詩選》》,頁268。

筆鋒
其一
載筆橫空嶺表來,毛錐佐我騁詩才。中原未見青天日,難掃風雲頃刻開。
其二
稜稜脫穎挾風霜,潑墨淋漓透硬黃。雙管直傳千載後,學書誰不仰鍾王。
其三
畫工摩詰字羲之,藝苑人宗百世師。我有秋毫猶未試,深藏囊底待臨池。
註: 《詩報》第263號,昭和17年1月1日,頁28-29。

論詩
好詩如好話,話中有奇趣。樂聞而不厭,便可云佳句。
悠悠千百載,名家何多數。一代學一代,幾人能目樹。
於我無師承,如禪唯一悟。
註: 《興南新聞》第3887號,昭和16年11月18日。

買書
飽讀今無用,如何更買書。自憐還自笑,氣習竟難除。

讀畫
其一
脂粉丹青著色濃,粗枝大葉繪重重。妖嬌遍合詩人眼,五十年來尚北宗。
其二
詩愛陶家畫愛倪,清微淡逸意離迷。幽情一片知何似,細柳梳風月印溪。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125號,昭和6年4月3日。

學畫
平生學詩書,年忽知命矣。兩者既無成,遂學四君子。
元氣存胸中,間成作山水。潑墨分淡濃,悠然成獨喜。
本非丹青家,頗悉畫中理。神通大自然,萬物任時使。
人不識此心,冷然笑而已。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568號,昭和7年6月23日。

論畫
今畫非不美,但嫌過精妍。古畫或稍拙,妙趣出自然。
未畫先問學,揮毫意在先。作畫如寫字,神行重變遷。
才學養有素,不宣而自傳。今人尚空論,多為利名牽。
絹素堆丹粉,一畫將及年。或稱未來派,或稱絕空前。
高掛開展覽,論價幾萬千。南畫久衰廢,雖佳不值錢。
我還好弄墨,意薄補詩篇。論畫誠豈敢,搔首愧<註>
註: 《興南新聞》第3830號,昭和16年9月21日。
    愧《興南新聞》誤作「媿」。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49
恭讀戊申詔
一篇丹詔建皇猷,國計民彝筆底收。千古綱常昭日月,九重胞與凜春秋。
祖宗遺訓傳天壤,億兆同心共樂憂。遙望扶桑欽佩誦,帝王豪氣滿神洲。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345號,明治42年6月25日。

讀景商先生小眉公子瑤什賦贈
其一
濯筆金鰲最上頭,倒傾三峽藻源流。汪洋一道奔瀛海,氣勢平吞五大洲。
其二
有約名泉訪麗春,連鑣驄馬踏香塵。翩翩俱是佳公子,伯仲豈分第二人。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085號,明治41年8月12日。

題六四居士南瀛吟草
迂軒東海好男兒,情性溫柔好作詩。清新俊逸庾開府,詩中有畫如王維。
一卷新詩一百首,文人吐囑皆珠璣。僅寫江邨花鳥意,不作人間刺事詞。
聰明得福人間少,才大命窮君勿悲。詩酒陶然感意氣,莫患於今不合時。
人生及時當行樂,逐逐風塵何所為。君詩將來必傳世,富貴榮華何足計。
名山勝水任遨遊,放浪形骸真勿替。何幸艋津一笑逢,花月清談相結契。
詩人自古多留名,試問留名幾皇帝。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415號,大正4年7月18日。

蓬城恩師生平愛竹命余作詩謹此奉呈教政
和靖愛梅花,陶潛愛芳菊。茂叔愛池蓮,蓬城師愛竹。
愛花香且妍,愛竹清而綠。君子抱虛心,襟懷殊不俗。
自栽千百竿,猗猗繞茅屋。白雲時來棲,幽鳥或相逐。
隔斷市廛紅,瀟灑清如玉。細雨罩輕煙,瀟湘圖一幅。
月臨竹有陰,清徹靜而肅。風來竹有聲,濃翠涼心目。
日夜棲其間,消受清閒福。或把詩一吟,或披畫一讀。
知味菜根香,不耽酒與肉。富貴終浮雲。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751號,大正5年7月2日。

謝說劍惠詩
其一
踏破千山萬壑雲,袖將雲氣喜尋君。清談三日棲孤館,詩味尤宜酒半醺。
其二
古驛花紅話別離,歸來又惠我新詩。萬華一角樓頭立,南望雲山憶故知。
註: 《阿里山遊記》,王氏手鈔本,頁28-29,昭和16年7月8日以後創作。

贈說劍
一片牢騷意,於人總不知。清閒唯縱酒,寄慨藉吟詩。
生計妻兒累,安貧歲月移。有才何所用,處世莫如癡。

酬岳陽先生並煩教正
其一
清晨捧誦好詞章,蒙賀吾詩豈感當。自愧濫芋聊寫意,效顰摩詰又漁洋。
其二
維摩詩畫羲之字,蓋世千秋負盛名。愧我無才同派下,青衫磊落一書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328號,大正7年2月5日。

游東山別墅次小魯詞兄贈詩韻
東山幽邃適閒居,才學如君等六如。疊疊奇書堆棐几,森森佳荔接庭除。
青蒼平圃蔬堪摘,清淺橫塘水可漁。籬落菊花猶未放,待看秋色且停車。
註:《臺灣時報》第174號,昭和9年5月,頁155。

謹步莊玉波社友重遊神戶原韻
其一
重整詩盟惜遽離,故人情愫繫余思。綠波春水東溟路,惆悵心傾向日葵。
其二
握別秋江倍感情,黃花滿地送行旌。知交莫笑無他贈,兩字平安信口成。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00號,明治42年12月26日。

次玉波社友席上瑤韻
江樓祖餞雪梅天,怕唱驪歌又拂絃。向日御風君去也,綠波淼淼恨綿綿。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20號,明治43年1月23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51
敬步袖海先生移居瑤韻
其一
壇上聞名久,勞勞想念艱。喜讀君詩好,恨未識君顏。
葵心情仰慕,風流謝疊山。移居南郊住,清曠得幽閒。
相親日雞犬,門設而常關。古亭村景好,山水認仙寰。
思入風雲裏,往來天地間。
其二
先生真曠達,萬事不知艱。詩酒琴棋外,花笑解怡顏。
廬邊多水竹,門外盡青山。脫巾時獨步,沙鷗相與閒。
乘興歸來也,稚子候柴關。幽禽聲磔磔,風景隔塵寰。
終年無世事,終日酒杯間。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49號,大正2年8月25日。

敬步兒山先生瑤韻次韻
其一
同遊老少宴宜園,夾竹桃紅映酒樽。簾外晚風涼似水,詩情最好近黃昏。
其二
楊柳參差竹夾花,苑亭四面路三叉。宜園景好堪消夏,飲酒吟詩又品茶。
其三
櫻井先生脫俗塵,掛冠歸去作詩人。重尋舊雨來千里,文旆洋洋到海濱。
其四
鬱鬱蒼蒼石徑繁,苔痕草色入書軒。風光幽絕多佳趣,合共詩人集此園。
其五
瀟灑襟懷我所欽,詞華不用鬥機心。先生詩得香山派,留與人間後學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709號,大正5年5月20日。

步星五詞兄原韻
其一
自愛無才勝有才,絕聞俗事向人催。情耽翰墨詩書畫,心逐山雲歸去來。
鷺島曾居三載半,家鄉記得兩年回。天容市隱還清福,月下花前笑舉杯。
其二
結得斯文已數年,湖山到處便留牽。鄭王原是新名士<註1>,星五居然老畫禪<註2>。雨後看花沽酒去,座中分韻喚茶煎。此遊不遜蘭亭會<註3> ,曲水春波二月天。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078號,大正6年5月31日。
1.作者註:「鄭君坤五、王君坤泰。」
2.作者註:「張君星五善畫,年居最長。」
3.作者註:「曾小集圓山旗亭。」

奉和啟華詞兄寄懷原韻
天涯離別後,想念總關情。海隔人難會,菊殘歲欲更。
君詩清似玉,仙筆健如兵。我滯嘉禾島,年來怕送迎。
註: 《臺灣教育》第153號,大正4年1月1日,漢文版頁13。

步心畬先生韻
其一
座擁皐比寄鷺門,無端一別到怡園。清明觸我傷心處,花解離情鳥代言。
其二
人到離筵感不禁,那堪風雨滿庭陰。明朝放棹鯤瀛去,回首怡園一往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342號,大正4年5月5日。

謹步內田方伯鳥松閣小集見示瑤韻
瓊轅珍重駐南藩,一視同仁教育敦。但願黎民作忠孝,報親恩又報君恩。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397號,大正4年6月30日。
又載《臺灣時報》第70號,大正4年8月,〈詞苑〉頁2,
詩 題作〈鳥松閣小集賦示諸賢敬步竹窗方伯瑤韻〉。

岳陽先生惠詩賦此以謝
雙袖清風返土城,兒呈華札笑相迎。拆開朗誦驚人句,愧我無才作後生。
註: 《臺灣時報》第72號,大正14年10月,頁164。

鷹取岳陽先生以自畫山水寄贈再和瑤韻賦四絕句
其一
得意時來有喜顏,揮毫作畫小窗間。老妻牽紙兒磨墨,點綴溪南雨後山。
其二
新詩題畫自怡顏,尺幅高懸素壁間。林下苑亭亭外景,行雲流水夕陽山。
其三
老來學畫解愁顏,情寄閒雲綠水間。夾岸垂楊飛鳥外,落花如雨壓春山。
其四
畫幅傳來照我顏,茫茫煙水有無間。傷心一角斜陽外,疑是神州半壁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331號,大正7年2月8日。

再和岳陽先生瑤韻一絕湊成八首以貽笑大方云
梅妻鶴子伴清顏,灑墨琴南硯北間。作客鯤溟歸未得,排愁自寫夢中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338號,大正7年2月15日。

鷹取岳陽先生以自畫山水寄贈又和瑤音四首錄呈岳陽先生教正
其一
草色花光映老顏,神情來往翠微間。焚香煮茗閒無事,五日水兼十日山。
其二
畫掛中堂照素顏,嬾雲倦鳥夕陽間。千巖萬壑分明在,嘆我無錢可買山。
其三
道德文章與孔顏,兼能繪事畫圖間。扶桑富嶽誇天下,何必多描海上山。
其四
少年人對老人顏,良夜清談几席間。何日飄然載筆去,幽探共畫富春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342號,大正7年2月21日。

敬步總督閣下瑤韻
解慍南薰入碧紗,夕陽斜照勝紅霞。前年亦被甘棠蔭,此日重來樂飲茶。
註: 《臺灣時報》第60號,大正13年9月,頁190。

次藤波先生韻
其一
悠然亭上會群公,獨仰先生老更雄。詩得東坡居士意,字追北海大家風。
其二
捲簾看雨青蕉色,擱筆聞香黃菊叢。多謝化工知客意,尚留春色駐園中。
其三
千里遠來三島客,一帆高掛五湖舟。平生未逐男兒去,羞向騷壇共唱酬。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360號,大正15年5月26日。

旅懷次小魯詞兄韻
其一
歷覽青山白石溪,晨游吟到日將西。柴門寂寂眠村犬,野樹蕭蕭叫竹雞。
自喜詩書同酷愛,原知福慧兩難齊。卅年作客平生慣,臨別何曾掩淚啼。
其二
雲度秋山水繞溪,攜將筆硯任東西。游踪恰比驚秋雁,客夢頻驚報曉雞。
學畫只求知己賞,研詩敢望古人齊。歸途重宿怡園靜,簾動西風蟋蟀啼。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2234號,昭和9年4月26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53
桃花扇傳奇書後
其一
當年衫鬢青青日,公子才后冠上都。老去詩文稱壯悔,桃花歌扇入編無。
其二
扇上桃花艷以哀,嬌紅飛墜媚香開。都將一種興亡恨,寫出枝枝葉葉來。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760號,明治43年11月7日。

喜讀榕城雪岑先生書
雲雨漫天黑,潚潚一草廬。閒觀新粉本,喜讀故人書。
情意何親切,殷勤問起居。別來音信少,稽嬾莫如余。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803號,大正5年8月24日。

接旅閩學愚詞兄書
蕉窗聽雨悵何如,端午節逢臥野廬。喜悉故人身壯健,榕城寄到一封書。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803號,大正5年8月24日。

讀四十七義士傳有感
仇家繁榮侯家滅,舊臣得不五情熱。但夫好義不惜身,一心清於玲瓏雪。
仇讎虎耶將狼耶,維虎維狼手可拏。夜斫仇門馘仇首,真是赳赳武夫花。
宇內雖廣履義少,共爭名利徒擾擾。古今東西求義人,四十七士真儀表。
註: 《臺灣時報》第202號,昭和11年9月,頁152。

敬和棲霞先生鳥松閣作
其一
鳥松依閣共豪雄,況復吟詩氣吐虹。儒雅風流誰領略,清新已入畫圖中。
其二
鳥音松韻綠漫天,大樹風聲化俗權。幽閣勝於金閣雅,宦情如水意超然。
註: 《鳥松閣唱和集》,明治39年12月10日,葉7。

讀逸雅先生畫蘭冊題
寫出蘭花幾箭馨,獨超凡草成高潔。立身巖石托根深,任爾飄風吹不折。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525號,明治43年1月29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55
題玉煙生墨梅
板橋三絕稱儒雅,野鶴閒雲見性真。能寫梅花標骨格,癯仙清瘦本前身。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36號,大正2年8月12日。

謹題蓬城恩師惠我劍潭圖
吾愛蓬城師,襟懷澹如此。人如野鶴閒,心以山雲比。
載筆到鯤溟,教育廿年耳。家居古亭村,頗精金石技。
課餘耽吟詩,又通書畫理。五日畫一山,十日畫一水。
邱壑貯胸甲,煙雲生筆底。意到寫性靈,不減吳道子。
我從鷺島歸,重晤各心喜。翰墨續前緣,結交忘年矣。
贈我劍潭圖,咫尺呈萬里。鴨戲水雲間,禽啼煙樹裏。
一抹夕陽紅,斜掛暮山紫。老衲掩禪關,漁舟泊涯涘。
擲劍人已非,風景依稀美。茫茫二百秋,佳話傳青史。
終日掛中堂,焚香時仰止。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753號,大正5年7月4日。

恭題蓬城師山水幅
巖下三間屋,檐前兩株木。背水又面山,風景轉幽獨。
不聞野鳥啼,但見漁舟宿。人坐小窗間,衣上生寒綠。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753號,大正5年7月4日

題陳少香墨竹
其一
塊壘襟懷意氣豪,暗窗燈下讀離騷。怒時亂寫蕭蕭竹,筆起秋聲風怒號。
其二
密葉疏枝信手描,幾干瀟灑上青霄。臨風浥露亭亭立,直節原來不折腰。
其三
浮沉宦海盡風波,歸去來兮一曲歌。詩酒風流寫墨竹,前身應是老東坡。
其四
宦海歸來一葉舟,長歌擊楫放中流。卅年消受清閒福,寫盡瀟湘萬頃秋。
其五
吾愛風流陳少香,是真名士本清狂。筆顛墨舞胸成竹,不計琅玕短與長。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079號,大正6年6月1日。

寫墨蘭寄白水翁
潑墨揮毫興不窮,一拳苔石倚芳叢。花開淡處無人賞,寄與城南白水翁。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079號,大正6年6月1日。

題謝琯樵墨蘭
其一
一泉石伴數莖花,墨瀋淋漓春色賒。空谷香清苔漠漠,不隨眾卉鬥繁華。
其二
曾經滄海入臺疆,載筆優遊翰墨場。寫出畹蘭三萬軸,名留千載有餘香。
其三
雲根蒼闊碧苔侵,風致神情展素心。歲歲花開春滿幅,幽香不許蝶蜂尋。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083號,大正6年6月5日。

題國北詞兄山水畫
尺幅如千里,茫茫浩蕩情。雲浮山欲動,水咽石能鳴。
雨濕溪苔滑,風迎野樹輕。正宗傳六法,北苑是前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8095號,大正11年12月8日。

題吳鳳翁鴝鵒棲竹圖
何處飛來鴝鵒鳴,幽棲修竹雨初晴。低枝又上高枝去,踏碎陰陰萬斛青。
註: 《臺灣時報》第44號,大正12年3月,頁125〈詞苑〉。

題鄉原畫伯新高山圖二首
其一
寫取東瀛第一山,行雲流水兩蕭閒。不須更問倪黃畫,著墨高超未許攀。
其二
石濤和尚是前身,省識今時大有人。一幅生綃堂掛起,新高山入眼中新。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132號,大正14年10月11日。

題古統畫伯危璋狂瀾圖
亂峰當面橫,到此疑無路。雲棧伴危崖,紆行遲怯步。掛杖謳滄溟,風捲銀濤怒。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539號,大正15年12月11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57
題古村畫伯雲山曉寺圖
其一
浮雲澹蕩水潺潺,遮斷青山第幾重。寂寂禪關殘月墜,曉風微度隔林鐘。
其二
曉鐘撞破白雲開,樹色嵐光送顰來。客度石橋僧起掃,滿庭黃葉雜青苔。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608號,昭和2年1月29日。

題任頤鍾馗圖
唐朝名畫推王李,南北二宗從此始。相傳至宋元明清,代代師承多畫士。
四王吳惲後衰微,山陰任頤仍崛起。賣畫申江春復春,藝苑之中稱巨子。
寫意寫真妙入神,法外仍然得畫理。山水人物兼草蟲,走獸毛翎皆絕技。
我觀大幅鍾馗圖,科頭白眼仰天視。威儀神氣宛如生,抱膝悠然擁書史。
筆力遒勁利如錐,堪與道子龍眠比。想見興酣潑墨時,椽筆飛翔驅五指。
恨無畫劍掛腰邊,誅盡人間多惡鬼。
註: 《臺灣教育》第301號,昭和2年9月1日,漢文版頁6-7。

題王顯詔巫峽圖
巫峽風光天下奇,謫仙是日曾題詩。讀詩未得探其勝,夢寐年年縈我思。
顯詔精工丹青筆,為繪斯圖妙無匹。絕壁千尋聳遠空,老樹槎枒遮天日。
紅葉白雲浸碧流,長風輕送往來舟。高懸木瓜庵裏壁,對此悠然供臥遊。
註: 《臺灣時報》第118號,昭和4年9月,頁113。

題呂鐵州夕月圖
微風蘆荻岸,淡月照黃昏。寂寂憐秋影,依稀似夢魂。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337號,昭和6年11月3日。

題廖立芳野草圖
野草參差影,花開色不齊。無人濛徑裡,幽鳥盡情啼。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337號,昭和6年11月3日。

題廖立芳芍葯
芍葯發新紅,嫣然蕩細風。宛如微醉女,無賴依欄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337號,昭和6年11月3日。

題竹令一鬆合作黃花白石圖
白石黃花誰最愛,淵明之後是雲滄。凌寒耐暑偏清淡,栽滿田園壓群芳。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354號,昭和6年11月20日。

題墨蘭依前韻
喜寫離騷一片心,墨觸端硯水頻斟。初開嫩蕊多生意,題遍新詩出苦吟。
葉覆苔肥霑露淨,香吹風淡托根深。葳葵不願時人賞,獨具清標寄雲岑。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537號,昭和7年5月23日。

題秋溪野人牆上菊花圖
秋谿野人浮海來,昂頭一笑登蓬萊。寒英一幅圖相示,花在門東牆隙開。
野人與菊同高致,不共群芳爭嫵媚。珊珊清瘦傲霜枝,一花一葉多秋思。
偎苔浥露迎晨光,髣髴時聞晚節香。披離俯仰花自好,任教風雨亂重陽。
陶潛以後誰愛此,而今更有雲滄子。年年載酒到網溪,醉抱黃花臥香裏。
夢醒按圖憶舊游,爽然四壁欲生秋。野人工有丹青筆,鼎足南田費曉樓<註> 。

註: 《風月》第21號,昭和10年8月16日,第3版。
南田費曉樓:作者註:「惲南田、費曉樓,清季二名畫家也。」

題林畏廬扇面山水
畫格須超妙,無論幅大小。暑來得紈扇,團圓如月皎。
中有畏廬畫,渾雄而浩渺。一老坐崖上,觀瀑聲旋繞。
松風滿空谷,山靜稀啼鳥。但看詩意多,何嫌著墨少。
吟餘獨清賞,神思出雲表。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3042號,昭和11年7月18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19:59
題品三君春睡圖
簾垂香閣曉風鮮,料想佳人好夢圓。鸚鵡不言貓熟睡,獨憐春暖養花天。
註: 《詩報》第136號,昭和11年9月1日,頁3。

題白水詞長蝴蝶蘭圖
花如粉蝶尋春意,繾綣迎風栩栩斜。牆外忽飛群蝶至,不知是蝶是開花。
註: 《臺灣時報》第204號,昭和11年11月,頁161。

題梅松圖贈蕉麓詞宗
群芳欲笑滿園春,紅紫雖妍易委塵。只有梅松俱耐冷,愈經霜雪愈精神。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3264號,昭和12年2月27日。

觀玉山君畫虎
其一
看君畫虎時,心應變心虎。落筆自神威,何須師畫祖。
老虎固雄姿,虎兒亦威武。谿谷水蕭蕭,槎枒多古樹。
雄視意耽耽,於心思攫取。咆哮嘯一聲,眾鳥驚藏羽。
風鳴日色寒,落葉響飛舞。惟恐出山來,村家難安堵。
將此比列強,雄鎮於鹵土。割據每爭雄,何時靜寰守。
其二
老虎將攫物,咆哮一聲奔。巖谷無人境,風寒月欲昏。
註: 《風月報》第53號,昭和12年12月1日,頁15。

題瓶梅硯墨圖
老硯紫端溪,磨以松煙墨。墨古自生芬,硯老不變色。
蒼然銅膽瓶,汲水置其側。香插梅一枝,風動春消息。
坐愛獨清吟,幽趣無人識。
註: .風月報.第63號,昭和13年5月1日,頁26。

題湘雲阿里山圖
湘雲入阿里,探遍山中境。地高鳥聲稀,寂寂虛林迥。
老木大十圍,拔地向天挺。杖撥雲外雲,腳踏嶺上嶺。
超然眼界寬,如海雲萬頃。須臾幾變遷,乾坤若幻影。
遙望太古雪,燦爛玉山頂。游心一路閒,雙袖春風冷。
歸來寫此圖,筆致渾而靜。日對恣臥游,能使道心永。
註: 《瀛海詩集》,頁2,昭和15年12月以前作。

題畫蘭示蘭芳侍兒
紛紛滿眼如花女,那及蘭芳一片心。靜比幽姿在空谷,靈根移自白雲深。
註: 《詩報》第245號,昭和16年4月2日,頁4。

題湘雲畫啄木鳥
惡徒居人境,如蟲蝕爛柯。除害啄木鳥,其奈惡徒何。
註: 《阿里山遊記》,王氏手鈔本,頁21,昭和16年7月2-5日創作。

題湘雲畫孤雀
孤雀棲枝靜,夜幽伴月眠。莫教驚好夢,露白夜涼天。
註: 《阿里山遊記》,王氏手鈔本,頁21,昭和16年7月2-5日創作。

題湘雲畫歸舟
其一
日懸雙岸樹,人挽一帆風。愛此川端景,筆移入畫中。
其二
歸舟不用人推力,賴有溪風送此行。手挽帆繩飛似箭,蕭蕭水縐夕陽明。
註: 《阿里山遊記》,王氏手鈔本,頁21,昭和16年7月2-5日創作。

題自畫紅梅孤亭圖
寂寞孤亭角,梅花著意紅。燕支吹滿地,陣陣見香風。
註: 《 興南新聞》第4169號,昭和17年8月28日。

題自畫紅蘭圖
其一
春禽喚起未梳粧,一摘紅蘭手亦香。插上瓶中渾欲語,孤高淡艷壓群芳。
其二
掀簾一笑掃眉峰,曉擷紅蘭帶露穠。行到鏡前偷比擬,花容似否妾姿容。
註: 《 興南新聞》第4169號,昭和17年8月28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20:00
繪佩芬女士別業煮茗軒圖並題十絕句
其一
說劍同攜手,來敲白版扉。主人知客至,一笑出羅幃。
其二
黑蟬吟獨樹,赤日耀諸天。不覺炎當午,沉思宛入禪。
其三
果汁調冰角,分杯供客嘗。豈惟能解渴,又可潤詩腸。
其四
昨夜詠怡園,朝題煮茗軒。媿無詩律細,艷羨古梅村。
其五
翠竹偎低屋,青山入短籬。不須勞著想,觸目盡新詩。
其六
小約來佳會,鑷鬚笑作題。苦吟難著意,花外日斜西。
其七
雅擬蘭亭會,聯吟六七人。微涼風習習,草色入懷新。
其八
歐陸風雲急,吾儕筆墨忙。得詩剛寫就,腹稿又成章。
其九
綠樹擎天老,蒼苔覆地肥。除非騷客至,鎮日掩雙扉。
其十
我性原疏懶,養疴身更慵。詩成先別去,興會尚酣濃。
註: 《詩報》第288號,昭和18年1月18日,頁6。

墨梅
其一
蘭比其香雪比清,松煙寫著斷崕橫。獨憐歲歲春長在,不逐千紅落地輕。
其二
補之應是我前生,喜寫春風出性情。獨愛一枝倚寒月,冰姿瘦影態盈盈<註>。
註: 作者註:「楊補之,宋人寫梅大家。」
其三
梅愛冬心骨格清,偎籬老幹向春榮。冰肌自有凌寒氣,萬紫千紅莫與京<註>。
註: 作者註:「金農,別號冬心,尤工寫梅,清嘉慶時之大家也。」
註: 《詩報》第311號,昭和19年3月1日,頁21。

題趙子昂牧馬圖
綠樹陰中牧馬人,郊原春暖草如茵。子昂留此丹青筆,五百年間尚有神。
註: 《鯤海粹編》,頁269。

題方孝孺山水
其一
一生品節等文山,只為擔憂國計艱。時愛吟詩時作畫,渾雄筆氣勝荊關。
其二
畫圖破爛類神州,剩水殘山繞夕流。六法雖工難補缺,一回披覽一回愁。
註: 《鯤海粹編》,頁269。

題石濤秋江圖
其一
石濤本是老詩僧,畫理如禪入上乘。寫出秋江照秋雁,迎風乙乙水棱棱。
其二
秋江一碧浸紅霞,啼雁齊飛落淺沙。人坐小舟風起處,點衣如雪是蘆花。
註: 《鯤海粹編》,頁270。

題鄭板橋菊石圖
畫中立意得新奇,菊壓雲根不倚籬。秋色自佳香自淡,獨憐晚節傲霜姿。
註: 《鯤海粹編》,頁270。

過郭雪庵宅觀畫
其一
雪庵與我原同癖,湖海搜羅好畫來。四壁雲山雜花鳥,風光絕似古蓬萊。
其二
不辨南宗與北宗,焚香清賞興彌濃。超然權利功名外,思入橫雲插亂峰

題華秋岳海棠白頭翁圖
其一
蒼崖斜出海棠紅,妙筆真能入化工。花意迎人春欲語,雙棲枝上白頭翁。
其二
清初華新羅,古稱老畫禪。花繪海棠紅,幹撐怪石邊。
雙棲白頭翁,曬日倚春妍。一喜梳雙翎,一立勢欲顛。
取態得其神,著意於筆先。觀摩歲月深,紙色猶新鮮。
物宜歸逸園,珍重如璧瑄。心賞掛高樓,賓主共忻然。

題鄒小山蓮鷺圖
其一
小山筆法繼南田,妙繪紅荷白鷺天。歲久丹青神尚王,恍吹涼味到衣邊。
其二
亭亭菡萏出池中,一白清香間一紅。絕好日斜疏雨歇,可人秋味晚來風。

題自畫山水
臨摹古人畫,如竊古人詩。石濤與八大,胸中自出奇。
才學雖不逮,我心還有期。恆寫四君子,山水兼愛之。
先把新詩意,興來藉筆馳。橫塗而直抹,墨瀋積淋漓。
雲物蒼茫外,群峰態欲移。咫尺如千里,萬木老斜欹。
雙鳥登天上,孤亭立水涯。長風鳴浩蕩,一見引幽思。
不臨倪高士,不摹黃大痴。問我從何派,我仍不自知。
落筆由造化,寫此本無師。江山即畫譜,景物變四時。
取之而無禁,情趣都在茲。精細丹青法,雖能不喜為。
畫意如不足,加以詩補之。南宗衰極矣,畫派多分歧。
油繪或水彩,逐世每推移。爭描美人態,纖腰露體姿。
嬌艷迷人眼,競買以巨資。嗟今丹青界,失學只臨池。
名利心日長,品格為之卑。鬻畫需策略,欺人即自欺。
欲窺摩詰秘,應熟讀其詩。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20:02
勅題新年雪恭賦
錦繡江山大地春,和風甘雨歲華新。
春王萬國稱朝賀,大塊文章色未勻。
天公宴酣謔浪笑傲無佳趣,咨汝造物小兒下塵世。
玉宇紛紛玉屑霏,試演陽春白雪環球之玉戲。
鈞天廣樂音且停,羲和迴驂纖阿寧。
青女素娥默無影,電光斂跡雷收聲。豐隆騰空雲密布,飛廉箕伯風威肆。
玉龍滄滄鱗甲飛,頃刻漫天飄柳絮。群山萬壑盡玲瓏,玉葉瓊枝點綴工。
樓閣參差龍鳳白,梅花簇擁梨花香。水晶簾幙琉璃廠,素練銀濤天際湧。
十洲三島遍瓊瑤,大千世界清光漾。眾仙環佩響丁東,縞袂霓裳舞天上。
姑射仙人冰玉膚,世間俱見真模樣。鳥獸絕飛鳴,煙霞不敢明。
百千萬狀極變幻,五花八門恣縱橫。須臾西北來,倏忽東南行。
六出繽紛爭獻瑞,縱有智巧千百手眼難摹形。
帝喜一笑朝曦現,吉祥和靄昭神京。桃符爆竹頒鳳曆,瓊林玉樹相崢嶸。
歡呼獻壽億兆福,願祝三多九如千秋萬歲之遐齡。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504號,明治43年1月1日。

丙午元旦旅懷
世界翻新景物鮮,星移滄海變桑田。栖栖半世緣何事,惱殺今朝又一年。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8號,明治39年3月25日,漢文版頁12。

丁巳元旦
松竹含煙露未乾,履端伊始萬民歡。君恩最似瞳瞳日,照耀人間總不寒。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929號,大正6年1月2日。

元宵後二日過讀古莊與白水先生夜話
寂寂城南宅,春寒細雨時。助談茶當酒,遣興畫兼詩。
竹影穿窗紙,蘭香入硯池。擁爐燈下坐,佳趣兩心知。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972號,大正6年2月14日。

丁巳春日過筱雲山莊席上賦呈縵卿先生誨政
一日堪當十日遊,論文讀畫筱雲樓。簾前柳綠分衣袂,竹外梅香落酒甌。
書禮傳家佳子弟,亭池小築好林邱。主人風度平原似,結契忘年意氣投。
註: 《神岡鄉土志》,民國71年4月,頁140。

元旦口占
門栽松竹迎新歲,箋寫詩書寄故人。我自平安君自健,謳歌同慶國家春。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221號,大正15年1月7日。

丙寅元旦偶成
海外歸來兩度春,青衫重檢舊征塵。韓山鱷水渾如夢,詩卷茶經伴此身。
對酒悽然懷故友,看花無賴憶佳人。東風釀出愁多少,賀歲今朝強笑顏。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268號,大正15年2月22日。

戊午一月三日偕魏潤庵張琴鶴訪白水翁於城南讀古村莊席上即事
其一
讀古村莊春物菲,蒼松綠竹護柴扉。梅花香繞幽人榻,小恙先生不肥碍<註>。
註: 作者註:「先生偶染風邪之疾。」
其二
春滿城南讀古莊,桃花紅艷李花香。主人禁酒緣身病,囑我傳杯勸魏張。
其三
籬落斜陽一角紅,晚鶯啼處有春風。我將寫景留佳句,寄與村雲入畫中<註>。
註: 作者註:「村雲樸堂畫伯旅行南部。」
其四
寂寂村居晝掩門,香溫之室共清言。風爐火活春醪熟<註>,飲到微酣日已昏。
註: 作者註:「壁懸吳昌碩書『酒熟香溫之室』橫額。」
其五
主人示我村雲畫,雲影嵐光映水邊。寂寂檳榔林下屋,牧童雞犬共欣然。
其六
醉歸閒坐小樓中,雲樹春山接晚空。回憶古亭名士宅,一瓶梅伴一詩翁。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309號,大正7年1月17日。

一月二十日稻江旗亭贈某校書
其一
琵琶遮面一嫣然,誤拂絃時我亦憐。願吮絳唇染眉筆,繪卿聲色入詩篇。
其二
花容霧鬢整芳妝,素手擎杯勸客嘗。珍重卿卿情更好,泥儂移坐繡裙旁。
其三
秋波微轉話蘭因,媚語撩人趣味真。袖影燈光參錯處,依稀偷喚意中人。
其四
錦幃歡讌話前因,手捧瓊漿飲我親。醉倒拈花卿莫笑,阿儂原是惜花人。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521號,明治43年1月25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20:04
春日雜詠
其一
曉起聽流鶯,幽花香寂寂。檢點失兩枝,疑是美人摘。
其二
小樓聊蹤步,旭日紅千里。處處亂鶯啼,香閨人未起。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1號,明治39年6月25日,漢文版頁15。詩題註:「錄二」。

閏花朝
其一
寵荷東皇啟瑞圖,重遊香艷鬥祥符。花朝雙度春如海,萬綠千紅更可娛。
其二
綺羅香絢踏青圖,天為花朝閏也乎。紅紫勾留春不老,綠楊樓外管絃娛。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296號,明治42年4月28日。詩題註:「限虞韻」。


春山
萬嶂千峰列翠屏,陽和蘊藉倍精神。黛螺日帶三分笑,錦繡天開四面親。
華岳應增仁壽相,蓬萊長對帝王春。十洲群島皆生色,一轉鴻鈞氣象新。
註: 又載《臺灣教育會雜誌》第97號,明治43年4月25日,漢文版頁11,
詩題作〈遊劍潭寺〉。

怡園春曉
雨滌怡園淨,微寒曉更清。花嬌春窈窕,荔鬱氣爭榮。
雲掩群峰沒,林深一鳥鳴。風光看不厭,詩思自橫生。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9375號,大正15年6月10日。

清明日於南普寺祖餞吉田君轉任臺北三井洋行書記兼歡迎西岡君繼其後任
送客兼迎客,攜樽野寺間。花香凝廣袖,酒色照清顏。
悲喜仍交集,心情那得閒。清明今令節,無奈憶鄉關。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991號,大正3年5月5日。

四月十九日遊山歸作
其一
春好尋芳上翠微,青鞋竹杖趁雲飛。山花到處皆堪賞,獨採幽蘭幾箭歸。
其二
流水橋西日未斜,晚程歸詠到儂家。山荊一見低聲問,何處尋芳得此花。
其三
歸來倦步臥方床,妻女煎茶笑語香。忽愛晚晴得佳句,日供蕉影滿窗涼。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636號,明治43年6月10日。

春晴
其一
白沙堤外水澄鮮,遠映春山思渺然。野鷺斜飛帆幾點,晴天描出畫圖妍。
其二
柳煙初散露花鮮,粧閣流鶯破曉眠。風日氤氳人意好,三分春色十分妍。
註: 《鯤海粹編》,頁264。

東山春夜分得剛
其一
怡園清絕即仙寰,夜坐悠然世慮剛。唧唧草蟲吟大地,關關春鳥叫空山。
其二
桂花香動微風活,竹葉聲通曲徑閒。底事嫦娥羞見客,更深猶隱白雲間。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9371號,大正15年6月6日。

春雨纏綿小樓獨坐賦詩遣懷
其一
盡把牢愁一掃開,隔窗聽雨獨銜杯。詩情怒發知何似,春草萌芽坼甲來。
其二
一簾春雨坐深樓,不見如眉月上鉤。鎮日偎爐閒獨酌,冷風猶敢襲綿裘。
其三
雨雨風風嬾嬾春,梅花清瘦伴幽人。年來已覺無他好,書味茶香最可親。
其四
悄倚危欄目已窮,撩人衣上有春風。丹青樓閣渾如畫,隱約濛濛細雨中。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119號,昭和6年3月28日。

五月渡瀘
瘴雨蠻雲隔岸多,炎蒸毒沫阻狼河。未酬蒲艾論功飲,競逐舳艫擊棹歌。
北伐獨肩三顧重,南征寧惜七擒勞。濟川師捷元勳定,瀘水千秋靖逝波。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361號,明治42年7月14日。詩題註:「限歌韻」。

送春
別筵風雨速征衣,望斷煙花散翠微。一路流鶯啼不住,聲聲都為恨春歸。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2871號,明治40年11月27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20:05
江村首夏
初過穀雨杳春蹤,晝永闌干碧蘚封。桑柘成村江一色,隔簾遙望麥陰濃。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346號,明治42年6月26日。詩題註:「限冬韻」。

初夏
其一
蕭疏庭樹綠陰清,流水春光尚有情。蝴蝶偏知戀香粉,隔牆時聽美人聲。
其二
庭院蕭森涼氣深,枝頭嫩蕊伴幽琴。疏櫺時聽清泉響,洗盡春愁無限心。
註: 《鯤海粹編》,頁264。

輞齋夏日
小園長夏寂,三徑綠蔥蔥。竹粉含珠露,楊眉漾好風。
蕉窗紗卷碧,藥圃蘚添紅。騷客時來往,談詩學放翁。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明治38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0。

夏日偶成
濃陰滿地鳥聲遲,世態炎涼總不知。偏愛竹多移榻臥,清風一枕夢醒時。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2477號,明治39年8月2日。

酷暑口占
寒暖計騰百度高,驕陽強歡迫人逃。何當臥聽廬山瀑,天生松風起怒濤。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267號,昭和6年8月24日。

夏雲
夏到人間熱,白雲處處多。或抹林之杪,或宿山之阿。
或黏天之角,或臥江之波。釀晴還釀雨,來去隨風舞。
變幻成萬千,日月任吞吐。出沒自古今,色彩無新故。
迷歸海上山,吾鄉知何處。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8282號,大正12年6月13日。

夏日口占
舉頭笑空雷,任催不成雨。雲隱聲隆隆,氣鬱時過午。
人間苦炎炎,日日徒仰瞻。雷聲須臾息,無風動竹簾。
我獨消煩熱,舊窗臥怡悅。讀罷秋水篇,靜聽幽蟬咽。
吟韻自悠悠,神思欲生秋。長夏無一事,夢蝶等莊周。
醒來成獨笑,綠樹懸殘照。七星接大屯,奇峰供清眺。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20:09
題秋景山水
為客屏東郡,秋深仍未歸。披圖不忍見,紅葉作花飛。
註: 《臺灣詩薈》第10號,大正13年11月15日,頁7。

秋日書院有感
清陰滿地草盈庭,嫩竹琅琅獨坐聽。閒詠幽吟思曷盡,牙蕉蔚映夕陽青。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5號,明治39年10月25日,漢文版頁14。

秋夜
有客切鄉情,思家對短檠。隔窗殘月冷,梧葉動秋聲。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5號,明治39年10月25日,漢文版頁14-15。

中秋前五日東山望月
金飆蕭瑟入吟邊,望裏東山夜色鮮。多謝嫦娥開寶鏡,為憐詩客照華筵。
清輝稍減三分白,斜缺高懸萬里天。屈指從茲經五日,中秋時節自團圓。

中秋日偕子鶴登虎溪巖訪印月上人
其一
八月相招上翠微,樹林深處扣禪扉。居然三笑思依依,款客仙茶羽扇揮。
鳥語枝頭上下飛,滿地苔痕草色肥。談禪坐久已斜暉,山雲漠漠壓四圍。
天氣倏涼爽然歸,秋雨秋風飄我衣。
其二
風送鐘聲日欲昏,蕭疏煙景水聲喧。牧童騎犢前村過,聯袂長歌歸鷺門。
鷺門樓閣迷煙樹,回首遙看舊游處。山色茫茫雨瀟瀟,白雲相逐自來去<註> 。
註: 作者註:「右仿夜□鹿□歌體」。
其三
尋僧古寺扣禪關,喜得談經一日閒。坐愛虎溪秋色好,秋風秋雨滿秋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864號,大正2年12月24日。

中秋夜雨板橋大觀書院有感
其一
蕭蕭煙雨壓牆頭,動我鄉情戀不休。記取客年來作客,依然今日是中秋。
其二
小齋秋寂客來稀,風雨蕭蕭對影微。第一惱人三五夜,鄉情無賴淚沾衣。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3號,明治38年10月25日,漢文版頁13。

癸未八月二十六日寄懷說劍詞兄
水浸斜暉山帶雲,臨風搔首獨懷君。夜來轉覺多離思,竹外秋聲落枕聞。
註: 《詩報》第303號,昭和18年9月24日,頁4。

乙酉九月六日宿巢睫居兼似主人炳煌社兄一粲
巷裏三間屋,門前一小庭。苔肥終歲綠,竹瘦四時青。
縱酒談時局,哦詩養性靈。共憐無月夜,檐下看秋螢。
註: 作者註:「昭和20年9月6日以後作。」

步大東先生秋夜書感韻
金風料峭輒牽幃,冰簟波平兔影微。漁笛遠聽聲切切,螢星近拂去飛飛。
凭闌人冷黃花瘦,落筆詩成帶草肥。無限鄉情眠未得,動人何處擣征衣。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2232號,明治38年10月7日。

次韻大東先生秋初郊行
清秋彈指到瓜期,煙水蒹葭白露滋。小郭人來添爽氣,平原鶴去出塵姿。
天高野闊連低樹,菊嫩篁幽傍短籬。對此風情應更遠,白雲芳草趁涼時。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2232號,明治38年10月7日。

螺潭泛月
其一
人疑天上泛仙舟,舟似螺杯出水秋。試問香螺杯底月,嫦娥能飲幾杯不。
其二
螺潭曩到幾經秋,良夜同來踐舊游。掉入瀠洄深淺處,蘆花江上起沙鷗。
其三
溪頭一片月,月下泛螺舟。好共千杯醉,同消萬斛愁。
其四
潮平舟倚岸,夜半月當頭。蘆荻蕭蕭響,螺潭無限秋。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778號,明治43年11月26日。

秋砧
其一
良人一去幾時回,塞外斜陽暮色催。欲寄閨情書不達,無聊訴與杵聲哀。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777號,明治43年11月25日。
其二
風吹月上曲江隈,塞外良人戍未回。無恨淒涼砧杵急,一聲聲比雁聲哀。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777號,明治43年11月25日。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明治38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0。

甲寅秋日偕幽谷子遊菽莊別墅獲晤美蓀女士並讀佳章歸後率成俚句寄呈吟壇郢政
天高爽氣佳,點點秋山媚。買棹渡江游,海濱煙景霽。
聯襼入菽莊,曲徑通深邃。眾鳥樹上啼,一尨花間睡。
松子落閒庭,菊蕊爛幽砌<註1> 。籬下且盤桓,香風微撲鼻。
躍水魚無心,迎風蝶<註2>有致。小憩聽潮樓 <註3>,聯翩名士至。
滿座盡青衫,少長<註4> 忘年契。相逢八月秋,詩酒逢場戲。
雅集同蘭亭,風流繼韻事。席添女士來,瀟灑兼聰慧。
家居說皖城,寄硯嘉禾地。同是作客身,頻年翰墨累。
盥薇讀新詩,舌本回甘味。清新出性靈,詞旨饒佳麗。
仙手筆一枝,寫出畫中意。機杼自成家,把玩不忍置。
一誦一低回,客懷欣以慰。道韞定前身,令暉疑再世。
瑟瑟珠腔圓,颯颯金商吹。晚涼天氣晴,返景深林翠。
紙上起秋聲,落葉階前墜。歸來一扁舟,水天杳<註> 無際。
遙望滄海東,思入風雲細。故園歸未歸,何限離情繫。
空負蒓鱸肥,鷺島猶淹滯。黃昏坐寄樓,獨酌聊自醉。
夢醒小窗前,山月冷香桂。拈毫憶詞人,聊以詩筒寄。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150號,大正3年10月16日。又載《臺灣教育》第153號,大正4年1月1日,漢文版頁12 -13。編者按:《臺灣教育》詩題作〈甲寅秋日偕幽谷子遊菽莊別墅獲晤美蓀女士並讀佳章歸後率成俚句 寄呈吟壇郢政即乞和詩〉。
1.《臺灣教育》作「菊蕊幽爛砌」。
2.《臺灣教育》作「螟」。
3.《臺灣教育》作「聽濤樓」。
4.《臺灣教育》作「小長」。
5.《臺灣教育》作「渺」。

八月既望偕幽谷子芳源二詞兄遊白鹿洞晚眺
展眼看秋色,煙波一望迷。潮回隨岸闊,樹遠接天低。
紅葉生詩思,青山入畫題。黃昏無限好,鳥亂夕陽西。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153號,大正3年10月20日。

秋感
其一
秋氣蕭條景物秋,秋風秋雨憾危樓。悲秋有客當秋晚,秋水秋山相對愁。
其二
禾門景物偏蕭瑟,冬氣較他秋氣寒。煙雨一簾風滿榻,幾枝殘菊耐人看。
其三
容易西風一歲闌,菊花開透菊花殘。榕林雨霽斜陽晚,蟋蟀聲中墜葉寒。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13號,大正3年12月22日。

秋夜憶幽谷子
小雨幽庭濕,蟲鳴月下門。秋聲驚落木,燈影漾高軒。
夜靜書還讀,寒來酒自溫。故人應念否,我憶水雲村。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14號,大正3年12月23日。

懷老秋
故人詩思近如何,鳥負斜陽度綠波。遙望霧峰頻極目,亂山青隱白雲多。

留別老秋
詩出爭傳誦,妙能入化工。文追秦漢格,字有晉唐風。
玩世於言外,真情雜笑中。臨行雷雨歇,蕉覆夕陽紅。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20:10
庚午冬過寄園
其一
破閒偶入寄園談,飲興同於雨意酣。且作消寒詩酒會,擁爐賓主恰成三。
其二
中庭花木弄輕陰,鼎坐陶然樂淺斟。酒到微酣轉無語,防寒擁鼻各沉吟
註: 《鯤海粹編》,民國69年3月,頁263。

冬至前一日偕友人遊月眉山靈泉寺
久念月眉山,今方到山麓。偶逢善慧師,一笑頗親睦。
言遊日本歸,今朝上基隆。踏遍好山川,世路勞雙足。
乘興共躋攀,蜿蜒一徑曲。天氣半晴陰,萬壑千巖矗。
山腰結小亭,休憩聊遠矚。長嘯天地寬,波搖海空綠。
社寮大於鯨<註> ,漁舟小如粟。傴僂重行行,風景漸幽獨。
澗中流水喧,巖上懶雲宿。啼鳥聲關關,落花紅蔌蔌。
路轉入禪扉,濃翠多嘉木。登堂禮觀音,香煙清心目。
拜觀舍利珠,合掌先默祝。閒坐禪房深,簷下羅修竹。
到此萬慮空,喫茗談清福。壁題故人詩,流覽朗吟讀。
微雨灑庭苔,溼透幾欉菊。新月照黃昏,辭僧重約束。
水田亂鳴蛙,牧童叱歸犢。來時上山遲,歸時下山速。
飄飄兩袖風,須臾出幽谷。回望月眉山,模糊雲樹肅。
暮景何所如,米家山一幅。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302號,大正7年1月10日。

庚午冬過寄園
其一
破閒偶入寄園談,飲興同於雨意酣。且作消寒詩酒會,擁爐賓主恰成三。
其二
中庭花木弄輕陰,鼎坐陶然樂淺斟。酒到微酣轉無語,防寒擁鼻各沉吟。
註: .《鯤海粹編》,民國69年3月,頁263。
蚋月十三日別後作
君將鷺島趨庭去,我向黌橋握別言。回首天倫兼富貴,春風棣萼拜椿萱。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3211號,明治42年1月15日。
社寮作者註:「社寮島。」

除夕閒居
鷺嶼歸來歲欲除,稻江市上小樓居。山妻糊抹兒裁紙,共坐窗前補舊書。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607號,大正5年2月5日。

除夕
一歲真如夢,惟留此夜歌。小兒溫薄酌,內子治佳餐。
財貨雖常缺,圖書足飽看。慈幃猶健在,貧亦覺心安。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099號,昭和6年3月8日。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20:14
曉起
小鳥喧呼夢忽驚,捲簾曙色半分明。曉風殘月凌窗紙,時聽鄰娃汲水聲。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2477號,明治39年8月2日。

曉起
其一
宿雨初收放曉晴,遠山近樹未分明。雲間斜露曦光景,倒射池波瀲灩生。
其二
鳥飛煙色裏,魚躍水聲中。詩思清如許,長吟趁曉風。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29號,大正2年8月5日。

曉起
其一
夢為風驚破,眼因曉色惺。起看樓外樹,雲吐遠山青。
其二
自憐酣睡美,早起聽晨雞。傍水當風柳,依依綠向西。

早起
其一
早起窺窗外,半輪明月孤。鳥啼煙樹裏,山色尚糢糊。
其二
滿天風露涼,樓閣無人語。斜月掛窗前,相看我與汝。
其三
我已起吟詩,妻兒尚酣睡。鳥叫猶未醒,殘月空江墜。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58號,大正2年9月4日。

早起
其一
隔窗生向曉,早起傍迴欄。宿雨沾紅蘚,朝煙帶翠蘭。
籬疏花已老,冬歲暮將殘。漠漠滄波瀾,風光照眼寒。
其二
趁曉中庭立,輕陰尚帶寒。連綿一夜雨,溼透幾盆蘭。
白鳥啼高樹,青山架曲欄。妻兒眠未起,景好共誰看。
其三
兒啼驚夢醒,起坐床前悄。瓶上水仙花,撲鼻微香嫋。
父母愁兒飢,溫乳供一飽。時近五更殘,無眠長懷抱。
電燈光忽消,室中生白曉。靜看紙窗間,風搖榕影裊。
樓外雨聲中,微聞雜啼鳥。明朝上課時,書兒知多少。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67號,大正4年2月17日。

早發路上口占
四顧茫茫望眼迷,千巖萬壑共攀躋。曉風殘月空山裏,一路清涼聽竹雞。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423號,大正7年5月11日。

晚步
其一
村南野北近田家,苦竹蕭蕭弄影斜。流水小橋池上路,晚風吹動白荷花。
其二
曲沼晴波夕照斜,臨風閣閣幾鳴蛙。新荷出水嬌如許,三五村童競折花。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2477號,明治39年8月2日。

葫蘆墩晚步
富春鄉景異前時<註>,今日重來有所思。悄立橋頭人不語,桃花流水夕陽遲。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993號,大正6年3月7日。
富春鄉: 作者註:「葫蘆墩別名。」

晚眺
雨來滿地水,鳥絕一天雲。春樹生寒色,樓頭又夕曛。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4752號,大正2年8月28日。

明治橋晚眺
其一
明治橋闌閒眺望,水邊魚躍鳥相呼。雲歸遠岫僧歸寺,向晚江頭似畫圖。
其二
一群鴨戲水潺潺,任爾浮沉意自閒。日落江頭雲樹外,觀音山色有無間。
註:《臺灣日日新報》第5892號,大正5年11月26日。

珠江晚眺
珠江水冷繞羊城,風送斜暉落葉驚。悄倚危欄望天末,誰知孤客此時情。
註: 《鯤海粹編》,頁269。

鄭坤五同少濤太瘦生琴鶴諸君子登打鼓山晚眺同題
圓亭如傘插峰巔,聯袂登臨興爽然。回首神州何處是,風搖海水水搖天。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6181號,大正6年9月11日。

寫晚佳樓贈劉君克明
畸客鄉心百思生,那堪簾影月窺明。想知更靜佳樓夜,歸夢迢迢繞竹城。
註: 《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1號,明治38年8月25日,漢文版頁11-12。
作者: 璐西    時間: 2011-9-23 20:18
夜起
月暈恰斜西,幽人夢已醒。獨坐對蘭窗,微覺秋氣冷。
幽棲陋巷樓,如在山中境。萬物時息喧,靜處發深省。

涼夜
其一
浴罷閒無事,彼衿納夜涼。風清開北牖,月皎下西廂。
竹塢蟲聲細,簾纖螢燄忙。蕉陰對花坐,香氣滿羅裳。
其二
山月掛垂楊,罷酒黃昏後。散步入花陰,妻女隨左右。
芳草踐閒階,香露濕衫袖。清風吹素襟,庭院涼初透。
拜月念毛詩,茗熟宵深候。相歡夜未眠,俯諦蓮鉤瘦。
其三
門靜風敲竹,牎開月入幃。半床涼似水,夢醒起添衣。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661號,明治43年7月10日。

寒夜漫題
其一
昨是雨來夕,今是風來夕。風聲寒比雨聲多,聞說大屯七星積雪深半尺。
養痾自知禁酒宜,防寒靜坐火爐側。抱膝微吟到更深,燒芋焚香愛潔癖。
忽憶羅浮嶺上春,梅花香繞幽人宅。左右鄰家人盡眠,悠然相對太湖石。
石不能語我無言,恍似達摩長面壁。淡中有味靜亦然,禪理根源在空寂。
寂可見性自圓通,誦經拜跪有何益。儒佛由來理固同,信儒信佛隨意擇。
其二
寒來苦無衣,飢來苦無食。年終不少飢寒人,憔悴形容有菜色。
曾遇飢寒始覺憐,雪夜茫茫長嘆息。競爭彌烈以生存,會須智囊與才力。
大學畢業人漸多,仍是難求一微職。況無才智更何如,應為飢寒死路側。
人間豈無富家兒,沒得慈心生憫惻。買醉尋花樓上樓,揮金如土銷頃刻。
貧者難富富易貧,莫怪橫行多盜賊。東方又值非常時,時局恐慌財梗塞。
我為民憂為國憂,只恐風雲生慘黑。民得聊生官得閒,乃是文明快樂國。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2907號,昭和11年3月4日。

夜歸路上口占
古剎秋聲起,聯翩下翠微。犬從花外吠,人向月中歸。
露重沾鞋襪,風涼漾客衣。回看舊游處,林內一燈輝。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153號,大正3年10月20日。

喜逢戶坂君燈下口占
昔日愁君去,今夜喜君來。不速偏邂逅,一見笑顏開。
聚首良緣也,清談亦快哉。別來兩三載,想念千百回。
今夕為何夕,還作夢中猜。酒酣休道醉,茗戰復相摧。
願留三五夜,剪燭話蓬萊。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3545號,明治43年2月23日。

中夜
天一色,月當中,近水樓臺,正好風。客去更,闌清不寐,喓喓蟲語到簾櫳。
註: .《王炳南先生手稿叢輯計畫:期中報告書(二)《南瀛詩選》》,頁55。

夜深
夜深魚躍水,風動鳥移枝。四顧群喧息,幽人獨立時。

月夜
井畔立孤桐,葉脫微風嫋。疏影自橫斜,枝懸山月小。
無月固無聊,有月還悄悄。問月月無言,惹我愁多少。
歸寢終不眠,更深閒啼鳥。久客猶未歸,一年將盡了。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5267號,大正4年2月17日。

月夜泛舟螺潭
月滿澄潭露滿衣,蘭舟一葉水周圍。蘆花風起秋螢動,夜色撩人歸不歸。
註:《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4號,明治38年11月25日,漢文版頁12。

對月
其一
客依<註>竹欄邊,悄然對山月。夜深猶未眠,詩為思鄉發。
註: 《詩報》作「倚」。
其二
獨愛山中月,夜夜到松扉。笑我不如月,看山竟未歸。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1658號,昭和7年9月21日。
又載《詩報》第45號,昭和7年10月15日,頁3,詩題作〈 寄廬對月〉。

宿明英旅館對月
其一
溶溶春夜月,來照遠游人。卻羨嫦娥色,千秋不改新。
其二
今人看古月,古月照今人。愛月月不解,悠悠獨愴神。
其三
明月不識我,我獨識明月。相對兩無言,清輝照詩骨。
其四
獨憐天上月,寂寂窺深牖。吟詩與月聽,良夜徘徊久。
其五
今夜無佳釀,空憐好月來。當頭看不厭,一片落茶杯。

次韻開山堂觀月
禪心與月共玲瓏,天上人間照人同。坐愛開山堂外望,詩情飄渺入嵐空。
註: 《臺灣日日新報》第10162號,昭和3年8月5日。

夜遊圓山即事
圓山緩步夜初更,雲霧蒼涼水月明。清景撩人歸未得,隔江煙寺起鐘聲。
註:刊《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0號,明治38年7月25日,漢文版頁10。





歡迎光臨 臺灣瀛社詩學會 (http://forum.tpps.org.tw/) Powered by Discuz! X3.2